《仁術便覽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【敗草散】
治痘瘡爛,膿水不幹,用多年屋上爛草,擇淨為末,摻之。蓋牆頭上爛草亦佳,因多受風霜之氣,故能治痘瘡毒。
白話文:
【敗草散】
治療痘瘡潰爛,膿水流不止的情況,可以用多年屋頂上腐爛的草,挑選乾淨磨成粉末,敷在患處。牆頭上腐爛的草也很好用,因為它們長期受到風霜,所以能夠治療痘瘡的毒氣。
2. 【人牙散】
治痘瘡不長,毒氣陷伏。
人牙燒灰細研,酒調入豬血三五點,溫服。
一方,治痘瘡倒靨黑陷。
穿山甲取嘴上及前足者,燒灰存性,為末,酒調下。木香湯或紫草湯入些酒調服,尤好,雖欲將絕,亦能蘇而發紅色。但目閉無魂者不治。
又方,男用母女用父手指甲,燒研,細酒調服,尤妙。
白話文:
【人牙散】
治療痘瘡不長,毒氣鬱積在體內。將人牙燒成灰,研磨成細粉,用酒調和,加入豬血三到五滴,溫熱服用。
另一方,治療痘瘡凹陷變黑。取穿山甲嘴部和前腳部位,燒成灰,保留其藥性,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。配合木香湯或紫草湯,加入少許酒服用效果更好,即使病情危重,也能使痘瘡重新發紅。但如果患者眼睛緊閉,沒有神志,則不宜治療。
再一方,男子用母親的指甲,女子用父親的指甲,燒成灰,研磨成粉,用少許酒調服,效果最佳。
3. 【周天散】
治痘瘡黑陷,項強目直視,腹脹喘急,發搐。即乳香散。
蟬蛻(去足翅,土,五錢),地龍(去土,焙,一錢)
上末,每服半錢,研乳香湯調下。連進二服,瘡出愈。
白話文:
【周天散】
治療痘瘡發黑凹陷,頸項僵硬,眼睛直視前方,腹部脹滿呼吸急促,抽搐等症狀。此方即乳香散。
藥方:蟬蛻(去掉足和翅膀,除去泥土,5錢),地龍(除去泥土,烘乾,1錢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半錢,用乳香湯調服。連續服用兩次,痘瘡疹子出透即可痊癒。
4. 【抱龍丸】
治癍前癍後風,薄荷甘草湯化一二丸。方見小兒門。
白話文:
【抱龍丸】
治療麻疹前或麻疹後的風症,用薄荷甘草湯沖化一到兩丸服用。詳細配方可參考小兒科相關書籍。
5. 【無比丸】
治痘瘡惡候,及黑瘡子。
硃砂(一錢),牛黃(如無,以膽星代),龍腦、麝香,膩粉(各等分)
上為末,一歲一字,大兒半錢,公豬尾上血三點,熟水調服。安寧穩睡,取下惡物,氣即安。乳汁調服,亦好。
白話文:
【無比丸】
此方治療痘瘡惡化徵兆及黑瘡。
藥方成分:硃砂一錢、牛黃(若無牛黃,可用膽星代替)、龍腦、麝香、膩粉(以上五味等量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一歲兒童用藥量為一字,較大的孩子用量減半為半錢,再加三滴公豬尾巴上的血,用熟水調和服用。服用後能使患者安靜入睡,排出病邪,病情即可好轉。用母乳調服效果也很好。
6. 【宣風散】
治小兒痘瘡盛出,壯熱煩渴,腹脹氣喘,大小便秘澀而赤,悶亂水腫,並逐脾風。
檳榔,陳皮,甘草(炙。各等分),牽牛(半生半炒)
上為末,小者半錢,壯者一錢,蜜湯調服,可代百祥丸。
白話文:
【宣風散】
此方治療小兒痘瘡病情嚴重,發熱口渴,肚子脹痛氣喘,大小便不通暢且顏色深紅,身體腫脹不適,以及伴隨脾臟風邪的症狀。
藥方組成:檳榔、陳皮、炙甘草(三味藥各等量)、半生半炒的牽牛子。
使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量,小孩服半錢,大人服一錢,用蜂蜜水送服。此方可代替百祥丸。
7. 【保元湯】
治痘瘡,始終要藥。另有虛實寒熱加減法。
人參,黃耆,甘草(炙。各等)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【保元湯】
此方用於治療痘瘡,是始終應用的重要藥方,並可根據患者虛實寒熱的情況加減藥物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黃耆、甘草(炙甘草),水煎服,各藥等量。
8. 炮製藥法
人參去蘆,蘆與參相反,吐藥中有用蘆者。
玄參南產黑者好。去須,蘆水洗,曬乾用。
沙參去蘆,刮去浮皮,水洗,曬切。
丹參去根,酒洗,曬乾用,切。
苦參喬刮去薄黃皮,酒製。
白朮去梗及油黑者,不用米泔浸,切,炒。土炒,燥濕健脾胃。薑汁炒,燥濕痰、寒痰。
甘草刮去赤皮,炙。瘡科用節,下部用梢,緩火用生大者好。
當歸去蘆,土酒浸,行經活血。薑汁浸,焙,不戀膈。頭止血,身活血,尾破血,有全用者。
川芎雀腦者,上部用川芎,經絡痛用撫芎,即茶芎,開鬱用黑者,不好。
生地黃生血、涼血;熟者補血、溫血。酒浸入經,薑汁浸,焙,補藥中不戀膈生痰。忌鐵。
芍藥白者補血,補脾陰不足;赤者破血,行積火。煨用,有酒浸、薑汁浸,各炒。
蒼朮刮去毛,土米泔浸一日夜,切,炒,有薑汁炒者。茅山者佳,制同。生白毛者,好。
南星圓大白者佳。濕紙包,火煨裂用。有薑汁浸者;有同生薑、白礬、皂角煮透焙用者;有為末,冬至日裝入牛膽中,懸通風無日處,立春日取出,陰乾,即膽星也。
半夏圓白大者佳。滾水泡七次,去皮臍,切用。有同薑、礬、皂角煮透切用者;有生薑汁浸三次焙用;有油炒用,不損胎,降肺火,消痰。
半夏面,用半夏細末一斤,白礬半斤,生薑汁合成塊,楮葉包,伏日製,陰乾。
黃芩刮去皮,上有用頭,用尾,用腐,用片,用條,直鼠尾者,有生用酒炒薑製者。
黃連去須,如鷹爪者好。水潤,切。有酒炒、薑汁炒、有生用、乳汁浸用者。
黃耆刮去皮蘆,水洗,切。有蜜炙,薑汁炙,生用者。
防風去蘆,及雙股者,有生用,焙用者。
荊芥去根土,用穗。有生用,焙用,燒灰用;有連梗用者。
薄荷南產者佳。去梗土,洗,用葉。
羌活川產節密者佳。去蘆土,洗,曬,切。
柴胡軟者好。去苗土,水洗,切。
威靈仙去蘆土,酒浸用。
獨活去毛土,洗,曬,切。
豬苓洗去黑皮,切。
藁本去土毛,洗,切。
升麻川者佳。水洗去須土,曬,切。
細辛北者好。去土葉。
桔梗去蘆土,泔水洗,切,焙。
白芷水潤,切片。有焙用、生用,有同黃精拌蒸者。夏日頻曬,免生蟲,伏日切片,好。
澤瀉刮去毛,水洗,潤,切。有酒浸,有皂角水浸,切,焙用。夏月頻曬,不生蟲。
紫蘇去根土,水洗。有用梗、用葉,有梗葉同用者。
枳殼、枳實內白外黑圓緊者佳。水浸去穰,切。麩炒枳實。綠者不好。
大黃川者、錦紋者佳。有生用、酒浸蒸者,有酒拌乾者,不傷陰血。有酒炒,有濕紙包火煨者。
乾薑黃白色堅實者佳,黑爛者不好。有生用、炮用,有炒黑用者。生薑洗去土,有全用,有用肉、用皮、搗汁用者,有火煨用者。
白話文:
炮製藥法
人參去除鬚根,鬚根與人參藥性相反,但某些吐藥方劑中會用到鬚根。
玄參以南方產的黑色者為佳。去除鬚根,用清水洗淨,曬乾後使用。
沙參去除鬚根,刮去表皮,用水洗淨,曬乾後切片。
丹參去除根部,用酒洗淨,曬乾後切片使用。
苦參刮去薄薄的黃色外皮,用酒炮製。
白朮去除莖梗和油黑的部分,不用米泔水浸泡,切片後炒制。土炒可燥濕健脾胃;薑汁炒可燥濕化痰,適用於寒痰。
甘草刮去紅色的外皮,炙烤後使用。治療瘡瘍用藥材的莖節部分,其他用途則用梢部,用溫火炮製較大的生甘草較好。
當歸去除鬚根,用黃酒浸泡,可促進經血運行,活血化瘀;用薑汁浸泡後焙乾,則可避免藥物停滯於膈上;當歸的頭部具有止血功效,莖部活血,尾部破血,也有整支使用的情況。
川芎以腦狀的佳,上部用於一般川芎藥效,經絡疼痛則用撫芎(即茶芎),疏肝解鬱則用黑色川芎,但黑色川芎品質較差。
生地黃生用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;熟用則能補血溫血。用酒浸泡後可使藥力更容易進入經絡;用薑汁浸泡後焙乾,則可在補益藥方中避免藥物停滯於膈上產生痰液。忌與鐵器接觸。
芍藥白色者補血,可治療脾陰不足;紅色者破血,治療血瘀積滯。可煨制後使用,也可先用酒或薑汁浸泡,再分別炒制。
蒼朮刮去絨毛,用米泔水浸泡一日一夜,切片後炒制,也可使用薑汁炒制。茅山產的蒼朮最佳,炮製方法相同。帶有白色絨毛的蒼術品質較好。
南星以圓大而顏色潔白者為佳。用濕紙包好,火煨至裂開後使用。也可先用薑汁浸泡;或與生薑、白礬、皂角一起煮透後焙乾使用;或研磨成粉末,在冬至日裝入牛膽中,懸掛於通風無日照處,至立春日取出,陰乾,即為膽星。
半夏以圓大而顏色潔白者為佳。用滾水泡七次,去除外皮和臍點,切片後使用。也可與薑、礬、皂角一起煮透後切片使用;或用生薑汁浸泡三次後焙乾;或用油炒制,此法不傷胎兒,且能降肺火、消痰。
半夏曲:用半夏細末一斤,白礬半斤,生薑汁混合製成塊狀,用楮樹葉包好,在伏天製作,陰乾後備用。
黃芩刮去外皮,可根據需要選用藥材的頭部、尾部、腐爛部分、切片或條狀,直如鼠尾者為佳;也可生用,或用酒、薑汁炒制。
黃連去除鬚根,呈鷹爪狀者為佳。用水潤濕後切片。也可使用酒炒、薑汁炒、生用或乳汁浸泡等方法炮製。
黃耆刮去外皮和鬚根,用水洗淨,切片。也可蜜炙、薑汁炙或生用。
防風去除鬚根和雙股者,可生用或焙乾後使用。
荊芥去除根部泥土,使用花穗部分。可生用、焙乾或燒成灰使用;也可連梗一起使用。
薄荷以南方產者為佳。去除莖梗和泥土,洗淨後使用葉片。
羌活以川產節密者為佳。去除鬚根和泥土,洗淨後曬乾、切片。
柴胡以柔軟者為佳。去除苗莖和泥土,用水洗淨,切片。
威靈仙去除鬚根和泥土,用酒浸泡後使用。
獨活去除絨毛和泥土,洗淨後曬乾,切片。
豬苓洗去黑色外皮,切片。
藁本去除泥土和絨毛,洗淨後切片。
升麻以川產者為佳。用水洗淨鬚根和泥土,曬乾後切片。
細辛以北方產者為佳。去除泥土和葉子。
桔梗去除鬚根和泥土,用米泔水洗淨,切片後焙乾。
白芷用水潤濕後切片。可焙乾或生用,也可與黃精一起拌蒸。夏季要經常曬乾,避免生蟲;伏天切片效果最佳。
澤瀉刮去絨毛,用水洗淨,潤濕後切片。也可先用酒浸泡或皂角水浸泡,切片後焙乾。夏季要經常曬乾,避免生蟲。
紫蘇去除根部泥土,用水洗淨。可使用莖、葉或莖葉同時使用。
枳殼、枳實以內白外黑、圓緊者為佳。用水浸泡去除瓤,切片。枳實可用麩炒。綠色的枳實品質較差。
大黃以川產和具有錦紋者為佳。可生用、酒浸蒸或酒拌乾(此法不傷陰血);也可酒炒或用濕紙包好火煨。
乾薑以黃白色、堅實者為佳,黑色腐爛者品質較差。可生用、炮製或炒黑後使用。生薑洗去泥土後使用,可整根使用,或只用肉、皮或搗汁使用,也可火煨後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