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4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2)

1. 【四獸飲】

治五臟氣虛,喜怒不節,致陰陽相勝,結聚涎飲,與衛氣相搏,發為瘧疾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橘紅,草果仁,半夏,棗子,生薑,烏梅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上加鹽少許淹食,須用厚皮紙裹了,以水濕之,慢火炮令香熟,焙乾。每服半兩,水二鍾,煎至六分,未發時並進數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五臟氣虛,情緒起伏不定,導致陰陽失衡,產生痰飲積聚,與身體的防禦之氣互相搏擊,進而引發瘧疾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橘紅、草果仁、半夏、棗子、生薑、烏梅(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。將以上藥材加入少許鹽醃製,用厚紙包好,沾濕後用小火慢慢烤到香熟,再烘乾。每次服用半兩,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六分,在瘧疾發作前多次服用。

2. 水腫

水腫之證,有陰有陽。察脈觀色,問症須詳。陰脈沉遲,其色青白,不渴而泄,小便清澀。

脈或沉數,色赤而黃,燥糞赤溺,兼渴為陽。又遍身皮膚光腫如泡,手按成窟,舉手即滿者是。因脾虛不能制水,水漬妄行故也。法當補脾,使脾氣得實則自健運,切不可下。忌食羊肉。腰已上腫,宜發汗;腰已下腫,宜利小便。

治方

陳皮,半夏,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炙,三分),人參,白朮,蒼朮(各一錢),麥冬(五分),山梔(五分),豬苓,澤瀉(各五分),若腹脹少佐厚朴。氣不運加木香、木通。夏月加香薷,氣若下陷加升麻、柴胡。有熱加黃芩。產後必須大補氣血為主,少佐蒼朮、茯苓。女人胎腫,不須治。

上水二鍾,姜三片煎。

白話文:

水腫這種病症,有陰證和陽證的區別。診察脈象,觀察臉色,詢問病情,一定要詳細。陰證的脈象是沉而遲緩,臉色青白,不覺得口渴卻腹瀉,小便清而量少。

陽證的脈象可能是沉而數快,臉色赤紅或黃,大便乾燥,小便赤短,並且感到口渴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全身皮膚光亮浮腫像水泡,用手按壓會出現凹陷,放開手又立刻恢復,這是因為脾虛不能控制水分,導致水分到處亂跑。治療的原則應該是補脾,讓脾氣變得強壯,自然就能正常運作,千萬不能用瀉下的藥物。要忌吃羊肉。如果水腫在腰部以上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;如果水腫在腰部以下,應該用利小便的方法。

治療藥方:

陳皮、半夏、茯苓(各三克)、炙甘草(一克)、人參、白朮、蒼朮(各三克)、麥冬(一克半)、山梔(一克半)、豬苓、澤瀉(各一克半),如果腹脹,可以稍微加點厚朴。氣機不順暢就加木香、木通。夏天加香薷,氣虛下陷加升麻、柴胡。有熱就加黃芩。產後水腫必須以大補氣血為主,少量佐以蒼朮、茯苓。婦女懷孕期間的水腫,不必特別治療。

以上藥方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煎煮。

3. 【五皮散】

治腫煩渴,小便赤澀,大便閉,此屬陽水,宜此治,面腫尤妙。

陳皮,桑白皮,生薑皮,大腹皮,茯苓皮

每服五錢,水煎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【五皮散】可以治療身體腫脹、口渴煩躁,小便顏色赤紅且排尿不順暢,大便不通等症狀,這些屬於陽水(水腫的一種),很適合用這個方子治療,尤其對臉部腫脹的效果特別好。

藥方組成有:陳皮、桑白皮、生薑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。

每次服用五錢(約15克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4. 【實脾散】

治腫不煩渴,大便溏,小便少不澀,此屬陰水。

厚朴,白朮,木瓜,大腹子,附子,木香,草果,茯苓,乾薑(各一兩),甘草(五分)上水二鍾,姜五片煎。忌鹽醬,甜物少用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【實脾散】,是用來治療身體腫脹但不口渴,大便稀溏,小便量少但不澀痛,這種情況屬於陰水(水濕停留在體內)。

藥方組成有:厚朴、白朮、木瓜、大腹皮(檳榔皮)、附子、木香、草果、茯苓、乾薑,各一兩,甘草五分。用水兩碗,加生薑五片一起煎煮。服用期間,要忌吃鹽、醬油等鹹味食物,甜食也應少吃。

5. 【加味枳朮湯】

治氣為痰飲所隔,心下堅脹,此屬氣水。

枳殼,白朮,紫蘇梗葉,官桂,陳皮,檳榔,桔梗,木香,五靈脂(各三分),半夏,茯苓,甘草(各一分半)

上水一鍾半,生薑三片,煎服。

不治症,先四肢腫,而後歸於腹,大便滑泄,唇黑,缺盆平,臍突,肉硬。男從腳下腫上,女從面上腫下,皆不治。

一方,用赤小豆及各色豆子煎湯,遍身熱洗數次,大小便下惡物效。

白話文:

【加味枳朮湯】

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氣被痰飲阻隔,導致心下(胃脘部)堅硬脹滿的症狀,這種情況屬於氣和水液互相阻滯。

藥方組成:

枳殼、白朮、紫蘇梗葉、官桂、陳皮、檳榔、桔梗、木香、五靈脂(每種各取三分),半夏、茯苓、甘草(每種各取一分半)。

使用方法:

將以上藥材加水一碗半,放入生薑三片,煎煮後服用。

以下情況不適合治療:

如果先是四肢腫脹,然後腫脹蔓延到腹部,同時出現大便滑瀉不止、嘴唇發黑、鎖骨上窩平坦、肚臍突出、肌肉僵硬等症狀,這屬於重症。男性腫脹從腳部向上發展,女性腫脹從面部向下發展,都屬於無法治癒的情況。

另外有一個偏方:

用赤小豆和各種豆子煎煮成湯,用來反覆擦洗全身,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惡濁之物,達到治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