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1)
卷三 (1)
1. 【神效阿魏散】
大黃(一兩),阿魏(一錢二分),天竺黃,蘆薈,白殭蠶(各二錢),兒茶,甘草(各三錢),穿山甲(炒焦,七片),木鱉仁(一個),莪朮(醋煮,二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三錢,好黃酒調服。車行十里許,下膿血愈。
白話文:
將大黃(約37.5克),阿魏(約4.5克),天竺黃,蘆薈,白殭蠶(各約7.5克),兒茶,甘草(各約11克),炒焦的穿山甲(約七片),木鱉仁(一個),醋煮過的莪朮(約7.5克),全部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約7.5到11克,用好的黃酒調和後服用。大約在車行十里路後,就會排出膿血,病症就會好轉。
2. 【神仙化癖膏】
大黃(二兩),木鱉仁(二十一個),穿山甲(十片),歸尾(五錢),白芷(五錢),巴豆仁(二百五十),梔子(五錢),莪朮(三錢),萆麻子仁(一百二十),防風(五錢),三稜(三錢),官桂(三錢),胎髮(一塊,如無少年亦可),槐柳枝(各二十寸)
以上藥入油,先炸老黃色,去粗取淨油二十四兩,入飛過黃丹十兩,熬至滴水成珠,下火待溫,入後細藥末,仍用柳條一順手攪勻,收磁罐內。
全蠍(十個,炙),蜈蚣(二條),紅娘子(二錢),斑蝥(二錢),片腦(五分),硇砂(三錢),阿魏(五錢),硼砂(三錢),血竭(三錢),蘆薈(三錢),雄黃(三錢),乳香(五錢),沒藥(五錢),蟬酥(二錢),黃蠟(三錢),松香(五錢),麝香(三錢),輕粉(二錢),酥油(一兩)
先熬皂角、皮硝,水洗,搓病上。良久,再用蔥根搓搽。良久,用絹帛攤貼。忌口。
白話文:
取大黃(約75克)、木鱉仁(21個)、穿山甲片(10片)、當歸尾(約19克)、白芷(約19克)、巴豆仁(約93.75克)、梔子(約19克)、莪朮(約11克)、萆麻子仁(約47克)、防風(約19克)、三稜(約11克)、肉桂(約11克)、胎髮(一小塊,若無可用年輕人頭髮代替)、槐樹枝和柳樹枝(各約60公分長)。
將以上藥材放入油中,先炸至呈現黃褐色,取出雜質,留下清淨的油約900毫升,加入煅燒過的黃丹(約375克),熬煮至滴入水中會成珠狀,接著離火待溫。再加入以下磨成粉末的藥材,用柳枝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均勻,裝入瓷罐中保存。
磨粉藥材包含:炙燒過的全蠍(10個)、蜈蚣(2條)、紅娘子(約7.5克)、斑蝥(約7.5克)、冰片(約1.9克)、硇砂(約11克)、阿魏(約19克)、硼砂(約11克)、血竭(約11克)、蘆薈(約11克)、雄黃(約11克)、乳香(約19克)、沒藥(約19克)、蟬蛻(約7.5克)、黃蠟(約11克)、松香(約19克)、麝香(約11克)、輕粉(約7.5克)、酥油(約37.5克)。
先將皂角和芒硝熬煮後,用來清洗患處,再用蔥根搓揉塗抹患處,過一會,再用絹布攤平貼敷。敷藥期間需注意飲食禁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