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四 (4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40)

1. 【洗面玉容散】

藁本(一兩半),三柰(一兩),朝腦(三錢),甘松(一兩),滑石(一兩),天花粉(一兩),白檀(一兩),零零香(一兩),糯米(一合),皂角末(二兩),綠豆粉(一兩),為極細末,洗面,煉蜜丸,亦可。

白話文:

藁本(十五公克),三柰(十公克),朝腦(三公克),甘松(十公克),滑石(十公克),天花粉(十公克),白檀(十公克),零零香(十公克),糯米(一合),皁角末(二十公克),綠豆粉(十公克),把這些藥物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來洗臉,也可以煉製成蜜丸。

2. 【治靛缸方】

蒼朮(多),紅藥子(中),川烏(少),大黃(中)

為末,入靛水熬滾,入甕攪活。

白話文:

蒼朮:用量多

紅藥子:用量中等

川烏:用量少

大黃:用量中等

3. 【八仙茶】

化痰,清頭目,行氣,止渴,消食,去躁煩,闢穢惡邪氣,及瘴霧毒氣。

白話文:

化痰,清頭腦,行氣,解渴,助消化,去除焦躁煩惱,驅除污濁邪氣,以及瘴氣毒霧。

薄荷葉(洗淨,一兩),甘松(淨,三錢),硼砂(四錢),白檀香(四錢),紫蘇葉(五錢),兒茶(五錢),片腦(一錢),藿香葉(三錢),桂花(一錢),烏梅肉(三錢),上為極細末,煎甘草半斤,成膏,為丸黃豆大,每噙化一丸。

白話文:

薄荷葉(清洗乾淨,一兩),甘草(曬乾,三錢),硼砂(四錢),白檀香(四錢),紫蘇葉(五錢),兒茶(五錢),片腦(一錢),藿香葉(三錢),桂花(一錢),烏梅肉(三錢),以上材料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甘草煎湯濃縮成膏狀,將粉末混合甘草膏,搓成黃豆大小的丸劑。每次含化一丸。

4. 【造豆豉方】

用大青黃豆一斗,煮熟控干。用細面十斤,拌二次勻了,放透風淨房內,掃地下。鋪麥秸四指厚,上鋪席,將豆攤席上;一指厚,發七日,將豆陰乾,或曬乾聽用。

豆在伏日造,收合。豉在立秋後,方可造。

白話文:

使用一斗大的青黃豆,煮熟後瀝乾。再用十斤細麵粉,均勻拌合兩次,放在通風乾淨的房間內,掃淨地面。鋪上四指厚的麥秸,上面鋪上席子,將豆子攤在席子上,厚度約一指。發酵七天後,將豆子陰乾或曬乾備用。

白鹽(七斤),生薑(七斤),杏仁(淨,八斤,去皮),淨花椒(半斤,揀去黑子,合口),鮮瓜丁(二十八斤,切片),大茴香(六兩),小茴香(一斤,炒),官桂(六兩),陳皮(半斤),紫蘇葉(四兩),薄荷葉(四兩),甘草(半斤),草果仁(十五個),砂仁(四兩)

白話文:

  • 白鹽(七斤):使用七斤的白鹽。

  • 生薑(七斤):使用七斤的生薑。

  • 杏仁(淨,八斤,去皮):使用八斤去皮杏仁,需清洗乾淨。

  • 淨花椒(半斤,揀去黑子,合口):使用半斤的花椒,去除黑色的花椒,選擇合口的。

  • 鮮瓜丁(二十八斤,切片):使用二十八斤的新鮮瓜果,切片備用。

  • 大茴香(六兩):使用六兩的大茴香。

  • 小茴香(一斤,炒):使用一斤的小茴香,需炒熟。

  • 官桂(六兩):使用六兩的桂皮。

  • 陳皮(半斤):使用半斤的陳皮。

  • 紫蘇葉(四兩):使用四兩的紫蘇葉。

  • 薄荷葉(四兩):使用四兩的薄荷葉。

  • 甘草(半斤):使用半斤的甘草。

  • 草果仁(十五個):使用十五個草果仁。

  • 砂仁(四兩):使用四兩的砂仁。

以上九味,水洗淨,曬乾,碾為末,同豆藥鹽等,外加好黃酒一碗,同入大孛羅內,拌數十次,極勻了,用手握不散,成塊為度。方入壇內,隨裝隨搗,搗極實,滿壇口,留藥一兩,鹽一撮,撒在壇口外,用紙數層,竹葉封固,周轉其壇,曬四十餘日,方取用。

一方,夏月傷暑,發熱汗,大泄,無氣力,脈虛細而遲,此暑傷元氣也。

白話文:

以上九味藥材,用水洗淨曬乾後,把藥碾成細末,與豆藥、鹽等量混合,再加入一碗好黃酒,一起放入大孛羅中,拌和數十次,直到極為均勻,用手握不散,成塊即可。然後將藥物放入壇內,邊裝邊壓實,直到壇口滿為止,留一兩份藥材、一撮鹽撒在壇口外,用紙和竹葉封固,把壇子翻來翻去,曬四十多天纔可以取用。

人參,黃耆(蜜炙),麥冬(去心。各一錢),黃連(五分),黃柏(三分),白朮(一錢二分),白芍(一錢),甘草(五分),陳皮(一錢),茯苓(一錢),香薷(七分),知母(七分)薑三片,水鍾半,煎服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蜜炙的黃耆、去心麥冬(各一錢),黃連(五分),黃柏(三分),白朮(一錢二分),白芍(一錢),甘草(五分),陳皮(一錢),茯苓(一錢),香薷(七分),知母(七分),薑片三片,水鐘半,煎服。

一方,夏秋暑月,因熱過食冷物、茶水傷其內,又過取涼風傷其外,以致惡寒,發熱,胸膈飽悶,飲食不進,或嘔吐,泄瀉,痢疾,此內外俱傷寒冷也。

白話文:

有一方人,在夏季和秋季的暑熱季節裡,由於過度食用了生冷的食物和茶水,損傷了體內的陽氣,又過度貪涼,受了外界的涼風,導致了惡寒、發熱、胸膈脹悶、飲食不進,或者嘔吐、腹瀉、痢疾,這是因為內外都受到了寒涼的損傷。

人參(一錢),白朮(一錢半),乾薑(炒,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厚朴(薑炒,五分),陳皮(一錢),羌活(一錢),枳實(一錢),茯苓(一錢),水一鍾半,生薑三片,煎服。

一方,夏暑在途中,常服以壯元氣,清熱驅暑,免中暑、瘧痢、霍亂泄等疾。

白話文:

人參(一錢),白朮(一錢半),乾薑(炒過,一錢),甘草(炙過,五分),厚朴(與薑一起炒過,五分),陳皮(一錢),羌活(一錢),枳實(一錢),茯苓(一錢),水一碗半,生薑三片,煮沸後服用。

人參(一錢二分),甘草(五分),知母(炒,六分),麥冬(去心,一錢),五味子(十粒),白朮(炒,一錢),白芍(炒,一錢),白茯(一錢),黃芩(炒,二分),陳皮(七分),香薷(七分),薑三片,水煎服。

一方,人遇勞倦辛苦,用力過多,即用二三服,免生內傷發熱之病,主補氣。

白話文:

人參(1.2克),甘草(0.5克),知母(炒製的,0.6克),麥冬(去掉心,1克),五味子(10粒),白朮(炒製的,1克),白芍(炒製的,1克),白茯(1克),黃芩(炒製的,0.2克),陳皮(0.7克),香薷(0.7克),薑三片,用水煎服。

黃耆(蜜炙,一錢半),人參(一錢),甘草(五分),五味子(二十粒),麥冬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白茯苓(一錢),勞倦,甚加附子炮,五分水鍾半,生薑三片,煎服。

一方,人遇勞心思慮,損傷精神,頭目昏眩,心虛氣短,驚悸煩熱即服,補血為主。

白話文:

黃耆(用蜜炙過,一錢半)、人參(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、五味子(二十粒)、麥冬(一錢半)、陳皮(一錢)、白茯苓(一錢)。如果患者勞倦過度,症狀嚴重,可以再加入附子炮(五分),加水半碗,生薑三片,煎服。

人參(一錢二分),五味子(十五粒),當歸(一錢),麥冬(去心,一錢),白芍(炒,一錢),山梔(五分),茯神(去心,一錢),酸棗仁(炒,五分),生地(酒洗,五分),甘草(炙,五分),陳皮(五分),川芎(五分),薑三片,水煎。

一方,治酒醉,宜熱湯漱口。蓋其酒毒在口,大醉則與熱湯於密室中洗面,次梳頭千數梳,即醒。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(6克),五味子(15顆),當歸(6克),麥冬(去心,6克),白芍(炒,6克),山梔(3克),茯神(去心,6克),酸棗仁(炒,3克),生地(用酒清洗,3克),甘草(炙,3克),陳皮(3克),川芎(3克),薑三片,一起用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