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8)

1. 【姜附湯】

治寒厥迷悶,四肢厥冷。

乾薑(一兩),附子(一個,生去皮臍),挾氣功刺加木香(五分。),挾風不仁加防風。挾濕加白朮。筋脈牽急加木瓜。肢節痛加桂枝

白話文:

乾薑(一兩),附子(一個,生的,去除皮和肚臍),如果伴有氣功刺痛,則加入木香(五分)。如果伴有風寒痹痛,則加入防風。如果伴有濕氣,則加入白朮。如果筋脈牽引急痛,則加入木瓜。如果肢節疼痛,則加入桂枝。

上銼,正藥每服三錢。加者另入三分之一。

2. 【四物湯】

治血虛厥,脈大如蔥管者。

白話文:

當歸:

  • 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、潤腸通便。
  • 常用於治療血虛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、產後血虛、腸燥便祕等。

川芎:

  • 活血化瘀、通經止痛、祛風止痛。
  • 常用於治療頭痛、眩暈、胸痹心痛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、產後血瘀、跌打損傷等。

白芍:

  • 養血柔肝、緩中止痛、斂陰斂陽。
  • 常用於治療血虛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、產後血虛、肝虛肝火盛、頭痛眩暈、四肢麻木等。

熟地黃:

  • 補血滋陰、益精補髓、強筋健骨。
  • 常用於治療血虛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、產後血虛、貧血、骨質疏鬆、腰膝酸軟、耳聾耳鳴等。

3. 【理中湯】

治寒厥脈沉微者。

人參白朮乾薑甘草,甚加熟附子

白話文:

人參:具有補氣健脾、益肺止咳、安神益智等功效,被視為中藥的「百草之王」。

白朮: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尿、止瀉固腸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泄瀉、水腫等症狀。

乾薑:具有溫中散寒、回陽通脈、溫中止瀉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寒症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
甘草:具有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、調和諸藥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脾虛乏力、咳嗽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
熟附子:具有溫腎助陽、補火益精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腎陽虛弱、陽痿早洩、遺精滑精等症狀。

將這五種中藥材合用,可以起到補氣健脾、溫陽散寒、益氣補陽的作用,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陽虛畏寒、氣血不足等症狀。

4. 【承氣湯】

治熱厥脈數大者。

白話文:

  • 大黃:

  • 一種中藥,由大黃根製成。

  • 具有瀉下、清熱、解毒的功效。

  • 常用於治療便祕、腹瀉、痢疾等症狀。

  • 枳實:

    • 一種中藥,由枳實果實製成。

    • 具有理氣、化痰、止痛的功效。

    • 常用於治療胸悶、咳嗽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

  • 厚朴:

    • 一種中藥,由厚朴樹皮製成。

    • 具有溫中、散寒、化痰、止嘔的功效。

    • 常用於治療胃寒腹痛、嘔吐、咳嗽等症狀。

  • 芒硝:

    • 一種中藥,由芒硝礦物製成。

    • 具有瀉下、清熱、解毒的功效。

    • 常用於治療便祕、腹瀉、痢疾等症狀。

5. 【白虎湯】

治暑厥腹滿身重,自汗脈沉滑者。

白話文:

石膏: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降火、解毒消腫的作用。

知母:一種中藥,具有滋陰清熱、生津止渴的作用。

甘草:一種中藥,具有補益脾胃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
糯米:一種糧食,具有補中益氣、健脾養胃的作用。

6. 【加味理中湯】

治蛔厥胃寒所生。

理中湯加炒川椒(五粒),檳榔(五分),烏梅丸亦治蛔厥,見心脾痛門。

白話文:

現在理中湯加烘烤川椒(五粒)、檳榔(五分),烏梅丸也能治療蛔蟲引致的腹脹,可見診斷問題出自心或脾臟。

7. 【調氣平胃散】

治屍厥,此中惡之候,因冒犯不正之氣,忽然手足厥冷,頭面青黑,不省人事,妄語口噤。宜蘇合香丸灌之,候稍醒用調氣平胃散紫金錠效。

白話文:

治療屍厥,這是中惡的症狀之一,原因是冒犯了不正之氣,突然手腳冰涼,頭面青黑,失去知覺,胡言亂語,口不能說話。先用蘇合香丸灌服,等病人稍有清醒再用調氣平胃散。紫金錠也有效。

白豆蔻,丁香檀香木香(各二錢),藿香甘草(各八分),砂仁(四錢),蒼朮(八錢),厚朴(五錢),陳皮(五錢)

白話文:

白豆蔻、丁香、檀香、木香(各12公克),藿香、甘草(各4.8公克),砂仁(24公克),蒼朮(48公克),厚朴(30公克),陳皮(30公克)。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薑棗煎湯,入鹽少許,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