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8)

1. 【姜附湯】

治寒厥迷悶,四肢厥冷。

乾薑(一兩),附子(一個,生去皮臍),挾氣功刺加木香(五分。),挾風不仁加防風。挾濕加白朮。筋脈牽急加木瓜。肢節痛加桂枝。

上銼,正藥每服三錢。加者另入三分之一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寒冷引起的昏迷、煩悶,以及四肢冰冷。

藥方組成:乾薑(一兩)、附子(一個,生的,去除外皮和臍部)。

如果兼有氣滯不暢,則加入木香(五分);如果兼有風邪導致的麻木不仁,則加入防風;如果兼有濕氣,則加入白朮;如果筋脈拘攣牽拉,則加入木瓜;如果肢體關節疼痛,則加入桂枝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基本藥方每次服用三錢;加用的藥材則另外加入三分之一的量。

2. 【四物湯】

治血虛厥,脈大如蔥管者。

當歸,川芎,白芍,熟地黃

白話文:

【四物湯】

治療因為血虛引起的昏厥,脈象粗大像蔥管一樣的人。

藥材包含: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。

3. 【理中湯】

治寒厥脈沉微者。

人參,白朮,乾薑,甘草,甚加熟附子

白話文:

治療因為寒冷導致的厥症,脈象沉細微弱的病症。
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,症狀嚴重時可以多加熟附子。

4. 【承氣湯】

治熱厥脈數大者。

大黃,枳實,厚朴,芒硝

白話文:

治療因為熱邪引起的厥證,這種情況的脈象通常是快速且強大的。

藥方組成包含:大黃、枳實、厚朴、芒硝。

5. 【白虎湯】

治暑厥腹滿身重,自汗脈沉滑者。

石膏,知母,甘草,糯米

白話文:

治療因暑熱引起的昏厥,導致腹部脹滿、身體沉重,並伴隨有自汗、脈象沉滑的症狀。

藥方組成:

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糯米。

6. 【加味理中湯】

治蛔厥胃寒所生。

即理中湯加炒川椒(五粒),檳榔(五分),烏梅丸亦治蛔厥,見心脾痛門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劑【加味理中湯】是用來治療因為胃寒引起的蛔蟲病。

這個方子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,再加入炒過的川椒(五粒)和檳榔(五分)。另外,烏梅丸也可以治療蛔蟲病,相關內容可以參考心脾痛那一章。

7. 【調氣平胃散】

治屍厥,此中惡之候,因冒犯不正之氣,忽然手足厥冷,頭面青黑,不省人事,妄語口噤。宜蘇合香丸灌之,候稍醒用調氣平胃散。紫金錠效。

白豆蔻,丁香,檀香,木香(各二錢),藿香,甘草(各八分),砂仁(四錢),蒼朮(八錢),厚朴(五錢),陳皮(五錢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薑棗煎湯,入鹽少許,調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屍厥,這是中惡的症狀,因為受到不正之氣侵襲,突然手腳冰冷,臉色青黑,失去意識,胡言亂語且牙關緊閉。應該先灌服蘇合香丸,等稍微清醒後再使用調氣平胃散。紫金錠也有效。

藥材:白豆蔻、丁香、檀香、木香各二錢,藿香、甘草各八分,砂仁四錢,蒼朮八錢,厚朴、陳皮各五錢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、紅棗煎煮的湯,加入少許鹽巴調和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