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9)
卷一 (9)
1. 【補氣湯】
治皮膚麻癢。
黃耆,白芍,甘草,澤瀉,陳皮,人參
上水一盞半煎服。有痰加半夏、生薑。
白話文:
【補氣湯】
治療皮膚麻木搔癢。
使用黃耆、白芍、甘草、澤瀉、陳皮、人參這幾味藥。
將以上藥材加一碗半的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患者有痰,可以再加入半夏、生薑一起煎煮。
2. 【人參益氣湯】
治兩手麻木,四肢困倦,怠惰嗜臥,乃熱傷元氣也。
黃耆(八錢),生甘草,人參(各五錢),白芍(二錢),柴胡(二錢半),炙甘草,升麻(各二錢)五味子(一百四十粒)
上分作四服,水一盞半煎。
白話文:
【人參益氣湯】
這個藥方是治療兩手麻木,四肢感到疲勞困倦,懶散嗜睡,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熱邪損傷了身體的元氣。
藥方組成: 黃耆(八錢),生甘草、人參(各五錢),白芍(二錢),柴胡(二錢半),炙甘草、升麻(各二錢),五味子(一百四十粒)。
服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分成四份,每次取一份,加入一碗半的水煎煮。
3. 【導氣湯】
治兩腿麻木沉重。
黃耆(八錢),甘草(六錢),青皮(四錢),升麻,柴胡,歸梢,澤瀉(各二錢),陳皮(一錢),紅花(少許)
一方,治麻是氣虛,胃中有濕痰,木者即不仁,胃中有濕痰,經絡中有死血瘀血,隨左右患治法,方見中風門。或加桃仁、紅花行滯血,竹瀝、薑汁行滯氣。
一方,治風濕,遍身疼痛,或麻木不仁。先飲胡椒、薑汁熱酒數杯,後將生薑半斤或四五兩搗爛,和蕎麵成餅掩臍上,一炷香覺熱氣入腹,二三炷香時通身汗出,自愈。
白話文:
【導氣湯】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兩腿麻木、沉重的問題。
藥材組成:黃耆(八錢)、甘草(六錢)、青皮(四錢)、升麻、柴胡、當歸尾、澤瀉(各二錢)、陳皮(一錢)、紅花(少許)。
另一個說法是,麻木的原因是氣虛,加上胃裡有濕痰。所謂「木」就是感覺遲鈍、失去知覺。胃裡有濕痰,經絡裡有死血瘀血,需要根據左右腿的狀況來治療。具體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中風的相關內容。也可以加入桃仁、紅花來活血化瘀,加入竹瀝、薑汁來疏通行氣。
另一個方子,用來治療風濕,導致全身疼痛、麻木。先喝幾杯熱的胡椒薑汁酒,然後將半斤或四五兩的生薑搗爛,和蕎麥麵混合做成餅,敷在肚臍上。等一炷香的時間,會感覺熱氣進入腹部,再等兩三炷香的時間,會全身出汗,病就好了。
4. 【止麻清痰飲】
見脾胃門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「止麻清痰飲」的相關內容,請參考「脾胃門」的章節。
5. 痛風
(附濕痹,鶴膝風)
四肢百節走痛是也。他方謂之白虎歷節風。有痰,有風熱,有風濕,有血虛。又有痹病相類,行痹即走注疼痛,痛痹則痛風,著痹即麻木不仁。痹類痿,痛為痹,不痛者痿。
治方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黃芩(酒炒),羌活,蒼朮,白芷,川芎,當歸,香附
上水二盞,姜三片,煎服。在臂痛加薄桂、威靈仙。在腿加牛膝、防己。肥人因痰者加南星,瘦人血虛者加黃柏、生地、芍藥,濕者加白朮。肢節痛脈澀數者,是瘀血,加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、大黃,微利之。因於風者,用續命湯。
一方,雞爪風,手足搖動,不能舉物。
五加皮,海桐皮,川烏(炮),牡丹皮,川芎,赤芍(各五錢),乾薑,肉桂(各一錢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用古銅錢一文,香油浸入藥,同煎服。
一方,十指痛,或麻木。
大附子,廣木香(各等分),足弱去附子加川烏(炮)。
上水煎服。
白話文:
(包含濕痹、鶴膝風)
全身四肢關節遊走疼痛,就是痛風。其他地方稱它為白虎歷節風。病因有痰、風熱、風濕、血虛等。另外還有與痹症相似的情況,遊走疼痛稱為行痹,固定疼痛稱為痛痹(即痛風),麻木不仁稱為著痹。痹症和痿症類似,疼痛的是痹症,不痛的是痿症。
治療方法
使用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黃芩(用酒炒過)、羌活、蒼朮、白芷、川芎、當歸、香附。
加入兩碗水,三片生薑,煎煮後服用。手臂疼痛加薄桂、威靈仙;腿部疼痛加牛膝、防己。肥胖體質因痰引起的加南星,瘦弱體質血虛的加黃柏、生地、芍藥,體內濕氣重的加白朮。關節疼痛且脈象澀而快,是瘀血,加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、大黃,稍微通利一下。因風邪引起的,用續命湯。
一個偏方,針對雞爪風,也就是手腳顫抖,無法拿取東西的症狀。
使用五加皮、海桐皮、川烏(炮製過)、牡丹皮、川芎、赤芍(各五錢)、乾薑、肉桂(各一錢)。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古銅錢一枚,用香油浸泡後和藥粉一起煎煮服用。
另一個偏方,針對手指疼痛或麻木。
使用大附子、廣木香(等量),如果腳無力,去掉附子,改用川烏(炮製過)。
加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