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25)
卷一 (25)
1. 中暑
暑傷於氣,所以脈虛弦細芤遲,體狀無餘。
2. 【玉露散】
治暑渴。
寒水石,滑石,石膏,栝蔞根(各二兩),甘草(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新汲水調服。
白話文:
寒水石、滑石、石膏、栝蔞根(各 90 公克),甘草(45 公克)
3. 【益元散】
治中暑身熱,小便不利。此藥性涼,能除胃脘積熱,又淡能滲濕,故利小便而散濕熱也。
方見傷寒門。
白話文:
治療中暑引起的身體發熱,小便不通暢。這種藥性質偏涼,能夠清除胃部的熱氣,同時因為它的味道清淡,可以滲透濕氣,所以有利於小便,能夠散去體內的濕熱。
這個處方可以在《傷寒論》中找到。
4. 【生脈散】
止渴生津。
人參,麥門冬,五味子
上水一鍾煎。
白話文:
人參:
人參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,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滋補強壯的良藥。它具有補氣益血、生津止渴、安神益智、延年益壽等功效。人參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參皁苷,它具有抗疲勞、抗氧化、抗炎、調節免疫、改善心腦血管功能等作用。
麥門冬:
麥門冬是一種百合科植物,其根莖入藥。它具有養陰潤肺、清心除煩、生津止渴、益氣安神等功效。麥門冬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麥門冬皁苷,它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鎮靜、催眠等作用。
五味子:
五味子是一種木蘭科植物,其果實入藥。它具有補腎益精、生津止渴、寧心安神、斂肺止咳等功效。五味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五味子素,它具有抗氧化、抗衰老、抗炎、鎮靜、催眠等作用。
5. 【香薷飲】
治伏暑引飲,口燥咽乾,或吐或泄,並皆治之。
厚朴(薑製,半片),白扁豆(微炒,半斤),香薷(去土,一斤),有痰加南星、半夏。
白話文:
厚朴(用薑汁炮製,取半片),白扁豆(微炒,取半斤),香薷(去掉土壤,取一斤)。如果有痰,可以加入南星和半夏。
上每服三錢,水一鍾,入酒少許煎,冷服,熱服作泄。
一方,加黃連四兩,薑製,炒老黃色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,加入少量酒煎煮,冷服;若熱服會引起腹瀉。
另有一方,加入黃連四兩,用薑處理後,炒至深黃色。
6. 【大順散】
治伏暑熱引飲過多,脾胃受濕,水穀不分,霍亂嘔吐,臟腑不調,或作泄瀉。
白話文:
治療夏天因熱而飲水過多,導致脾胃受濕,水和食物不能正常分離,出現霍亂、嘔吐,臟腑功能紊亂,或引發腹瀉。
甘草(三斤),乾薑,杏仁,肉桂(各六兩四錢)
白話文:
甘草(三斤),乾薑、杏仁、肉桂(各六兩四錢)
上將甘草用白沙蜜炒及八分,入乾薑同炒,卻入杏仁炒,候杏仁不作聲為度,用篩篩淨後入肉桂,一處搗羅為末,每服三錢。水一鍾,煎服。如煩躁,井水調下,沸湯點服亦可,不拘時。
白話文:
上將白甘草用白沙蜜炒至八分熟,加入乾薑一起炒,再加入杏仁炒,直到杏仁炒至沒有聲音為止,然後用篩子篩乾淨,加入肉桂,一起搗碎成末,每次服用三錢。用一杯水煎服。如果煩躁不安,可以用井水調和,用沸騰的湯點服也可以,不受時間限制。
7. 【六和湯】
治心脾不調,氣不升降,霍亂轉筋,嘔吐泄瀉,寒熱交作,痰喘咳嗽,胸膈痞滿,頭目昏痛,肢節浮腫,嗜臥倦怠,小便赤澀,並傷寒陰陽不分,冒暑伏熱,煩悶,或成痢疾,中滿燥渴,畏食。婦人胎中亦可服。中酒煩渴,尤好。
白話文:
此藥可治療心脾功能失調,氣機升降不利,嘔吐腹瀉,寒熱交替,痰多氣促,咳嗽,胸悶腹脹,頭暈眼花,肢體浮腫,嗜睡疲倦,小便赤黃疼痛,以及傷寒陰陽不分,伏暑發熱,煩躁,或發展為痢疾,胃腸脹滿、口渴,畏懼食物。婦女懷孕期間也可以服用。醉酒後煩渴,尤其有效。
砂仁,半夏,杏仁,人參,甘草(各一錢),赤茯苓,藿香,白扁豆(薑炒),木瓜(各二錢),香薷,厚朴(薑製。各四兩)
每服一兩,水二鍾,薑三片,棗二枚煎。
白話文:
砂仁、半夏、杏仁、人參、甘草(各一錢),赤茯苓、藿香、白扁豆(薑炒)、木瓜(各二錢),香薷、厚朴(薑製,各四兩)。
8. 【十味香薷飲】
消暑氣,和脾胃。
香薷(一兩),人參,陳皮,白朮,黃耆,白扁豆,甘草(炙),厚朴(薑製,炒黑),木瓜,白茯苓(各五錢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熱湯冷水任調下。
白話文:
香薷(60克),人參、陳皮、白朮、黃耆、白扁豆、甘草(炒過)、厚朴(用生薑製備,炒黑)、木瓜、白茯苓(各30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