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25)
卷一 (25)
1. 中暑
暑傷於氣,所以脈虛弦細芤遲,體狀無餘。
白話文:
中暑是因為暑氣傷害了身體的氣,所以脈象會呈現虛弱、弦細、芤(中間空虛)而且遲緩的狀態,身體會感到虛弱無力。
2. 【玉露散】
治暑渴。
寒水石,滑石,石膏,栝蔞根(各二兩),甘草(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新汲水調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劑【玉露散】,是用來治療中暑口渴的。
藥材包含:寒水石、滑石、石膏、栝蔞根(各二兩),以及甘草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五錢,用剛汲取的井水調服。
3. 【益元散】
治中暑身熱,小便不利。此藥性涼,能除胃脘積熱,又淡能滲濕,故利小便而散濕熱也。
方見傷寒門。
白話文:
【益元散】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中暑引起的身體發熱,以及小便不順暢的症狀。這個藥的藥性偏涼,能夠清除胃部積聚的熱氣,而且它的味道清淡,具有滲濕的作用,所以能夠幫助小便順暢,並將體內的濕熱散去。
這個藥方詳細的內容,可以參考傷寒相關的章節。
4. 【生脈散】
止渴生津。
人參,麥門冬,五味子
上水一鍾煎。
白話文:
【生脈散】
這個藥方可以止渴、生津液。
藥材包含:人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。
將以上藥材加一碗水煎煮。
5. 【香薷飲】
治伏暑引飲,口燥咽乾,或吐或泄,並皆治之。
厚朴(薑製,半片),白扁豆(微炒,半斤),香薷(去土,一斤),有痰加南星、半夏。
上每服三錢,水一鍾,入酒少許煎,冷服,熱服作泄。
一方,加黃連四兩,薑製,炒老黃色。
白話文:
【香薷飲】
此方能治療因暑熱潛伏體內而引起的口渴想喝水、口乾咽燥,或者出現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這些都能夠用此方來治療。
藥材組成: 厚朴(用薑汁炮製過,半片),白扁豆(稍微炒過,半斤),香薷(去除泥土,一斤)。如果有痰,可以加入南星、半夏。
服用方法: 每次取藥粉三錢,加入清水一碗,再加入少許酒一起煎煮,放涼後服用。如果熱著服用,可能會引起腹瀉。
另一個方子,可以在原方中加入黃連四兩,用薑汁炮製過,炒至老黃色。
6. 【大順散】
治伏暑熱引飲過多,脾胃受濕,水穀不分,霍亂嘔吐,臟腑不調,或作泄瀉。
甘草(三斤),乾薑,杏仁,肉桂(各六兩四錢)
上將甘草用白沙蜜炒及八分,入乾薑同炒,卻入杏仁炒,候杏仁不作聲為度,用篩篩淨後入肉桂,一處搗羅為末,每服三錢。水一鍾,煎服。如煩躁,井水調下,沸湯點服亦可,不拘時。
白話文:
【大順散】
治療因為夏天悶熱喝太多冷飲,導致脾胃受到濕氣影響,消化功能失調,引起上吐下瀉的霍亂,或臟腑功能不協調,出現腹瀉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:甘草(三斤)、乾薑、杏仁、肉桂(各六兩四錢)
製作方法:先將甘草用白沙蜜炒到八分熟,再加入乾薑一起炒,接著放入杏仁同炒,炒到杏仁不再發出聲響為止。將炒過的藥材篩去雜質,再加入肉桂,全部一起搗碎磨成粉末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三錢藥粉,用一碗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感到煩躁不安,可以用井水調服,也可以用滾燙開水沖泡服用,不拘泥於服用時間。
7. 【六和湯】
治心脾不調,氣不升降,霍亂轉筋,嘔吐泄瀉,寒熱交作,痰喘咳嗽,胸膈痞滿,頭目昏痛,肢節浮腫,嗜臥倦怠,小便赤澀,並傷寒陰陽不分,冒暑伏熱,煩悶,或成痢疾,中滿燥渴,畏食。婦人胎中亦可服。中酒煩渴,尤好。
砂仁,半夏,杏仁,人參,甘草(各一錢),赤茯苓,藿香,白扁豆(姜炒),木瓜(各二錢),香薷,厚朴(薑製。各四兩)
每服一兩,水二鍾,姜三片,棗二枚煎。
白話文:
【六和湯】
這個方子是治療心脾功能失調,導致氣機升降失常,引起的霍亂轉筋(抽筋),嘔吐腹瀉,忽冷忽熱,痰多咳嗽,胸悶脹滿,頭暈頭痛,四肢浮腫,精神疲倦想睡,小便黃赤且排尿不暢等症狀。也可以用來治療傷寒初期陰陽不分的病症,或因中暑、暑熱潛伏體內而造成的煩躁悶亂,甚至演變成痢疾,肚子脹滿、口渴、不想吃東西等情況。婦女懷孕時也可以服用。對於飲酒過度導致的煩躁口渴,效果尤其好。
藥材組成:砂仁、半夏、杏仁、人參、甘草,各一錢;赤茯苓、藿香、炒白扁豆、木瓜,各二錢;香薷、薑製厚朴,各四兩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一兩藥材,用水兩鍾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兩枚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8. 【十味香薷飲】
消暑氣,和脾胃。
香薷(一兩),人參,陳皮,白朮,黃耆,白扁豆,甘草(炙),厚朴(薑製,炒黑),木瓜,白茯苓(各五錢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熱湯冷水任調下。
白話文:
【十味香薷飲】
消除暑氣,調理脾胃。
香薷(約37.5克),人參,陳皮,白朮,黃耆,白扁豆,炙甘草,用薑炮製並炒黑的厚朴,木瓜,白茯苓(各約18.75克)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約7.5克,可以用熱水或冷水隨意沖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