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6)

1. 【清暑益氣湯】

治長夏濕熱蒸人,人感之四肢困倦,精神減少,懶於動作,胸滿氣促,肢節疼痛,或氣高而喘,身熱而煩,心下膨悶,小便黃而數,大便溏而頻,或痢或瀉,不思飲食,自汗體虛。

白話文:

治療夏季濕熱的人,人感染了這種濕熱,四肢感到疲倦,精神萎靡,懶得動,胸部感覺充滿氣且呼吸急促,肢體關節疼痛,或氣喘吁吁,身體發熱且煩躁,心臟以下感覺膨脹,小便黃少,大便稀且頻繁,或痢疾或腹瀉,不想吃東西,自汗體虛。

黃耆,蒼朮,升麻(各一錢),人參,白朮,神麯,陳皮,澤瀉(各五分),甘草(炙),黃柏(酒炒),麥冬,當歸(各三分),葛根(二分),五味子(九粒),青皮(二分)

上水二鍾,煎服。

白話文:

黃耆(一錢)、蒼朮(一錢)、升麻(一錢)、人參(五分)、白朮(五分)、神麯(五分)、陳皮(五分)、澤瀉(五分)、甘草(炙,三分)、黃柏(酒炒,三分)、麥冬(三分)、當歸(三分)、葛根(二分)、五味子(九粒)、青皮(二分)

2. 【五苓散】

治中暑煩渴,身熱頭痛,霍亂吐瀉,小便赤少,心神恍惚不寧。

加辰砂,澤瀉,白朮,茯苓,官桂

水一鍾半,薑五片、燈心十莖煎。

一方,加車前子。

白話文:

  • 加辰砂:具有鎮靜、安神、清熱、解毒的功效。

  • 澤瀉:具有利尿、消腫、清熱、解暑的功效。

  • 白朮:具有健脾、益氣、燥濕、止瀉的功效。

  • 茯苓:具有健脾、益氣、安神、利尿的功效。

  • 官桂:具有溫補陽氣、散寒止痛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治暑風卒倒法:凡人中暑先著於心,一時昏迷,切不可飲冷水,並臥濕地。其法先以熱湯或童便灌,及用布蘸熱湯熨臍並氣海,緒緒令暖,氣透徹臍腹,俟其蘇省,然後進藥。若在途中卒然暈倒,急扶在陰涼處,掬路中熱土作窩於臍中,令人尿其內即蘇。卻灌以人尿,或掘地攪土漿飲之。

一方,用大蒜三兩瓣細嚼,溫湯送下。大忌飲冷水,用冷水灌身即死。

白話文:

治療暑風突然昏倒的方法:凡是中暑的人,首先會被暑熱傷到心,一時昏迷不醒,切忌飲用冷水,也不要躺臥在潮濕的地上。治療的方法是先用熱湯或童便灌入患者口中,並用布蘸熱湯敷在患者的肚臍和氣海上,讓熱度逐漸傳遍整個肚臍和腹部,等到患者蘇醒過來後,再服用藥物。如果是在路上突然昏倒,應立即將患者扶到陰涼的地方,在路上挖取一團熱土放在患者的肚臍中,讓人向裡面小便,患者就會蘇醒過來。然後再用熱湯灌入患者口中,或者在路邊挖一個坑,將泥土攪拌成泥漿讓患者飲用。

3. 中濕

脈或澀或細或濡或緩,皆是中濕,可得而斷。凡濕有自外入者,有自內得者。陰雨濕地,皆從外入,治宜汗散,久則疏通滲泄之。食生冷濕面潼酪或飲食,其症腫滿,皆自內而出也,宜實中淡味,滲泄利小便。其脈沉而細,其自下起以重腿腳氣者,亦當汗。

白話文:

脈搏若出現緊澀或細弱或濡緩等,都是體內濕氣過多,病症可以辨別出來。濕氣分為外濕和內濕兩種。陰雨連綿、濕地環境造成的濕氣,都是由外侵入人體的,應當藉由發汗散濕來治療,而如果濕氣在體內停留很久,則應該疏通水道,幫助排除體內水濕。吃生冷濕面、水煮麵條或寒涼飲食,引起的症狀如身體腫脹、浮腫,都是源於體內濕氣,應當服用溫補健脾、清淡的食物,以利小便,將體內濕氣排出。如果脈搏沉細,從小腿開始發生的嚴重浮腫和腳氣,也應該採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

4. 【加味二陳湯】

治諸濕。
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酒芩,羌活,蒼朮

白話文:

陳皮:乾燥的橘子皮,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的功效。

半夏: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,具有化痰降逆、止咳平喘的功效。

茯苓:茯苓科植物茯苓的塊莖,具有健脾補氣、利水滲濕的功效。

甘草: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莖,具有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酒芩:脣形科植物黃芩的根,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的功效。

羌活:菊科植物羌活的根莖,具有祛風除濕、通絡止痛的功效。

蒼朮:菊科植物蒼朮的根莖,具有燥濕健脾、化痰止咳的功效。

上水二鍾,薑三片煎。濕在上部,加蒼朮;在下加升麻。內濕加豬苓、澤瀉,中焦濕與痛熱加黃連,有實者亦用之。肥白人因濕沉困倦怠是氣虛,加蒼朮、白朮。黑瘦人沉困倦怠是濕熱加黃芩、白朮、芍藥。

白話文:

藥方中加入兩鍾水、三片生薑煎服。如果濕氣在身體上部,則加入蒼朮;如果濕氣在下部,則加入升麻。若有內濕,再加入豬苓、澤瀉;若濕在中焦,出現疼痛、發熱,再加入黃連;實證的患者也可用黃連。肥胖白皙的人因濕氣引起睏倦、疲勞、怠惰,這是氣虛,要加入蒼朮、白朮。瘦削黑黃的人因濕熱引起睏倦、疲勞、怠惰,要加入黃芩、白朮、芍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