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1)

1. 【沖和靈寶湯】

治兩感傷寒,起於頭痛,惡寒發熱,口乾舌燥,以陽先受病多者,即以湯探之,中病即愈。

羌活防風,生地,川芎細辛黃芩柴胡甘草,乾葛,白芷石膏上水二鍾,火煨生薑三片,棗二枚,入黑豆一撮,煎溫服,取微汗為愈。如不愈,表症多而甚急者,方用麻黃葛根為解表。如里症多而甚急者,先以調胃承氣湯為攻裡是也。如以陰虛自中病,發熱下利,身疼痛,脈沉細無力,不渴,倦臥昏重者,又當先救里,溫之回陽救急湯,是分表裡寒熱而治也。

白話文:

羌活、防風、生地、川芎、細辛、黃芩、柴胡、甘草、乾葛、白芷,加入兩碗水煮沸,然後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兩枚、黑豆少許,煮沸後稍微溫服,直到微微出汗為止以求康復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症狀嚴重而急迫,則使用麻黃、葛根來治療外感。如果內在症狀嚴重而急迫,則先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內症。如果出現陰虛自中病的情況,出現發燒、腹瀉、全身疼痛、脈搏細弱無力、不口渴、精神萎靡的症狀,那麼就應該先治療內症,使用溫之回陽救急湯來治療,這個方子能分別治療寒熱證。

一方,時氣發熱,變為黃病,所謂瘟黃也。宜治內泄濕熱。

茵陳,黃連梔子人參(各一錢),白朮茯苓厚朴木通(各一錢),木香(七分),芍藥(一錢五分),乾葛(一錢半),

白話文:

茵陳、黃連、梔子、人參(各一錢),白朮、茯苓、厚朴、木通(各一錢),木香(七分),芍藥(一錢五分),乾葛(一錢半)。

上水二鍾,姜三片煎。

又方,治大頭熱病。

黃芩,黃連(各一錢半),桔梗,生乾草,荊芥穗,薄荷葉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黃芩、黃連(各1.5公克),桔梗、生乾草、荊芥穗、薄荷葉(各1公克)

上水一鍾半煎。

又方,治大頭病。

側柏葉,軟棗(各五錢)

上水煎服,蜜丸噙化,尤妙。

2. 【大柴胡湯】

治諸服小柴胡湯症後病不解,表裡熱勢更甚而心下急,郁微煩,或發熱,汗出不解,心下痞硬,嘔吐下利。或陽明病多汗,或少陰病下利清水,心下痛而口乾,或太陰病腹滿,或無表裡症,但發熱七八日,脈浮而數,脈在肌肉,實而滑數者,及兩感諸症可微下者,雙除表裡之熱,並陽明少陽合病,下利,日晡發熱如瘧。

白話文:

治療服用小柴胡湯後症狀依舊,表裡熱勢更加嚴重,心下著急,鬱悶微煩,或發燒、出汗不停,心下痞硬疼痛難忍,伴有嘔吐、腹瀉。或陽明病多汗,或少陰病腹瀉清水,心下疼痛、口乾,或太陰病腹脹。或者沒有表裡症狀,但發熱七到八天,脈搏浮而快,脈沉佈肌肉,實而滑數,以及兩感諸症都可以微微的瀉下,雙解表裡之熱,並治療陽明少陽合病、腹瀉、日暮發熱如瘧疾。

柴胡黃芩,芍藥(各二錢半),大黃(五錢),半夏(二錢),枳實(三錢,生用小者是也,兼不去穰,其效甚速)

白話文:

柴胡、黃芩、芍藥(各半兩),大黃(一兩),半夏(半兩),枳實(半兩,用生的,小顆的,連內膜一起食用,效果顯著)。

上銼如麻豆大,作三服。水一鍾半,生薑、棗子同煎,至半鍾,溫服。如未利,再服。

3. 火門

氣有餘便是火。氣從左邊起者,肝火。從臍下起者,陰火也。熱從腳下氣起入腹者,虛之極也。陰虛火動難治,輕者可降,重則從其性而折之,實火可瀉,虛火可補。

白話文:

氣餘則化火。氣從左邊開始升起的是肝火,從肚臍下方升起的則是陰火。身體發熱從腳下氣升起進入腹部,是虛症的極致。陰虛火動難以治療,症狀較輕的可以用藥物來降低火氣,症狀較重的則要跟著火氣的屬性來壓制,實火可以用瀉火的方式治療,虛火則可以用補藥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