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21)
卷一 (21)
1. 【沖和靈寶湯】
治兩感傷寒,起於頭痛,惡寒發熱,口乾舌燥,以陽先受病多者,即以湯探之,中病即愈。
羌活,防風,生地,川芎,細辛,黃芩,柴胡,甘草,乾葛,白芷,石膏上水二鍾,火煨生薑三片,棗二枚,入黑豆一撮,煎溫服,取微汗為愈。如不愈,表症多而甚急者,方用麻黃、葛根為解表。如里症多而甚急者,先以調胃承氣湯為攻裡是也。如以陰虛自中病,發熱下利,身疼痛,脈沉細無力,不渴,倦臥昏重者,又當先救里,溫之回陽救急湯,是分表裡寒熱而治也。
一方,時氣發熱,變為黃病,所謂瘟黃也。宜治內泄濕熱。
茵陳,黃連,梔子,人參(各一錢),白朮,茯苓,厚朴,木通(各一錢),木香(七分),芍藥(一錢五分),乾葛(一錢半),
上水二鍾,姜三片煎。
又方,治大頭熱病。
黃芩,黃連(各一錢半),桔梗,生乾草,荊芥穗,薄荷葉(各一錢)
上水一鍾半煎。
又方,治大頭病。
側柏葉,軟棗(各五錢)
上水煎服,蜜丸噙化,尤妙。
白話文:
【沖和靈寶湯】
這個方子是治療同時感受風寒和風熱的感冒,症狀從頭痛開始,怕冷發熱,口乾舌燥。如果陽氣先受到影響而發病的比較嚴重,就用這個湯來試探性治療,如果對症就會痊癒。
藥方組成:羌活、防風、生地、川芎、細辛、黃芩、柴胡、甘草、乾葛、白芷、石膏,加水兩碗,用火煨煮生薑三片,紅棗兩顆,加入一小撮黑豆,煎好後溫服,以微微出汗為治癒的標準。如果沒有痊癒,而且表證(指身體表面的症狀)比較嚴重而且急迫,就改用麻黃、葛根來發汗解表。如果裡證(指身體內部的症狀)比較嚴重而且急迫,就先用調胃承氣湯來攻下體內的實熱。如果是因為陰虛而導致的發病,出現發熱、腹瀉、身體疼痛、脈象微弱無力、不口渴、疲倦想睡而且意識不清的症狀,就應該先治療裡虛,用溫熱的藥來回陽救急,這是根據表裡、寒熱來區分治療的方法。
另外一個方子,是治療時疫引起的發熱,轉變成黃疸病,也就是所謂的瘟黃病。應該治療體內濕熱。
藥方組成:茵陳、黃連、梔子、人參(各一錢)、白朮、茯苓、厚朴、木通(各一錢)、木香(七分)、芍藥(一錢五分)、乾葛(一錢半),加水兩碗,用生薑三片煎煮。
還有一個方子,是治療大頭熱病。
藥方組成:黃芩、黃連(各一錢半)、桔梗、生甘草、荊芥穗、薄荷葉(各一錢),加水一碗半煎煮。
還有一個方子,也是治療大頭病。
藥方組成:側柏葉、軟棗(各五錢),加水煎服,或者把藥材磨成粉末做成蜜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,效果更好。
2. 【大柴胡湯】
治諸服小柴胡湯症後病不解,表裡熱勢更甚而心下急,郁微煩,或發熱,汗出不解,心下痞硬,嘔吐下利。或陽明病多汗,或少陰病下利清水,心下痛而口乾,或太陰病腹滿,或無表裡症,但發熱七八日,脈浮而數,脈在肌肉,實而滑數者,及兩感諸症可微下者,雙除表裡之熱,並陽明少陽合病,下利,日晡發熱如瘧。
柴胡,黃芩,芍藥(各二錢半),大黃(五錢),半夏(二錢),枳實(三錢,生用小者是也,兼不去穰,其效甚速)
上銼如麻豆大,作三服。水一鍾半,生薑、棗子同煎,至半鍾,溫服。如未利,再服。
白話文:
用來治療服用小柴胡湯後,病情沒有好轉,反而出現表裡熱象更加嚴重,並且胸下部位感到急迫不適、輕微煩躁,或者發燒、出汗卻無法退燒,胸下痞塞堅硬、嘔吐或腹瀉。又或者陽明病出現多汗,或少陰病出現腹瀉拉出清水,伴隨胸下疼痛且口乾,或太陰病出現腹部脹滿。又或者沒有表裡症狀,但發燒持續七八天,脈象浮而且跳動快速,脈搏位置在肌肉表層,感覺實在、滑利且跳動快速。以及各種感冒初期,病情適合輕微瀉下的情況,可以同時解除表裡之熱。還可以用於陽明少陽合併發病,出現腹瀉,傍晚發燒像瘧疾一樣的症狀。
藥物組成:柴胡、黃芩、芍藥(各二錢半)、大黃(五錢)、半夏(二錢)、枳實(三錢,要用生的、比較小的枳實,而且不要去掉裡面的瓤,這樣效果會很快)。
將上述藥材切成類似麻豆大小的碎塊,分作三份。用水一盅半,加入生薑、紅棗一起煎煮,煮到剩下一半時,溫熱服用。如果沒有腹瀉,可以再服用一次。
3. 火門
氣有餘便是火。氣從左邊起者,肝火。從臍下起者,陰火也。熱從腳下氣起入腹者,虛之極也。陰虛火動難治,輕者可降,重則從其性而折之,實火可瀉,虛火可補。
白話文:
氣如果過多就會變成火。氣從身體左邊升起,是肝火;從肚臍下方升起,是陰火。熱從腳底升起進入腹部,是身體虛弱到了極點的表現。陰虛引起的火氣難以治療,輕微的可以降火,嚴重的就要順著火的性質來處理。實火可以用瀉法,虛火可以用補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