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1)
卷三 (1)
1. 【調衛湯】
濕勝。自汗,表虛不任風寒。
麻黃根,黃耆(各一錢),羌活(七分),生甘草,歸梢,生芩,半夏(各五分),麥冬(去心),生地黃(各三分),豬苓,蘇木,紅花(各二分),五味子(五個)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【調衛湯】
身體濕氣過重,容易流汗,這是因為體表虛弱,無法抵抗風寒。
藥方組成:
麻黃根、黃耆(各一錢),羌活(七分),生甘草、當歸梢、生黃芩、半夏(各五分),麥門冬(去除心)、生地黃(各三分),豬苓、蘇木、紅花(各二分),五味子(五顆)。
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2. 盜汗
盜汗屬陰虛,小兒盜汗不須治。禁用半夏。
白話文:
盜汗這種情況,多半是屬於體內陰液不足所導致的。小孩子如果出現盜汗,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。另外,要避免使用半夏這味藥材。
3. 【當歸六黃湯】
當歸(一錢),生地黃,黃柏,黃芩(各八分,炒),黃耆(一錢半),黃連(炒,八分),熟地黃(一錢)
上用水一鍾半,煎至一鍾,食遠溫服。或加牡蠣煅,一錢。
白話文:
當歸(3克),生地黃、黃柏、黃芩(各2.4克,炒過)、黃耆(4.5克)、黃連(炒過,2.4克)、熟地黃(3克)
將以上藥材加入約240毫升的水,煎煮至剩約160毫升,在飯後溫熱服用。也可以加入煅牡蠣3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