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)

1. 中風

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,或挾火與濕。當以治痰為先,次養血行血,又須分氣虛血虛。脈遲數者可治,大數而極者難治。中腑者面顯五色,有表證而脈浮,惡風惡寒,拘急不仁,其病多易治。

白話文:

中風大多是氣血虛有痰,或夾雜熱氣和濕氣。應先治療痰症,再補血活血,還要區分是氣虛還是血虛。脈遲緩或數促者可以治療,脈搏很大數而極盛者難以治療。中腑之病,臉上呈現五種顏色,有風寒表證,脈浮,怕風怕冷,拘緊而沒有知覺,這種病症大多容易治療。

中臟者唇吻不收,舌不轉而失音,鼻不聞香臭,耳聾而眼瞀,大小便秘結,或口開手撒,眼合遺尿,吐沫直視,喉如鼾睡,肉脫筋痛,髮直,搖頭上竄,面赤如裝,或頭面青黑,汗綴如珠,其病深,多不治。中腑者宜汗,中臟者宜下。汗下不宜太過,汗多則亡陽,下多則亡陰。

白話文:

當五臟受到侵襲時,嘴脣、口角不能閉合,舌頭不能轉動而失聲,鼻子聞不出香味和臭味,耳朵聾了,眼睛昏花,大小便閉結,或者口張開而手撒開,眼睛合閉而遺尿,吐出的口水成直線,喉嚨像鼾聲一樣響,肌肉脫落筋痛,頭髮直立,搖頭上竄,臉色紅的像化妝一樣,或頭臉青黑色,汗水像珠子一樣滴落,這種病很嚴重,大多數不能治癒。當五臟受到侵襲時,應當發汗治療,當六腑受到侵襲時,應當用下法治療。發汗和攻下都不宜過度,發汗過多則會導致陽氣虛脫,攻下過多則會導致陰精虛脫。

治風之法,初得即當順氣,日久則當活血,此萬古不易之論。又云半身不遂大率多痰,在左屬死血少血,在右屬氣虛有痰。左用四物湯兼二陳,加桃仁紅花竹瀝、薑汁;在右用四君子湯兼二陳,亦入竹瀝,薑汁,俱當隨證施治,不可執一。若外無六經之形證,內無便溺之阻膈,惟肢體不遂、語言謇澀,宜大秦艽湯養之,當順時令、調陰陽、安臟腑、和榮衛,未有不愈者也。又有年高氣弱,以將息失宜,或七情相干,而卒似風狀者,非外來風邪,乃本氣為病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風疾的方法,一開始得病時就應該通順氣血,時間久了就應該活血化瘀,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。又說半身不遂大多是痰引起的,左半身不遂屬於死血或血虛,右半身不遂屬於氣虛有痰。左半身不遂用四物湯兼二陳湯,再加上桃仁、紅花、竹瀝、薑汁;右半身不遂用四君子湯兼二陳湯,也加入竹瀝、薑汁,都要根據症狀用藥,不能執著於一種藥方。如果外表沒有六經的病症,內部沒有大便小便的阻隔,只是肢體不遂、語言謇澀,應當用大秦艽湯來調理,要順應時令、調和陰陽、安撫臟腑、調和榮衛,沒有治不好的。還有一種情況是老年人氣血虛弱,由於保養不當,或者情緒波動,而突然出現類似風疾的症狀,這不是外來的風邪引起的,而是本身氣血出了問題。

若以風藥治,反害非輕。此劉守貞、許學士之高論也,不可不察。

2. 【通關散】

治卒中風邪,昏迷不省,牙關緊急,湯水不下。

細辛(洗去土葉),豬牙皂角(去子,各一錢)

白話文:

• 細辛(洗去泥土和葉柄):1 錢

• 豬牙皁角(去除種子):1 錢

上為細末,男左女右,吹鼻中。

一方,加半夏

3. 【稀涎散】

治中風,忽然若醉,形體昏悶,四肢不收,涎潮搐搦,氣閉不通。

明礬(一兩),豬牙皂角(四個)上為細末,薑湯調服,吐痰好。

一方,加半夏(一錢)。

4. 【祛涎散】

治中風不省人事,多因痰壅所致。白礬(二錢)生為末,生薑自然汁調服,其痰或吐或化,便蘇。蜜水滾水俱可調服,腹中響即開。

白話文:

治療中風導致失去知覺的情況,多是痰飲壅塞所引起的。將白礬(二錢)研磨成細末,用生薑的天然汁液調和服用,使痰液通過嘔吐或消化的方式排出,就能夠使患者恢復清醒。可以將白礬與蜂蜜水或滾燙的水調和服用,當腹中發出響聲時,就表示藥效發揮作用了。

一方,鹽滷水加薑汁灌下,好。

一方,痰厥不省人事,清油灌下,須臾,吐痰好。

一方,大紅末子治痰迷心,不省人事。

白礬(一兩),硃砂(一錢)上為細末,每白湯調服一錢。

一方,用生五倍子為末,先用香油拌勻,再用溫水調灌。下痰吐法,輕用瓜蒂、鰕汁、皂角,重用藜蘆半錢或三分,加麝香,灌入鼻內或口內,吐痰出。一吐不已,再吐之。亦有虛而不可吐者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方法,使用生的五倍子研磨成粉末,先用香油拌勻,再用溫水調和。治療痰症的吐法,輕微的,用瓜蒂、蝦汁、皁角,嚴重的,用半錢或三分的藜蘆,加上麝香,倒入鼻子或口中,使痰吐出來。吐出後,如果還沒有好,可以再吐一次。也有人身體虛弱,不能吐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