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32)
卷三 (32)
1. 霍亂
內有所積,外有所感。陽不升陰不降。乘膈而成,皆因飲食。脈多伏或絕。切勿與穀食米湯飲之飲之即死。必待吐過一二時,飢甚方可飲食。
白話文:
內部有所積累,外部有所感受。陽氣不升,陰氣不降。乘著隔膜而形成,都是因為飲食。脈象多伏或絕。切勿給予穀食、米湯等飲品,飲用立即死亡。必須等到嘔吐一兩次,非常飢餓纔可以飲食。
2. 【理中湯】
治霍亂不渴。
人參,白朮,乾薑,甘草
白話文:
- 人參:
- 味甘,微苦,性溫。
- 歸脾、肺、心經。
- 功效:補氣益血、生津養陰、安神益智。
- 適用於氣虛血弱、脾肺虛寒、失眠健忘等症。
- 白朮:
-
味甘,微苦,性溫。
- 歸脾、胃經。
- 功效:健脾益氣、燥濕利尿、安胎止瀉。
- 適用於脾虛泄瀉、食慾不振、水腫、胎動不安等症。
-
- 乾薑:
-
味辛,性溫。
- 歸脾、胃、腎經。
- 功效:溫中散寒、回陽通脈、止嘔止瀉。
- 適用於寒性嘔吐、腹瀉、胃脘疼痛、四肢厥冷等症。
-
- 甘草:
-
味甘,性平。
- 歸脾、肺、胃經。
- 功效:補氣和中、益氣補脾、清熱解毒、緩急止痛。
- 適用於脾胃虛弱、氣短乏力、咳嗽痰多、咽喉疼痛等症。
-
水煎服。
白話文:
中藥材說明:
2. 白朮:
- 味道:甘甜,略帶苦味。
- 性質:溫和。
- 歸經:進入脾經、胃經。
- 功效:健脾益氣、去除濕氣利尿、安胎止瀉。
- 適用症狀:脾虛泄瀉、食慾不振、水腫、胎動不安等。
3. 乾薑:
- 味道:辛辣。
- 性質:溫和。
- 歸經:進入脾經、胃經、腎經。
- 功效:溫暖中焦散寒、回陽通脈、止嘔止瀉。
- 適用症狀:寒性嘔吐、腹瀉、胃脘疼痛、四肢厥冷等。
4. 甘草:
- 味道:甘甜。
- 性質:平和。
- 歸經:進入脾經、肺經、胃經。
- 功效:補益氣血、和中調和、益氣補脾、清熱解毒、緩解疼痛。
- 適用症狀:脾胃虛弱、氣短乏力、咳嗽痰多、咽喉疼痛等。
**用法:**水煎服。
3. 【五苓散】
治霍亂作渴,去桂。
白朮,茯苓,豬苓,澤瀉
水煎服。
白話文:
白朮:
性味:甘、微苦,溫。
歸經:脾、胃。
功效: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、寧心安神。
臨牀應用:
-
脾虛食少、腹瀉、便溏、水腫:白朮配伍黨參、茯苓、薏苡仁等藥物,可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,治療脾虛食少、腹瀉、便溏、水腫等症。
-
心慌失眠、健忘:白朮配伍酸棗仁、茯神、蓮子等藥物,可寧心安神、健忘。
-
胃寒疼痛:白朮配伍黨參、乾薑、甘草等藥物,可溫中散寒、止痛,治療胃寒疼痛。
茯苓:
性味:甘、淡,平。
歸經:心、脾、肺、腎。
功效:利水滲濕、益氣健脾、寧心安神。
臨牀應用:
-
水腫:茯苓配伍白朮、澤瀉、豬苓等藥物,可利水滲濕,治療水腫。
-
心悸失眠、健忘:茯苓配伍酸棗仁、茯神、蓮子等藥物,可寧心安神、健忘。
-
脾虛食少、腹瀉:茯苓配伍黨參、白朮、薏苡仁等藥物,可益氣健脾、燥濕利水,治療脾虛食少、腹瀉。
豬苓:
性味:甘、淡,微寒。
歸經:膀胱。
功效:利水滲濕、清熱解毒。
臨牀應用:
-
水腫:豬苓配伍茯苓、澤瀉、白朮等藥物,可利水滲濕,治療水腫。
-
淋證:豬苓配伍金錢草、車前子等藥物,可清熱解毒、利水通淋,治療淋證。
-
瘡瘍腫毒:豬苓配伍蒲公英、金銀花等藥物,可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,治療瘡瘍腫毒。
澤瀉:
性味:甘、鹹,寒。
歸經:膀胱、腎。
功效:利水滲濕、清熱瀉火。
臨牀應用:
-
水腫:澤瀉配伍茯苓、豬苓、白朮等藥物,可利水滲濕,治療水腫。
-
尿路感染:澤瀉配伍金錢草、車前子等藥物,可清熱瀉火、利尿通淋,治療尿路感染。
-
高血壓:澤瀉配伍夏枯草、菊花等藥物,可清熱瀉火、降壓利尿,治療高血壓。
4. 【六和湯】
治霍亂。
砂仁,半夏,杏仁,人參,甘草(各一兩),赤茯苓,藿香,扁豆(薑汁略炒),木瓜(各一兩),香薷,厚朴(薑製。各四兩)
白話文:
砂仁、半夏、杏仁、人參、甘草(各 60 公克),赤茯苓、藿香、扁豆(用薑汁稍微炒過)、木瓜(各 60 公克),香薷、厚朴(用薑汁製過。各 240 公克)
每服一兩,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。先心痛則先吐,先腹痛則先利,心腹齊痛,吐利並作。若即飲食。立死。須當吐以提其氣。兼發散。吐用鹽湯、白礬湯。轉筋屬血熱,用四物湯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一兩藥,加上三片生薑,一枚棗,用水煎服。疼痛在心先則先嘔吐,疼痛在腹先則先瀉肚,心腹一起疼痛時,則嘔吐與腹瀉同時進行。如果這時再飲食,會立刻死亡。必須要嘔吐才能讓他的氣上提,兼具發散的作用。嘔吐可以用鹽湯、白礬湯。抽筋屬於血熱,可以用四物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