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2)

1. 痰病

凡痰之患,為喘,為咳,為嘔,為利,為眩,為暈,心嘈雜,驚怖,為寒,為熱痛腫,為痞塞,為壅膈,為胸脅間轆轆有聲,或背心一點常如冰冷,或四肢麻痹不仁,皆痰飲所致。或因脾胃虛弱不能攝肺金,或因四氣七情所幹,氣壅痰聚而然也。善能治痰者,不治痰而順氣,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。

治痰法,實脾土,燥脾濕,是治其本也。凡奇怪之病,人所不識者,皆當作痰治而效。

白話文:

凡是因痰導致的疾病,會出現喘息、咳嗽、嘔吐、腹瀉、頭暈、昏迷、心情煩躁、驚嚇、寒戰、熱痛、腫脹、腹部脹滿、胸脅之間有咕嚕聲、背心一點總是冰冷、四肢麻痹不仁等症狀,這些都是痰飲所引起的。或者是由於脾胃虛弱,不能斂肺金,或者是由於四氣七情影響,氣血凝滯,痰液積聚而導致的。善於治療痰病的人,不是單純地治療痰病,而是順氣,氣順了,全身的津液也會隨著氣順暢起來。

2. 【二陳湯】

此治痰之要藥也,上中下一身之痰,通治。

橘紅(一兩),半夏(泡五錢),甘草(二錢),茯苓(五錢)

白話文:

橘紅(五公克),半夏(泡水後二公克五),甘草(一公克),茯苓(二公克五)

水一鍾半,生薑三大片,煎服。痰清屬寒倍半夏。食積痰加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。濕痰四肢倦怠軟弱加白朮、蒼朮。風痰加南星、白附子、片芩。中氣不足加參、術。火動其痰眩暈嘈雜加山梔、芩、連。內傷挾痰加參、耆、白朮,用薑汁傳送。虛甚加竹瀝,脾虛者宜清中氣,以運痰降火加白朮、升麻提起,痰在脅下加白芥子以行之,痰在四肢加竹瀝,痰在皮裡膜外加白芥子、薑汁、竹瀝以導之,氣實者用荊瀝。

一方,治老痰,熱痰,食積痰,氣鬱痞悶生痰,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1.5碗水,3片生薑,煎服。痰清屬於寒,倍加半夏。由飲食積累產生的痰,加入神曲、麥芽和山楂。濕痰導致四肢倦怠、軟弱無力,加入白朮和蒼朮。風痰加入南星、白附子、黃芩。中氣不足,加入人參和白朮。火動其痰,導致眩暈、雜亂,加入梔子、黃芩和連翹。內傷夾痰,加入人參、熟地和白朮,用薑汁傳送。虛弱者加入竹瀝,脾虛者應清中氣,以運痰降火,加入白朮和升麻提起,痰在脅下加入白芥子以使其運行,痰在四肢加入竹瀝,痰在皮裡膜外加入白芥子、薑汁和竹瀝以使其排出,氣實者使用荊瀝。

陳皮,海石(各一兩),半夏(薑汁炒,一兩),栝蔞仁(炒,二兩),香附(童便浸炒,一兩五錢),五倍子(五錢),山梔(炒,一兩),片芩(二兩),黃連(薑炒,一兩),蒼朮(二兩),貝母(去心,一兩),山楂肉(一兩),麥牙面(一兩),枳實(炒,七錢),風化硝(五錢),白朮(炒,一兩半),茯苓(一兩)

上為末,薑汁糊丸梧子大。每五十丸,溫水下。

白話文:

陳皮、海石(各一兩),半夏(用薑汁炒過,一兩),栝蔞仁(炒過,二兩),香附(用童便浸泡炒過,一兩五錢),五倍子(五錢),山梔(炒過,一兩),片芩(二兩),黃連(用薑汁炒過,一兩),蒼朮(二兩),貝母(去掉中心,一兩),山楂肉(一兩),麥牙面(一兩),枳實(炒過,七錢),風化硝(五錢),白朮(炒過,一兩半),茯苓(一兩)。

3. 【滾痰丸】

括曰:甑里翻身甲掛金,於今頭戴草堂深,相逢二八求斤正,硝煅青礞倍若沉,十七兩中零半兩,水丸梧子意常斟,千般怪症如神效,水瀉雙身卻不任。

白話文:

括曰:蒸箱內翻轉的甲蟲成金色,現在頭上戴著草帽在深山中,在農曆二月相逢,正巧需要斤正的分量,用硝石煅燒青色鐘乳石加倍研磨如沉香一樣,十七兩中再減去半兩,丸藥像梧桐子般用水斟量,對各種疑難疾病有神奇的療效,但對雙身水瀉則無效。

青礞石(一兩捶碎,焰硝一兩,同入小沙罐內,瓦片蓋之,鐵線速定,鹽泥固濟,曬乾,火煅紅,候冷取出,色如黃金者佳,聽用),大黃(酒拌蒸),黃芩(酒洗。各半斤),沉香(真五錢)

白話文:

青礞石(一兩,搗碎;焰硝一兩,一起放入小砂鍋內,用瓦片蓋上,用鐵絲牢固地固定,用鹽泥密封,曬乾,用火煅燒至紅色,等冷卻後取出,顏色像黃金的為佳,備用);大黃(用酒拌勻後蒸熟);黃芩(用酒洗淨。各半斤);沉香(真正的沉香,五錢)。

上為末,水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、五十丸,量人虛實加減,任臥,茶清溫水任下。

一方,加硃砂二兩為衣。

白話文:

上面的藥材研成細末,用水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粒,根據個人體質調整用量,可以躺著服用,用溫開水或淡茶水送服。

另有一方,在藥丸外包上兩錢的硃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