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3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2)

1. 【參朮調中湯】

瀉熱補氣,止嗽定喘,和脾胃,進飲食。

黃耆(四分),桑白皮(五分),甘草,人參,茯苓(各三分),五味子(二十粒),白朮(五分),地骨皮,麥門冬,陳皮(各二分),青皮(一分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可以清熱、補氣,止咳平喘,調和脾胃,增進食慾。

藥材包含:黃耆四分、桑白皮五分、甘草三分、人參三分、茯苓三分、五味子二十粒、白朮五分、地骨皮二分、麥門冬二分、陳皮二分、青皮一分。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2. 【升陽益胃湯】

治脾胃虛弱,嗜臥怠惰,四肢不收。時值秋令行,濕熱少退,體重節痛,口舌乾澀,飲食無味,大便不調,小便頻數,食不消,兼見肺病,洒洒惡寒,慘慘不樂,面色惡而不和,乃陽氣不伸故也。

柴胡,白朮,茯苓(渴去之),澤瀉(各三錢,去毛),羌活,獨活,防風(各五錢。以秋旺,故以辛溫泄之),人參,甘草,半夏(各一兩),黃耆(二兩),黃連(一錢),陳皮(四錢),白芍(炒,五錢)

上每服三五錢,姜三片,棗二枚煎,早飯後溫服。

白話文:

【升陽益胃湯】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,導致病人喜歡躺著、懶散、四肢無力。特別是秋天時,雖然濕熱的狀況稍微減退,但身體仍感到沉重疼痛,口舌乾燥、沒有食慾、吃東西沒味道、大便不順暢、小便次數頻繁、消化不良。有時還會同時出現肺部疾病的症狀,像是輕微的怕冷、心情低落不開心、臉色不好看且不自然,這些都是因為身體的陽氣無法伸展開來的緣故。

藥材成分包含:柴胡、白朮、茯苓(如果口渴就去掉茯苓)、澤瀉(以上各三錢,澤瀉要去毛),羌活、獨活、防風(以上各五錢,因為秋天金氣旺盛,所以用辛溫的藥材來發散),人參、甘草、半夏(以上各一兩),黃耆(二兩),黃連(一錢),陳皮(四錢),白芍(炒過,五錢)。

使用方法: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的藥材,加入三片生薑、兩顆紅棗一起煎煮,早飯後溫熱服用。

3. 【加味補中益氣湯】

治一切中氣不足,脾胃弱,下元虛,腰膝軟弱,夜有房勞,服此效。

人參,黃耆(蜜炙),白朮(炒),杜仲(炒),牛膝,白芍(炒。各一錢),甘草(炒,六分),當歸(酒浸,八分),升麻(三分),陳皮(七分),柴胡(五分),五味子(九粒),黃柏(炒,一錢),枸杞子(一錢)空心,水煎服。如夢遺加知母、牡蠣各一錢。腹脹加半夏、厚朴。

咳嗽加知母、麥冬各八分。泄瀉加肉豆蔻、乾薑各七分,嘔逆噁心加藿香、半夏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所有中氣不足、脾胃虛弱、下焦虛損、腰膝痠軟無力,以及夜間性生活過度造成的不適,服用這個方子會有效果。

藥材組成:人參、蜜炙黃耆、炒白朮、炒杜仲、牛膝、炒白芍各三克,炒甘草二克,酒浸當歸二點四克,升麻零點九克,陳皮二點一克,柴胡一點五克,五味子九粒,炒黃柏三克,枸杞子三克。空腹時用水煎服。

如果出現夢遺,可以加入知母、牡蠣各三克。如果出現腹脹,可以加入半夏、厚朴。如果出現咳嗽,可以加入知母、麥冬各二點四克。如果出現腹瀉,可以加入肉豆蔻、乾薑各二點一克。如果出現噁心嘔吐,可以加入藿香、半夏。

4. 癍疹

有色點而無頭粒者,謂之癍。有頭粒而隨出即沒,沒而又出者,謂之疹。癍屬風熱,挾痰而作。疹屬熱與痰在肺,凡丹從四肢入腹者死。又云癮疹多屬脾,隱隱然在皮膚之間,故言癮疹也,發則多癢,或不仁者,是兼風兼濕之殊,色紅者,兼火化也。熱微者,赤癍出,熱甚者,黑癍出。赤癍九生一死,黑癍十死一生。

白話文:

皮膚上有顏色點但沒有突出顆粒的,叫做癍。有突出顆粒,但冒出來又很快消失,消失後又再冒出來的,叫做疹。癍屬於風熱引起的,通常還夾雜著痰。疹則是熱與痰積在肺部造成的。凡是丹毒從四肢侵入腹部的,就會死亡。

還有一種說法,癮疹大多是脾胃的問題,它隱隱約約地在皮膚之間,所以才叫癮疹。發作時通常會很癢,或者感覺麻木,這是因為同時夾雜了風和濕的不同情況。顏色呈現紅色的,是因為夾雜了火熱。熱比較輕微的,會出現紅色癍點,熱很嚴重的,會出現黑色癍點。紅色癍點的病人,十個有九個活下來,一個會死;黑色癍點的病人,十個有九個會死,只有一個活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