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33)
卷二 (33)
1. 【通聖散】
癍疹通治,消息隨宜。
防風,川芎,當歸,麻黃,薄荷,連翹,芒硝,大黃,白芍(各五錢),黃芩,石膏,桔梗(各一錢),滑石(三兩),荊芥,梔子,白朮(各三錢),甘草(二兩)
白話文:
防風、川芎、當歸、麻黃、薄荷、連翹、芒硝、大黃、白芍(各五錢),黃芩、石膏、桔梗(各一錢),滑石(三兩),荊芥、梔子、白朮(各三錢),甘草(二兩)
上銼,水煎服,身疼加蒼朮、羌活,痰嗽加半夏。
白話文:
將藥材搗碎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身體疼痛,可以加入蒼朮和羌活。如果有痰和咳嗽,可以加入半夏。
2. 【消風散】
治丹疹屬血風血熱。
荊芥穗,甘草(炙),陳皮(去白),厚朴(各五錢),白殭蠶(炒),蟬蛻(去土炒),人參,茯苓防風,芎藭,藿香,羌活
上為末,每服三錢,荊芥茶清調下。
白話文:
-
荊芥穗:治療感冒、頭痛、鼻塞等症狀。
-
甘草(炙):補益氣血,緩解疼痛,調和藥性。
-
陳皮(去白):理氣健脾,化痰止咳。
-
厚朴:溫中散寒,燥濕化痰。
-
白殭蠶(炒):治療驚風、癲癇等症狀。
-
蟬蛻(去土炒):退熱、消炎、利尿,治療小兒驚風等症狀。
-
人參:補氣血,益元氣。
-
茯苓:利水滲濕,健脾益氣。
-
防風:祛風解表,治療感冒等症狀。
-
芎藭:活血化瘀,治療頭痛、月經不調等症狀。
-
藿香:芳香化濕,解暑闢穢。
-
羌活:祛風濕,活血止痛。
3. 【化癍湯】
治傷寒。汗吐下後,癍發脈虛。
人參,石膏,知母,甘草,白朮
白話文:
-
人參:具有補氣益元、生津止渴、安神益智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氣虛、乏力、口乾舌燥、失眠多夢等症狀。
-
石膏: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發熱、口渴、咽喉疼痛、熱毒血癥等症狀。
-
知母:具有滋陰清熱、養陰益腎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發熱、口乾舌燥、咽喉疼痛、腎陰不足等症狀。
-
甘草:具有補中益氣、調和諸藥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氣短乏力、咳嗽氣喘、脘腹疼痛等症狀。
-
白朮: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、補中和中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腹瀉、水腫等症狀。
上煎,時時服。
一方,加玄參。
又方,用黃瓜水調伏龍肝服,去紅點癍好。
白話文:
上方煎煮,隨時服用。
有一個配方,加入玄參。
另一個配方,使用黃瓜水調和伏龍肝服用,可以去除紅點和斑點。
4. 【調中湯】
治內傷外感而發陰癍。此無根失守之火,聚於胸中,上熏於肺,傳於皮膚,如蚊蟲咬形狀,而非錦紋也。
白話文:
治療因內傷或外感引發的陰斑。這種病症是因為體內無根且失控的熱氣聚集在胸部,向上薰蒸到肺部,再傳到皮膚上,形成類似蚊蟲叮咬的痕跡,但不是花紋狀的。
蒼朮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砂仁,藿香,芍藥(炒),甘草(炙),桔梗,半夏,白芷,羌活,枳殼(各一錢),川芎(半錢),麻黃,桂枝(各半錢)上薑三片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蒼朮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砂仁,藿香,芍藥(炒),甘草(炙),桔梗,半夏,白芷,羌活,枳殼(各一錢),川芎(半錢),麻黃,桂枝(各半錢) 上薑三片,用清水煎煮後服用。
5. 【消毒犀角飲子】
治癍及癮疹。
牛蒡子(六錢),荊芥(三錢),防風(三錢),甘草(二錢)
上水煎服。
白話文:
牛蒡子(36公克),荊芥(18公克),防風(18公克),甘草(12公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