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44)
卷二 (44)
1. 【水腫主方】
五加皮,大腹皮,枳殼,青皮,茯苓,防己(各等分)
上一鍾半,姜三片煎。傷食脾虛,泄瀉後發腫,加炒白朮、蒼朮、麥芽,去枳殼。氣腫加蘿蔔子、檳榔(炒。)小便不通加木通、燈心、車前子、琥珀末。伏中濕熱加梔子、蒼朮。上部三陽,腎手浮腫,風濕,宜汗,加麻黃、荊芥、蔥白;足部三陽,腰腹腫,宜下,加黑牽牛、葶藶、芫花。俱宜淡口味,靜心減欲,斷厚味。
白話文:
水腫主要方劑:
五加皮、大腹皮、枳殼、青皮、茯苓、防己(各等分量)
取藥後,加水一盅半,放入生薑三片一起煎煮。如果是因為吃太多、脾胃虛弱,或是腹瀉後才出現水腫,就加入炒過的白朮、蒼朮、麥芽,並去除枳殼。如果是因為氣滯引起的水腫,就加入炒過的蘿蔔子、檳榔。如果小便不通暢,就加入木通、燈心草、車前子、琥珀粉。如果是體內濕熱鬱積造成的水腫,就加入梔子、蒼朮。如果是上半身(頭面、手)出現水腫,又屬於風濕引起的,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可以加入麻黃、荊芥、蔥白。如果是下半身(腳部、腰腹)出現水腫,應該用通利小便的方式治療,可以加入黑牽牛、葶藶子、芫花。服用此方劑期間,飲食應該清淡,保持心情平靜,減少慾望,避免食用油膩厚重的食物。
2. 【四苓五皮散】
治病後虛腫。不服水土者,尤宜。
白朮,澤瀉,豬苓,蒼朮,木通,茯苓皮,五加皮,大腹皮,地骨皮,桑白皮,青皮加燈心,如氣脹加木通磨入。不欲食,砂仁、麥芽。心下悶加檳榔、青皮,再加生薑皮,尤好。水煎服。
白話文:
【四苓五皮散】
此方可用於治療病後身體虛弱引起的水腫。特別適合因水土不服而導致不適的人。
藥材組成包含:白朮、澤瀉、豬苓、蒼朮、木通、茯苓皮、五加皮、大腹皮、地骨皮、桑白皮,另外加入青皮和燈心草。如果出現腹脹,可加入磨成粉的木通。如果食慾不佳,可加入砂仁和麥芽。如果感到胸口悶脹,可加入檳榔、青皮,再加入生薑皮,效果更佳。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3. 【十棗丸】
治水氣浮腫,上氣喘急,大小便不通。
甘遂,大戟,芫花(醋炒)
上為末,棗煮熟去皮核,為丸。每四十丸清晨熱湯下,利黃水為度,未利再服。
白話文:
治療水腫脹滿,氣喘急促,大小便不通暢的病症。
藥材包含:甘遂、大戟、芫花(用醋炒過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煮熟去皮去核的棗子做成藥丸。每天清晨用熱水服用四十顆藥丸,以排出黃色水液為標準,如果沒有排出來,就再次服用。
4. 【續隨子丸】
治遍身浮腫,喘悶不快。
人參,防己,赤茯(炒),木通,木香,檳榔,續隨子,海金沙(另焙。各五錢),苦葶藶(四兩)共為末,棗肉丸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桑白皮湯送下。
白話文:
治療全身浮腫,呼吸急促、胸悶不舒服。
使用人參、防己、炒過的赤茯苓、木通、木香、檳榔、續隨子、另外烘焙過的海金沙(各五錢),以及苦葶藶(四兩),將這些藥材一起磨成粉末,用棗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桑白皮湯送服。
5. 【香平散】
香附,黑牽牛,三稜,莪朮,乾生薑等一斤,入平胃散末半斤。每服二錢半,滾白水或薑湯調下。
白話文:
將香附、黑牽牛、三稜、莪朮、乾生薑各一斤,加入平胃散藥末半斤,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二錢半,用滾開的白開水或薑湯調服。
6. 【海金沙散】
治水腫要方。
海金沙(一錢),白朮(一錢),蒼朮(八分),厚朴(一錢),陳皮(八分),澤瀉(七分),豬苓(七分),茯苓皮(一錢),五加皮(五分),生薑皮(五分),大腹皮(五分),商陸(七分),甘草皮(五分)
上水二鍾,煎至一鍾,稍熱服。渣再煎服。
白話文:
治療水腫的重要方劑。
使用海金沙一錢、白朮一錢、蒼朮八分、厚朴一錢、陳皮八分、澤瀉七分、豬苓七分、茯苓皮一錢、五加皮五分、生薑皮五分、大腹皮五分、商陸七分、甘草皮五分。
將上述藥材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下一碗,稍微溫熱時服用。藥渣可以再次煎煮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