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2)
卷二 (2)
1. 【思食調中丸】
治脾胃久弱,三焦不調,氣滯胸膈,痞悶不食,嘔逆噁心,或吐痰水。
神麯(炒),麥芽(炒),陳皮(去白),半夏曲,烏藥(各一兩),檳榔,人參(各七錢),白朮(一兩半),木香,沉香(各五錢)
上為末,蜜調白麵打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三十丸,米飲送下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是治療脾胃虛弱很久、三焦功能失調、氣滯在胸膈、胸悶不舒服、吃不下東西、想吐、噁心,或是吐出痰水的狀況。
使用的藥材有:炒過的麩皮發酵物(神麯)、炒過的麥芽、去除白色內層的陳皮、半夏製成的藥曲、烏藥(各一兩),檳榔、人參(各七錢),白朮(一兩半),木香、沉香(各五錢)。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白麵糊製成丸狀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2. 【治中湯】
治脾胃不和,嘔逆霍亂,中滿虛痞,或泄瀉。
人參,甘草(炙),乾薑,白朮,青皮,陳皮,半夏(各等分),丁香(減半),嘔吐不已加藿香,倍加半夏。
上每服三錢,水一鍾,姜三片煎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【治中湯】主要治療脾胃不協調引起的各種症狀,像是噁心嘔吐、霍亂、胸腹脹滿、感覺虛弱痞塞,或者腹瀉等。
藥方組成包含:人參、炙甘草、乾薑、白朮、青皮、陳皮、半夏(以上藥材等量),以及丁香(減半)。如果嘔吐不止,可以加入藿香,並且將半夏的用量加倍。
服用方法是:每次服用三錢的藥粉,用一杯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。
3. 【胃風湯】
治虛症能食,麻木,牙關緊急,搐目,肉蠕,胃中有風,獨面腫,或四肢腫。
蔓荊子(一分),柴胡,藁本(各三分),升麻(二分),麻黃(五分,不去節),乾生薑(二分),草豆蔻,黃柏(各三分),羌活(三分),歸身,蒼朮,葛根(各一錢),白芷(一錢二分),甘草(炙,一錢半)上水二盞,棗四枚,分作二服煎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身體虛弱卻能吃,但有麻木、牙關緊咬、眼皮抽搐、肌肉跳動、胃裡有風的感覺,以及單獨一邊臉腫,或四肢腫脹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蔓荊子(少量)、柴胡、藁本(各一些)、升麻(少量)、麻黃(多一些,不去節)、乾生薑(少量)、草豆蔻、黃柏(各一些)、羌活(一些)、當歸身、蒼朮、葛根(各稍多)、白芷(稍多一些)、炙甘草(比白芷再多一些)。
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,放入四顆紅棗,煮好後分成兩次服用。
4. 【平胃散】
治脾胃不和,不進飲食,常服暖胃消痰。
蒼朮(米泔浸,八兩),厚朴(薑製),陳皮(各五兩),甘草(炒三兩)上每服一兩,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。
一方,治脾胃不和,飲食後倒飽,嘈心痞氣。此藥主之,開鬱化痰,進食。
蒼朮(一錢),白朮(八分),半夏(一錢),茯苓(八分),甘草(五分),厚朴(七分),神麯(六分),麥芽(八分),陳皮,山楂(各八分),黃連,枳實,桔梗(各七分)
上水一鍾半,生薑三片,棗二枚煎。
白話文:
【平胃散】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脾胃不協調,導致沒有食慾的狀況,經常服用可以溫暖腸胃、消除痰液。
藥材組成: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過,八兩)、厚朴(用薑製過,五兩)、陳皮(五兩)、甘草(炒過,三兩)。
服用方法:每次取一兩藥材,加三片生薑、兩顆紅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另一個方子,也是用來治療脾胃不和,在吃完東西後感覺脹滿、心嘈雜、胸悶等症狀。這個方子主要作用是疏通鬱結、化解痰液、促進食慾。
藥材組成:蒼朮(一錢)、白朮(八分)、半夏(一錢)、茯苓(八分)、甘草(五分)、厚朴(七分)、神麯(六分)、麥芽(八分)、陳皮(八分)、山楂(八分)、黃連(七分)、枳實(七分)、桔梗(七分)。
服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加一碗半水,三片生薑、兩顆紅棗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5. 【香砂和中湯】
和脾胃,療心腹氣痛,婦人尤宜。
藿香,蒼朮(各一錢半),砂仁,厚朴(姜炒),陳皮,茯苓,半夏(薑製),香附,青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木香,磨水三匙,有郁加梔子仁。上水一盞半,姜三片煎。
白話文:
【香砂和中湯】
這帖藥方主要調理脾胃,能治療胸腹部的脹痛,尤其適合婦女服用。
藥材包括:藿香、蒼朮(各五點六公克),砂仁、厚朴(用薑炒過)、陳皮、茯苓、半夏(用薑處理過)、香附、青皮(各三點七公克),甘草(一點八公克),木香磨成粉,用三湯匙的水沖服。如果還有胸悶鬱結的狀況,可以加入梔子仁。
將以上藥材加一碗半的水,放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