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3)
卷二 (3)
1. 【六君子湯】
治脾臟不和,不進飲食,上燥下寒,服熱藥不得者。
人參,白朮(各一兩),橘紅,半夏,枳殼,甘草(炙,各五錢)每服一兩,姜七片,棗二枚煎。
白話文:
治療脾胃功能失調,導致食慾不振,身體上半部感覺燥熱,下半部卻感覺寒冷,服用溫熱藥物又無法改善的情況。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(各一兩)、陳皮、半夏、枳殼、炙甘草(各五錢)。每次服用一兩,加入生薑七片、紅棗兩枚一同煎煮。
2. 【參苓白朮散】
凡大病後調助脾胃,此藥最好,退虛熱。方見泄門。
白話文:
凡是大病痊癒後,用來調理脾胃,這個藥最好,還能退虛熱。藥方在「泄門」篇可以找到。
3. 【八珍湯】
補脾陰不足,和血氣,理脾胃。
當歸,川芎,地黃,芍藥,人參,茯苓,甘草,砂仁(各等分)每服五錢,姜七片,棗一枚煎。
白話文:
【八珍湯】
這帖藥方可以補養脾臟的陰液不足,調和氣血,調理脾胃的功能。
藥材包含當歸、川芎、地黃、芍藥、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砂仁,每種藥材的份量都相同。每次服用五錢的藥粉,並加入七片生薑和一顆紅棗一起煎煮服用。
4. 【加味平補枳朮丸】
調中補氣,消痞清熱,化食。
白朮(炒,四兩),白芍(一兩),陳皮(一兩五),枳實(炒,二兩),黃連(姜炒,一兩),人參(五錢),木香(五錢),神麯(炒,一兩),麥芽曲(炒,一兩),梔子(炒,五錢),半夏曲(一兩)
上為末,煮荷葉濃汁,煮糯米糊為丸,梧子大。每七八十丸,米湯溫水任下,有痰用薑湯下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可以調理脾胃,補益氣虛,消除胸腹痞悶,清除體內熱邪,幫助消化。
藥材包含:炒白朮(四兩)、白芍(一兩)、陳皮(一兩五錢)、炒枳實(二兩)、薑炒黃連(一兩)、人參(五錢)、木香(五錢)、炒神麯(一兩)、炒麥芽曲(一兩)、炒梔子(五錢)、半夏曲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濃煮的荷葉汁和糯米糊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八十顆,用米湯或溫水送服,如果體內有痰,則用薑湯送服。
5. 【健脾丸】
治心胸痞悶,飲食停滯,或作酸噫氣。
白朮(炒,五兩),陳皮,半夏(薑製。各三兩),神麯(炒),山楂(蒸,去核),歸身(酒洗),白芍(酒炒),白茯苓(各二兩),川芎,香附(童便炒),黃連(姜炒。各一兩五錢),枳實(炒),甘草(各一兩)
上為末,荷葉煮汁,煎糯米糊為丸。白湯送下六七十丸。一方,有蒼朮。
白話文:
治療胸口鬱悶不舒,飲食消化不良停滯,或者出現胃酸逆流、打嗝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炒白朮(150克),陳皮,薑製半夏(各90克),炒神麯,蒸過並去核的山楂,酒洗過的當歸身,酒炒過的白芍,白茯苓(各60克),川芎,用童子尿炒過的香附,薑炒過的黃連(各45克),炒枳實,甘草(各30克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煮汁,再用糯米糊煎煮後製成藥丸。每次用白開水送服六七十顆藥丸。有個藥方版本,裡面有蒼朮。
6. 【木香順氣丸】
治脾胃飲食所滯,生痰上攻,氣喘不寧,堵塞不通,吐痰不絕,胸膈脹滿,氣滯不散,風痰壅盛,氣促不安,不問一切老少,年深日淺,受此患者,服之即效。氣虛弱喘嗽,如綠豆大服一丸,其效最大。
廣木香(一兩,不見火),大川烏(火炮去皮臍,七錢),三柰(五錢),巴豆(七錢,去皮油取霜)上為末,酒煮肥棗去皮核,搗如泥,丸黃豆大。每服一丸,嚼白蘿蔔送下,再吃蘿蔔壓之。有面糊為丸。
一方,加丁香(三錢),川芎(五錢),蘿蔔子(七錢)
白話文:
【木香順氣丸】
治療因為脾胃消化不良,導致食物積滯,產生痰液往上衝,引起呼吸不順暢、胸悶堵塞不通、不停吐痰、胸部和膈部脹滿、氣滯不散、風痰過多、呼吸急促不安等症狀,不論年紀大小、病程長短,凡是患有這些情況的人,服用此藥都能見效。若是氣虛導致的呼吸急促和咳嗽,服用如綠豆大小的藥丸,效果最佳。
廣木香(一兩,不可用火處理),大川烏(用火炮製後去皮和臍,七錢),三柰(五錢),巴豆(七錢,去除外皮和油脂,取霜)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煮過的肥棗去掉皮和核,搗成泥狀,再將藥粉與棗泥混合,製成黃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嚼碎後用白蘿蔔送服,再吃些蘿蔔幫助藥效發揮。也可以用麵糊將藥粉製成藥丸。
另一種配方,可以加入丁香(三錢)、川芎(五錢)、蘿蔔子(七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