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四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6)

1. 瘰癧

屬血氣,痰熱。必起於少陽一經,不守禁忌,延及陽明。大抵食味之厚,鬱結之積,曰毒,曰風,曰熱,皆此三端,拓引變換。須分虛實,實者易治,虛者可慮。以其屬膽,經主決斷,且氣多血少。婦人見此,若月經如期,不作寒熱,易治。轉為潮熱,危矣。自非斷欲食淡,神仙不治。

白話文:

瘰癧這種病,是屬於血氣和痰熱的問題。通常是從少陽經開始發病,因為不注意禁忌,病情才會擴散到陽明經。大致上來說,是因為飲食太過肥膩,或是體內鬱積所造成的,可以歸咎於「毒」、「風」、「熱」這三種原因,互相影響變化。必須分辨清楚是屬於虛證還是實證,實證比較容易治療,虛證就比較令人擔心。因為瘰癧和膽有關,而膽經又主管決斷,加上膽經氣多血少。婦女如果得到這種病,如果月經週期正常,而且沒有發冷發熱的症狀,就比較容易治療。但如果轉變成潮熱,那就很危險了。如果不能斷絕慾望、飲食清淡,恐怕連神仙都難以醫治。

2. 【夏枯草湯】

治瘰癧馬刀,不問已未潰,或日久成漏。用夏枯草六兩,水二大鐘,煎至七分,去渣,食遠服。此生血,治瘰癧之聖藥也。虛甚,當煎濃膏服,並塗患處。多服益善,兼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、貝母、遠志尤善。《本草》云:夏枯草大治瘰癧,散血氣,有補養厥陰血氣之功,能退寒熱。虛者可服,實者以行散之藥佐之。

一方,用煅過牡蠣四兩,玄參三兩,為糊丸梧子大。酒下三十五丸,藥盡患除。有加甘草二兩。

白話文:

【夏枯草湯】

治療瘰癧(淋巴結核),無論是否已經潰爛,或是病情拖延成瘻管。使用夏枯草六兩,加入兩大碗水,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,在飯後服用。這是生血、治療瘰癧的極佳藥物。如果身體非常虛弱,應該將藥熬成濃稠的膏狀服用,並塗抹在患處。多服用效果更好,同時服用十全大補湯,並加入香附、貝母、遠志效果更佳。《本草》記載:夏枯草能有效治療瘰癧,疏散血氣,有補養肝血的功能,能退散寒熱。體虛者可以服用,體實者則搭配行氣散瘀的藥物來輔助。

另一個方子,使用煅燒過的牡蠣四兩,玄參三兩,磨成粉後用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用酒送服三十五丸,藥吃完後病就好了。有人會加入甘草二兩。

3. 【散腫潰堅湯】

治馬刀瘡結硬如石,自耳下至血盆中,或至肩上,或於脅下,皆手足少陽經中及瘰癧遍於頦,或至頰車。堅而不潰,在足陽明經所出。或二瘡已破,流膿水,及生癭瘤,大如升斗,久不潰消者,並皆治之。

知母,黃柏(並酒炒),昆布(洗),栝蔞根(酒洗),桔梗(各五錢),廣朮(炒),三稜(煨),連翹(各三錢),升麻(六分),黃連,白芍,葛根(各二錢),歸尾,柴胡,甘草(各五錢,)龍膽草(酒洗,四錢),黃芩(一錢,半生半炒),海藻(五錢)

上每服七錢,水二鍾,先浸半日,煎至一鍾,足高頭低臥,徐徐咽之。

白話文:

【散腫潰堅湯】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像馬刀瘡一樣的硬塊,這些硬塊堅硬如石頭,從耳朵下面一直延伸到骨盆附近,有的甚至會到肩膀上,或在脅肋下方,這些都在手少陽經脈和足少陽經脈的循行路徑上。也適用於脖子上到處長滿瘰癧,有的甚至會蔓延到下巴或臉頰的地方。這些硬塊堅硬而不潰破,是足陽明經脈所引起的病症。另外,如果瘡已經破了,流出膿水,或者長出像升斗一樣大的瘤,很久都不潰爛消散的,這些情況也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
藥材包括:知母、黃柏(都用酒炒過)、昆布(洗過)、栝蔞根(用酒洗過)、桔梗(各五錢)、廣朮(炒過)、三稜(煨過)、連翹(各三錢)、升麻(六分)、黃連、白芍、葛根(各二錢)、當歸尾、柴胡、甘草(各五錢)、龍膽草(用酒洗過,四錢)、黃芩(一半生用一半炒過,一錢)、海藻(五錢)。

每次服用七錢的藥粉,用兩碗水浸泡半天,然後煎到剩下一碗,服用時要腳高頭低地躺著,慢慢地喝下去。

4. 【升陽調經丸】

治瘰癧神效。

升麻(八錢),葛根(五錢),龍膽草(酒炒,五錢),黃連(五錢),歸尾(三錢),桔梗(五錢),連翹(五錢),芍藥(煨,三錢),黃柏(酒炒,五錢),黃芩(酒炒,五錢),廣朮(煨,五錢),甘草(炙,五錢),三稜(酒炒,五錢),生芩(四錢),夏枯草(五錢)

上用一半為末,煉蜜丸梧子大。每服一百二十丸。白湯下。一半作片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【升陽調經丸】治療瘰癧(淋巴結核)效果很好。

藥材組成:升麻(八錢),葛根(五錢),龍膽草(用酒炒過,五錢),黃連(五錢),當歸尾(三錢),桔梗(五錢),連翹(五錢),芍藥(用煨的方式處理過,三錢),黃柏(用酒炒過,五錢),黃芩(用酒炒過,五錢),廣朮(用煨的方式處理過,五錢),甘草(用炙的方式處理過,五錢),三稜(用酒炒過,五錢),生黃芩(四錢),夏枯草(五錢)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一半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二十顆,用白開水送服。另一半藥材切成片狀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