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題仁術便覽後

回本書目錄

題仁術便覽後

1. 題仁術便覽後

昔陳師文、裴宗元嘗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,得丹溪訂其說。一斷於《內經》《素》、《難》,遂為醫術宗旨。是知疾非術罔醫,術非達至道者傳之罔重。何者?道能術術,故人信術以道也。茲不佞倅恆郡侍太尊王公,竊睹其迥然應旁午,神裕精朗,色澤氣固,譚吐多根極《內》《素》,娓娓剖至道玄旨。一日聚和衷堂,視以《仁術便覽》云:此同里張氏輯,試之一一驗,斯刻而傳。

噫嘻,是蓋能重張氏者哉?且不佞聞醫家呼壅閼𨂂盩痿痹曰不仁,海寓覽斯術者,誠融所不仁而仁之,則術繇道立,道繇術廣,將補苴造化,納大眾春壹臺。胡亶如丹溪子,僅僅以醫鳴邪。故曰道之真以治身,道之緒餘以治天下國家,王公有之。

萬曆乙酉冬十月朔杞人周九皋書

白話文:

以前陳師文、裴宗元曾經整理編纂了《大觀》二百九十七個方劑,並且得到了丹溪(朱震亨)的修訂闡述。他們以《內經》、《素問》、《難經》為依據,確立了醫學的宗旨。由此可知,沒有正確的醫術就無法行醫,而醫術如果不通達至高的醫道,傳承下去也難以發揚光大。為什麼呢?因為醫道才能成就醫術,所以人們相信醫術是因為它符合醫道。

我這個不才的人,在恆州擔任縣丞,侍奉王公大人。我私下觀察到他,氣度超然,反應敏捷,精神充沛,面色紅潤,氣息穩固,談吐之中多能引經據典,深入淺出地闡述醫道的精髓。有一天,在和衷堂,他拿出《仁術便覽》說:這是同鄉張氏編纂的,可以一個個去驗證,然後刻印流傳。

唉,這真是能夠繼承發揚張氏醫術的人啊!而且我聽說,醫家把壅塞、閉塞、腫脹、痿弱、痹症等稱為“不仁”,如果海內的人都學習這部醫術,誠心誠意地將這些“不仁”之症治癒,那麼醫術就會因醫道而確立,醫道也會因醫術而廣泛流傳,將會彌補造化的不足,造福天下蒼生。為什麼像丹溪先生那樣,僅僅以醫術聞名於世呢?所以說,真正的醫道可以用來治身,而醫道的餘緒則可以治理天下國家,王公大人就具備了這樣的胸襟。

(萬曆乙酉年冬十月初一,杞人周九皋撰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