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7)

1. 【十味和解散】

治外感內傷寒邪,頭痛發熱。

白朮(二兩),桔梗(一兩),人參,甘草(炙),當歸,陳皮,枳殼,赤芍,防風,厚朴(各五錢)

每服四錢,薑三片,蔥白一枝,水一盞半煎。

白話文:

白朮(四錢),桔梗(兩錢),人參、甘草(炒至微黃),當歸、陳皮、枳殼、赤芍、防風、厚朴(各一錢)

2. 【調中湯】

治夏秋之間,暴寒折於盛熱,結於四肢,則壯熱頭痛。傷寒於胃,則下痢或血或水,脈數,宜用此下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夏天到秋天這段期間,因突然的寒冷侵襲在酷熱之中,導致寒氣滯留在四肢,會出現高燒和頭痛的症狀。如果寒氣傷及胃部,可能會引起下痢,便血或是水瀉,脈搏快速,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此方法來進行瀉下治療。

大黃(七錢),葛根,黃芩,藁本,白朮,芍藥,桔梗,茯苓,甘草(各五錢)

每服五錢,水煎,熱服。

白話文:

大黃(42公克),葛根,黃芩,藁本,白朮,芍藥,桔梗,茯苓,甘草(各30公克)

3. 【防風通聖散】

治風寒暑飢飽勞役,及傷寒表不解,半入於裡,下症未全,下後燥熱怫結於心,內煩懊憹不得眠,臟腑積熱,燥渴,唇焦,咽燥,喉痹,目赤,耳閉,口舌生瘡,咳唾稠黏,譫語狂妄,腸胃燥澀,便秘溺結,及風熱壅滯,並治之。

白話文:

可治療風寒暑飢、飽食勞役之類的病症,以及傷寒表證不散,一半入於體內,下痢的症狀還沒完全消失,下痢後燥熱凝聚在心,內心煩躁鬱悶睡不著,臟腑積熱,口渴,嘴脣乾裂,咽喉乾燥,喉嚨腫痛,眼睛發紅,耳朵閉塞,嘴巴、舌頭長瘡,咳嗽時痰液濃稠,胡言亂語、狂妄的行為,腸胃乾燥、便祕、小便不通暢,以及風熱壅滯等疾病。

防風,川芎,當歸,芍藥,大黃,薄荷,麻黃,連翹,芒硝(各五錢),石膏,黃芩,桔梗(各一兩),滑石(三兩),甘草(三兩),荊芥,白朮,梔子(各二錢半)耳聾加菖蒲,去芒硝。涎漱加半夏。

上每服一兩,水二鍾,薑三片,煎服。

白話文:

防風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大黃、薄荷、麻黃、連翹、芒硝(各五錢)、石膏、黃芩、桔梗(各一兩)、滑石(三兩)、甘草(三兩)、荊芥、白朮、梔子(各二錢半)。耳聾症加菖蒲,去芒硝。涎漱症狀加半夏。

一方,有砂仁無硝。大頭面腫病,加葛根、鼠黏子。

白話文:

一種方劑,有砂仁而沒有硝石。大臉面部腫脹的疾病,加入葛根、鼠黏子。

4. 【涼膈散】

一名連翹飲子。治病與防風通聖同。或中風中氣,悶亂不語,或亂言,加黃連、枳實、半夏、膽星、菖蒲。

白話文:

連翹飲是方劑名。它治病的效果與防風通聖散相同。如果中風中氣、悶亂不語,或言語錯亂,可以加入黃連、枳實、半夏、膽星、菖蒲。

連翹(一兩),山梔子,大黃,薄荷葉,黃芩(各五錢),甘草(一兩五錢)

上每服五錢,水煎,量虛實加減用。

白話文:

連翹(6 克),山梔子、大黃、薄荷葉、黃芩(各 3 克),甘草(9 克)

一方,加黃連名清心散。竹葉,蜜少許,咽喉腫加桔梗一兩、荊芥五錢。咳而嘔加半夏、生薑。

白話文:

一個藥方,叫做「清心散」,裡面加上黃連。竹葉用量少許,咽喉腫脹的話就加入桔梗一兩和荊芥五錢。如果咳而嘔吐,就加入半夏和生薑。

衄血吐血,加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。淋加滑石、茯苓。風弦加川芎、防風、桔梗各五錢。

白話文:

  1. 鼻血、咯血:添加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。

  2. 淋病:添加滑石、茯苓。

  3. 風痰:添加川芎、防風、桔梗各五錢。

小兒減半服。或豆熱甚,黑陷,腹滿喘急,小便赤色而將死者,此一服更加大承氣湯約以下之,得利立效。退表裡熱,加益原散。

白話文:

年紀較小的孩子減半服用。或者豆子燒得很厲害,有黑色的渣,肚子脹,呼吸急促,小便赤紅而快死的人,服用一劑這個方再加 大承氣湯 大約用來促進排便,排便後立竿見影。退除體表的熱,再加 益原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