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16)
卷一 (16)
1. 【白虎湯】
治陽明經病,發熱目痛,鼻乾頰赤,或大汗後表證已解,或吐下後邪氣未除,餘熱在裡,心胸煩渴,甚欲飲水,一日內三四服。
白話文:
治療陽明經病,症狀包括發熱、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、臉頰發紅。或者是大汗之後,表證已經消失,或者吐下之後,邪氣還沒有完全除去,餘熱還留在體內。患者會感到心胸煩悶、口渴,非常想要喝水。一天內服用藥物三四次。
石膏(四錢),知母(一錢),甘草(五分),加粳米三十餘粒。
白話文:
石膏(約 12 公克),知母(約 3 公克),甘草(約 1.5 公克),加入約三十多粒的粳米。
上水一盞半煎。咳嘔加陳皮、半夏。煩渴不已,加人參。發汗不解,脈浮者,加羌活、蒼朮(各一錢二分。)
白話文:
-
上水一盞半煎:將水燒開後,倒入一盞半的水,並煮沸。
-
咳嘔加陳皮、半夏:如果咳嗽嘔吐,可以加入陳皮和半夏。
-
煩渴不已,加人參:如果口渴煩躁,可以加入人參。
-
發汗不解,脈浮者,加羌活、蒼朮(各一錢二分):如果發汗後症狀沒有改善,且脈象浮浮的,可以加入羌活和蒼朮,各一錢二分。
2. 【大承氣湯】
治胃熱譫語,五、六日不大便,及少陰症口燥咽乾,舌苔黃黑及生芒刺,急宜下之。
白話文:
治療胃熱引起胡言亂語,五到六天沒有大便,以及少陰症狀如口腔乾燥、咽喉乾澀、舌頭上有黃黑色苔和芒刺,應該立即使用通便的方法。
大黃(五錢),厚朴(一錢),枳實(二錢),芒硝(二錢),去芒硝,名小承氣湯。去厚朴、枳實加甘草,名調胃承氣湯。
上水二盞,先煎樸實,後入硝黃煎。此藥立下死胎。
白話文:
大黃(五錢),厚朴(一錢),枳實(二錢),芒硝(二錢),去掉芒硝,叫做小承氣湯。去掉厚朴、枳實,加入甘草,叫做調胃承氣湯。
3. 【黃連解毒湯】
治傷寒雜病,熱毒煩悶,乾燥嘔逆,呻吟喘滿,或下後發熱,飲水不解,以此治之。
白話文:
治療傷風感冒和其他疾病,包括熱毒引起的煩躁不安、口乾舌燥、噁心嘔吐、呻吟氣喘、胸脹腹滿,或者是在使用瀉藥後仍然發燒,喝水也無法緩解的情況,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治療。
黃芩,黃連,黃柏,大梔子(各等分),如腹滿嘔吐,或欲作利者,每服加生半夏三枚、厚朴二錢、茯苓二錢。
上每服一兩,水二盞,薑三片煎。
白話文:
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大梔子(各等份),若腹滿嘔吐,或想拉肚子的,每次加生半夏三枚、厚朴二錢、茯苓二錢。
4. 【六神通解散】
治時行,三月後謂之晚發,頭痛身熱,惡寒,脈洪數,先用九味羌活湯,不愈,後服此藥。
白話文:
治療感受時行外邪的病症,三月後發病的稱之為晚發。症狀有頭痛、發燒、畏寒,脈搏洪數。先服用九味羌活湯,若沒有痊癒,再服用此方藥物。
麻黃,甘草,黃芩,石膏,蒼朮,加川芎,羌活,細辛,豆豉
用水一鍾半,薑三片,蔥一枝,煎服。
白話文:
麻黃:味辛、溫,性微寒。歸肺、膀胱經。具有發汗解表、宣肺平喘、利水消腫的作用。
甘草:味甘、性平。歸脾、肺、胃經。具有益氣補中、緩急止痛、調和諸藥的作用。
黃芩:味苦、性寒。歸肺、胃經。具有清熱祛火、止咳平喘、利膽退黃的作用。
石膏:味甘、苦,性寒。歸肺、胃經。具有清熱瀉火、生津止渴、涼血止血的作用。
蒼朮:味苦、辛,性溫。歸脾、胃、肺經。具有燥濕利水、健脾消食、祛風通絡的作用。
川芎:味辛、苦,性溫。歸肝、膽、脾經。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、調經止痛的作用。
羌活:味辛、苦,性溫。歸膀胱、腎經。具有祛風散寒、通絡止痛、解表發汗的作用。
細辛:味辛、溫,性微寒。歸肺、腎經。具有發汗解表、祛風通絡、溫中止痛的作用。
豆豉:味甘、鹹,性平。歸脾、胃經。具有消食化積、健脾益氣、散寒除濕的作用。
5. 【人參養胃湯】
治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,憎寒壯熱,頭目昏疼,不問風寒二證,夾食停痰,俱能治之。但感風寒,以微汗為度。
白話文:
治療外感風寒和內傷生冷所引起的惡寒高熱、頭痛眼花等症狀,無論是風寒兩種情況,還是伴有食物滯留或痰濕阻滯,都能夠處理。若是感受風寒,則應以微微出汗為標準。
半夏,厚朴,蒼朮(各一兩),人參(五錢),橘紅(七錢五分),藿香,草果,茯苓(各五錢),甘草(三錢半),烏梅(一個)
每服四錢,薑七片,煎服。
一方,兼治飲食傷脾,為痎瘧,寒多加附子。
白話文:
半夏、厚朴、蒼朮各一兩,人參五錢,橘紅七錢五分,藿香、草果、茯苓各五錢,甘草三錢半,烏梅一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