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15)
卷一 (15)
1. 【生料五積散】
方見中寒門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記載在《中寒門》那裡。
2. 【傷寒應驗方】
生綠豆粉(二兩),麻黃末(二兩八錢)
上每服三錢,冷水調服,不用被蓋,出汗愈。
白話文:
將生綠豆粉二兩和麻黃末二兩八錢混合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冷水調和後服用,不需要蓋被子,出了汗就會痊癒。
3. 【人參敗毒散】
治傷寒,頭痛壯熱,或感冒非時,暴寒頭痛,肢節骨痛,惡寒。往來寒熱,合小柴胡湯尤可。又大小腮、蝦蟆瘟、或聲啞者,亦服。如腮腫,車前草汁敷,好。
人參,桔梗,枳殼,茯苓,川芎(各八分),獨活,前胡,柴胡(各一錢),羌活(一錢二分),甘草(五分),挾勞役者,倍用人參,加當歸、芍藥,加荊芥穗、葛根為引妙。
上水二盞,煎。
白話文:
【人參敗毒散】
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傷寒,症狀包括頭痛發熱、或者不是按季節發生的感冒,突然受寒引起的頭痛、四肢關節骨頭疼痛、怕冷。如果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可以搭配小柴胡湯一起服用,效果更好。另外,像是腮腺炎、癩蛤蟆瘟、或是聲音沙啞的患者,也可以服用這個方子。如果腮幫子腫脹,可以用車前草汁外敷,會有效果。
這個方子的組成是:人參、桔梗、枳殼、茯苓、川芎(各八分),獨活、前胡、柴胡(各一錢),羌活(一錢二分),甘草(五分)。如果是因為勞累過度而生病的人,人參的用量可以加倍,再加入當歸、芍藥,另外可以加入荊芥穗、葛根作為引經藥,效果會更好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煎煮。
4. 【參蘇飲】
治時氣瘟疫,兩感風寒,小兒癍疹未出,疑似之間,尤可服,最穩當。
人參,紫蘇,前胡,半夏,葛根,茯苓,桔梗,枳殼,陳皮,甘草(各等分),若咳嗽加桑白皮、杏仁。頭痛加川芎。氣盛者去人參。
上水二盞,姜三片,蔥一枝煎服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【參蘇飲】是用來治療時令的流行病,像是同時感受風寒的症狀,或是小孩子身上出疹子,但還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要發出來的時候,特別適合服用,效果最可靠。
藥材包含:人參、紫蘇、前胡、半夏、葛根、茯苓、桔梗、枳殼、陳皮、甘草(每一種藥材的份量都一樣)。如果咳嗽,可以另外加入桑白皮和杏仁。如果頭痛,可以另外加入川芎。如果體內氣比較旺盛的人,可以把人參拿掉不用。
服用方法是:用水兩碗,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根蔥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5. 【藿香正氣散】
治感冒,寒邪頭痛,拘急,惡寒作熱,或內挾飲食,胸膈不利。又治胸中寒痞,瘧後寒痰。無汗加麻黃。
藿香,紫蘇(各一錢),厚朴,陳皮,半夏,白芷(各八分),茯苓,大腹皮,白朮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,無汗用蒼朮去白朮。
上水二鍾,姜三片煎。春氣當溫和,大寒大暖皆是不正之氣,起居不時,飲食失宜,如內外傷感,正宜服此。
白話文:
【藿香正氣散】
可以用來治療感冒,因為寒邪引起的頭痛、身體緊繃不舒服、怕冷發熱,或是因為吃東西消化不良而導致胸悶不暢。也可以治療胸口寒邪引起的痞塊,以及瘧疾過後殘留的寒痰。如果沒有流汗,可以加麻黃。
藥方組成:藿香、紫蘇(各一錢),厚朴、陳皮、半夏、白芷(各八分),茯苓、大腹皮、白朮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。沒有流汗的情況,可以用蒼朮取代白朮。
煎藥方法:用水兩碗,加薑三片一起煎煮。春天時節,氣候應該溫和,過冷或過熱都不是正常的氣候現象。如果作息不規律、飲食不當,導致內外受到損傷而生病,就很適合服用這個藥方。
6. 【小柴胡湯】
治少陽病,脈來弦數,發熱耳聾,脅痛口苦,微嘔,或往來寒熱,胸膈滿痛,小便不利,大便秘澀。但見一症便是,不必悉具。
人參(一兩),柴胡(四兩),黃芩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半),半夏(一兩二錢半)
上水二盞,姜三片,棗二枚煎服。胸滿及嗌乾,加枳殼桔梗。脅痛加芍藥、菖蒲。肚腹痛加枳實、大黃。無汗加葛根、升麻。咳嗽加杏仁、五味子。汗下後病不解,加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梔子。結胸加瓜蔞子。發黃加茵陳、黃柏。發黃有血,加桃仁、當歸。狂亂加大黃、朴硝。衄血、下血,加黃連。
白話文:
【小柴胡湯】
這個方子是治療少陽病,症狀像是脈搏呈現弦而快的跳動,發燒、耳鳴、脅肋疼痛、口苦、輕微想吐,或是忽冷忽熱,胸膈感到悶痛、小便不順暢、大便乾硬難解。只要出現其中一種症狀就可以使用,不必全部症狀都出現。
藥材成分:人參(一兩)、柴胡(四兩)、黃芩(一兩半)、甘草(一兩半)、半夏(一兩二錢半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,再放三片生薑、兩顆紅棗一起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感到胸悶以及咽喉乾燥,可以加入枳殼、桔梗。如果脅肋疼痛,可以加入芍藥、菖蒲。如果肚子疼痛,可以加入枳實、大黃。如果沒有出汗,可以加入葛根、升麻。如果咳嗽,可以加入杏仁、五味子。如果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治療後病情沒有好轉,可以加入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梔子。如果出現結胸的症狀,可以加入瓜蔞子。如果出現黃疸,可以加入茵陳、黃柏。如果黃疸帶有血絲,可以加入桃仁、當歸。如果出現精神錯亂,可以加入大黃、朴硝。如果出現流鼻血或便血,可以加入黃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