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5)

1. 【生料五積散】

方見中寒門。

2. 【傷寒應驗方】

綠豆粉(二兩),麻黃末(二兩八錢)

上每服三錢,冷水調服,不用被蓋,出汗愈。

3. 【人參敗毒散】

治傷寒,頭痛壯熱,或感冒非時,暴寒頭痛,肢節骨痛,惡寒。往來寒熱,合小柴胡湯尤可。又大小腮、蝦蟆瘟、或聲啞者,亦服。如腮腫,車前草汁敷,好。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,症狀為頭痛發燒,或是不合時節的感冒、突然的寒頭痛、四肢骨頭疼痛、怕冷。忽冷忽熱,用小柴胡湯就更好了。此外,腮腺腫大、腮腺炎、或失聲的人也可以服用。如果腮腫,用車前草汁敷,效果很好。

人參桔梗枳殼茯苓川芎(各八分),獨活前胡柴胡(各一錢),羌活(一錢二分),甘草(五分),挾勞役者,倍用人參,加當歸、芍藥,加荊芥穗、葛根為引妙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桔梗、枳殼、茯苓、川芎(各八分),獨活、前胡、柴胡(各一錢),羌活(一錢二分),甘草(五分)。如果從事勞力工作的人服用,就要加倍使用人參,再加入當歸、芍藥。如果加入荊芥穗、葛根作為引藥,效果更好。

上水二盞,煎。

4. 【參蘇飲】

治時氣瘟疫,兩感風寒,小兒癍疹未出,疑似之間,尤可服,最穩當。

人參,紫蘇,前胡半夏葛根茯苓桔梗枳殼陳皮甘草(各等分),若咳嗽加桑白皮杏仁。頭痛加川芎。氣盛者去人參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紫蘇、前胡、半夏、葛根、茯苓、桔梗、枳殼、陳皮、甘草(各等份),如果咳嗽加入桑白皮、杏仁。頭痛加川芎。情緒高漲的人要移除人參。

上水二盞,姜三片,蔥一枝煎服。

5. 【藿香正氣散】

治感冒,寒邪頭痛,拘急,惡寒作熱,或內挾飲食,胸膈不利。又治胸中寒痞,瘧後寒痰。無汗加麻黃

白話文:

用於治療感冒、寒氣引起的頭痛、拘束緊繃、畏寒但又發熱,或因飲食引起的胸悶不適。還可用於治療胸中寒冷痞塊、瘧疾後停留在體內的寒痰。如無汗症狀,可加麻黃作為輔助治療。

藿香,紫蘇(各一錢),厚朴陳皮半夏白芷(各八分),茯苓大腹皮白朮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,無汗用蒼朮去白朮。

白話文:

藿香、紫蘇各一錢,厚朴、陳皮、半夏、白芷各八分,茯苓、大腹皮、白朮各七分,甘草五分,如果沒有出汗的症狀,則使用蒼朮代替白朮。

上水二鍾,姜三片煎。春氣當溫和,大寒大暖皆是不正之氣,起居不時,飲食失宜,如內外傷感,正宜服此。

6. 【小柴胡湯】

治少陽病,脈來弦數,發熱耳聾,脅痛口苦,微嘔,或往來寒熱,胸膈滿痛,小便不利,大便秘澀。但見一症便是,不必悉具。

白話文:

治療少陽病,脈象弦緊而跳動頻數,發熱耳聾,脅部疼痛口苦,有一點想吐,或者忽冷忽熱,胸膈部位脹滿疼痛,小便不利,大便乾澀難解。但只見其中一種症狀,就不必全都具備。

人參(一兩),柴胡(四兩),黃芩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半),半夏(一兩二錢半)

白話文:

人參:一兩

柴胡:四兩

黃芩:一兩五錢

甘草:一兩五錢

半夏:一兩二錢五分

上水二盞,姜三片,棗二枚煎服。胸滿及嗌乾,加枳殼桔梗。脅痛加芍藥、菖蒲。肚腹痛加枳實大黃。無汗加葛根升麻。咳嗽加杏仁五味子。汗下後病不解,加黃連黃柏、黃芩、梔子。結胸加瓜蔞子。發黃加茵陳、黃柏。發黃有血,加桃仁當歸。狂亂加大黃、朴硝。衄血、下血,加黃連。

白話文:

將兩杯水、三片生薑、兩顆紅棗煎服。如果胸部脹滿並喉嚨乾燥,加入枳殼和桔梗。如果脅痛,加入芍藥和菖蒲。如果肚子痛,加入枳實和大黃。如果不出汗,加入葛根和升麻。如果咳嗽,加入杏仁和五味子。如果汗下後病情沒有好轉,加入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梔子。如果結胸,加入瓜蔞子。如果皮膚發黃,加入茵陳和黃柏。如果皮膚發黃並有血,加入桃仁和當歸。如果狂亂,加入大黃和朴硝。如果鼻子出血、腸胃出血,加入黃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