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14)
卷一 (14)
1. 傷寒
(附傷風)
脈浮而陰弱,謂之傷風。脈浮緊而無汗,謂之傷寒。脈浮頭項疼,腰脊強,病在太陽。脈長身熱,目痛鼻乾,病在陽明。脈弦,胸脅痛而耳聾,病在少陽。脈俱細,嗌乾腹滿,邪在太陰。脈俱沉,口燥舌乾而渴,邪在少陰。脈俱微緩,煩滿囊縮,邪在厥陰。
白話文:
-
脈搏浮起而陰氣虛弱,稱為傷風。
-
脈搏浮緊而沒有汗,稱為傷寒。
-
脈搏浮起,頭項疼痛,腰背僵硬,病在太陽經。
-
脈搏長,身體發熱,眼睛疼痛,鼻子乾燥,病在陽明經。
-
脈搏弦細,胸脅疼痛,耳朵失聰,病在少陽經。
-
脈搏都細小,咽喉乾燥,腹部脹滿,邪氣在太陰經。
-
脈搏都沉伏,口乾舌燥而口渴,邪氣在少陰經。
-
脈搏都微弱緩慢,煩躁滿悶,小腹收縮,邪氣在厥陰經。
2. 【麻黃湯】
治傷寒,太陽脈浮,頭痛發熱,惡寒身痛,無汗而喘。冬時得病宜服,春分後忌之。
白話文:
治療傷風感冒,如果出現太陽經脈浮現、頭痛、發燒、怕冷、身體疼痛、沒有出汗而且喘不過氣的情況,冬天得到這種病適合服用,但是春分以後就不要使用了。
麻黃(去節,一兩半),桂枝(一兩),甘草(五錢),杏仁(五十個)
上每服五錢,水一盞煎。
白話文:
麻黃(去掉節,量為一兩半)、桂枝(一兩)、甘草(五錢)、杏仁(五十顆)
3. 【桂枝湯】
治太陽經受病,頭痛身痛,發熱惡風,汗出,鼻鳴,乾嘔。冬月宜服,春分後忌之。
白話文:
治療太陽經受病,頭痛身痛,發燒怕風,出汗,鼻子發出聲音,乾嘔。冬天適合服用,春分後不宜服用。
赤芍藥,桂枝(各六錢),甘草(炙,四錢)
白話文:
赤芍藥、桂枝各六錢,甘草(炙)四錢。
上每服五錢,水一盞,薑三片煎。更啜稀粥助之,以取微汗。無汗休服。若小便數及飲酒人不宜用。飲酒人不喜甘,恐中滿而嘔。夏至前加黃芩,夏至後加石膏、知母、升麻。病人素虛寒,不須加減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五錢,加一碗水、三片薑一起煎煮。同時喝稀粥幫助藥效發揮,以達到微汗的效果。沒有出汗就不再服用。如果小便頻繁或酗酒的人不適合服用。酗酒的人不喜歡甜味,擔心服藥後會腹脹而嘔吐。在夏至之前加入黃芩,夏至之後加入石膏、知母、升麻。體質虛寒的病人,不需要添加或減少藥物。
4. 【十神湯】
治時氣不正,瘟疫妄行,感冒發熱,不問陰陽,兩感傷寒,並治之。
川芎,甘草,麻黃,紫蘇,升麻,白芷,陳皮,香附,芍藥(各四錢),乾葛
上每服五錢或一兩,薑三片,水一盞半煎。
白話文:
川芎、甘草、麻黃、紫蘇、升麻、白芷、陳皮、香附、芍藥(各 16 公克),乾葛
5. 【香蘇飲】
治四時傷寒,頭痛發熱,惡寒。
紫蘇葉,香附子(各二兩),陳皮(一兩),甘草(一兩半)
白話文:
紫蘇葉,香附子(各10公克),陳皮(5公克),甘草(7.5公克)
頭痛加川芎、白芷,名芎芷香蘇飲。
上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薑三片煎服。
白話文:
頭痛時加川芎、白芷,取名為芎芷香蘇飲。
6. 【九味羌活湯】
治春分後代桂枝麻黃湯,用治雜病亦好。
白話文:
治療春分後的疾病可以使用桂枝麻黃湯,用來治療其他雜病也很有效。
羌活,蒼朮,防風(各一錢二分半),甘草,白芷,川芎,生地,黃芩(各一錢),細辛(四分)
白話文:
羌活、蒼朮、防風(各 7.5 克),甘草、白芷、川芎、生地黃、黃芩(各 6 克),細辛(2.5 克)。
上作一服,水二盞,薑五片煎,熱服。原有汗,去蒼朮加白朮。渴加知母、石膏。
白話文:
用這些藥材配成一服藥,用兩杯水和五片生薑煎煮,趁熱服用。如果病人原來有汗,去掉蒼朮,加上白朮。如果病人感到口渴,加上知母和石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