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3)

1. 傷風冒風

(同治)

傷風屬寒者多宜辛溫,或辛涼之劑散之。

2. 【神朮散】

治四時瘟疫,頭痛發熱,及傷風鼻塞聲重。又治暴中風邪。

蒼朮(五兩),藁本(去土),白芷細辛羌活川芎甘草(炙,各二兩)

白話文:

蒼朮(五兩),藁本(去掉泥土),白芷,細辛,羌活,川芎,甘草(炙烤過,各二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鍾,姜三片,蔥白三寸,煎七分,溫服。如傷風鼻塞,用蔥茶湯調下二錢。

3. 【金沸草散】

治肺經受風,頭目昏痛,咳嗽聲重,涕唾稠黏,及時行寒疫,壯熱惡風。

旋覆花(去梗,一兩),荊芥穗(四兩),麻黃(去節),前胡(各三兩),甘草(炙),赤芍藥,半夏(湯泡薑汁浸,各一兩)

白話文:

旋覆花 ( 去除莖梗,一兩 )

荊芥穗 ( 四兩 )

麻黃 ( 去除節,三兩 )

前胡 ( 三兩 )

甘草 ( 炙烤,一兩 )

赤芍藥 ( 一兩 )

半夏 ( 用湯泡過,再加入薑汁浸泡,一兩 )

上每服五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二枚煎。

4. 【參蘇飲】

見傷寒門。

5. 【消風百解散】

治四時傷寒,頭痛發熱,惡寒,及風壅咳嗽,鼻塞聲重。

荊芥白芷陳皮麻黃蒼朮(各四兩),甘草(炙,二兩),咳嗽加烏梅

白話文:

荊芥、白芷、陳皮、麻黃、蒼朮(各4兩),甘草(炙,2兩),咳嗽時加入烏梅。

上每服五錢,水一盞,姜三片,蔥白三枝,煎至七分,不拘時熱服。

6. 【消風散】

治諸風上攻,頭目昏眩,項背拘急,鼻嚏聲重,耳作蟬鳴,及皮膚頑麻,瘙癢癮疹,婦人血風,頭皮腫癢,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本草可以治療各種風病上攻,引起頭暈目眩,頸背僵硬,打噴嚏的聲音很重,耳鳴像蟬叫,皮膚乾燥麻木,瘙癢疹子,女性血氣不足引起的頭風,頭皮腫癢等疾病。

荊芥穗,甘草(炙,各二兩),陳皮(五錢),人參(去蘆),白茯苓,姜蠶(炒),防風川芎,藿香葉,蟬殼(各一兩),厚朴(薑製,五錢),羌活(一兩)

白話文:

荊芥穗、甘草(炒熱,各二兩),陳皮(五錢),人參(去掉蘆頭),白茯苓,姜蠶(炒過),防風、川芎、藿香葉、蟬殼(各一兩),厚朴(用薑汁製過,五錢),羌活(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。感風頭痛,鼻流清涕,用荊芥湯茶清調下。遍身瘡癬,溫酒調下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。感冒頭痛,鼻涕清稀,用荊芥湯送服。全身瘡癬,用溫酒送服。

7. 【加味芎蘇飲】

冬月時病咳嗽,頭痛拘急,痰多,惡逆痞悶。

川芎陳皮白芷款冬花(各八分),紫蘇梗葉,茯苓(各七分),蒼朮半夏麻黃杏仁(各一錢),甘草桑白皮(炒,各五分),細辛(三分),有汗去麻黃,無汗加蔥白,熱加黃芩,渴加烏梅

白話文:

川芎、陳皮、白芷、款冬花(各 4 克),紫蘇梗葉、茯苓(各 3.5 克),蒼朮、半夏、麻黃、杏仁(各 5 克),甘草、桑白皮(炒,各 2.5 克),細辛(1.5 克),如果有汗症狀則去掉麻黃,沒有汗症狀則加入蔥白,發熱症狀則加入黃芩,口渴症狀則加入烏梅。

上水二盞,生薑五片,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