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1)
卷三 (1)
1. 【八味丸】
治腎氣虛乏,下元冷憊,臍腹疼痛,夜多旋弱,腳膝緩弱,肢體倦怠,面色痿黃,或黧黑。及虛勞不足,渴欲飲水,腰重疼痛,小腹急痛,小便不利。
熟地(揀,肥大,酒洗,八兩),澤瀉(去毛),牡丹皮(去心),白茯苓(去皮。各三兩),山茱萸肉,山藥(肥大,各四兩),附子(炮透),桂心(各一兩)
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溫酒送下,或空心淡鹽湯下,婦人淡醋湯下。
按:六味地黃丸專補左尺腎水之藥。八味丸既補左尺腎水,兼補右尺相火之藥。少年水虧火旺,宜服六味地黃丸。老年水火俱虧,宜服八味丸。況老年腎臟真水既虛,邪水乘之而為濕熱,以作腰痛,足痿,痰唾,消渴,小便不禁,淋閉等記,非桂附之溫散而能治之乎。
白話文:
【八味丸】
主治腎氣虛弱,下半身虛冷無力,肚臍周圍及腹部疼痛,夜間頻尿且身體虛弱,腿腳無力,四肢疲倦,臉色枯黃或暗沉。也可用於治療虛勞體弱、口渴想喝水、腰部沉重疼痛、小腹急痛、小便不順暢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:
熟地黃(選肥大,用酒洗過,八兩),澤瀉(去除毛),牡丹皮(去除心),白茯苓(去除皮,各三兩),山茱萸肉,山藥(選肥大,各四兩),附子(炮製過),桂心(各一兩)。
製法: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服用方法:
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溫酒送服,或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,婦女則用淡醋水送服。
說明:
六味地黃丸主要用於滋補左腎的腎陰。八味丸則在滋補左腎腎陰的同時,也能滋補右腎的腎陽。年輕人腎陰虛而腎陽偏亢時,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。老年人陰陽兩虛時,則適合服用八味丸。何況老年人腎臟真陰已經虛弱,邪水容易趁虛而入,形成濕熱,導致腰痛、腿腳痿軟、痰多、口渴、小便失禁、淋漓不盡等問題,這些問題如果不用桂枝、附子這些溫熱散寒的藥物,恐怕難以治癒。
2. 【補中虎潛丸】
治下元虛損,腰膝無力,精神倦怠,顏色不華,頭目昏眩,滑精夢遺,或盜汗自汗,一切不足之症。無病常服,補腎固精,此陰虛不可缺也。
人參(一兩),黃耆(蜜炙,一兩),白芍(炒,一兩),當歸(酒洗,一兩),黃柏(鹽水炒,一兩),山藥(一兩),牛膝(酒炒,一兩),瑣陽(酒浸,炒,一兩或三錢),枸杞子(五錢),虎脛骨(酥炙,五錢),龜板(酥炙,五錢),菟絲子(酒浸,炒,五錢),破故紙(炒,七錢半),杜仲(炒去絲),五味子(各七錢半),熟地(二兩)
上為末,煉蜜和豬脊髓,丸梧子大。每服六七十丸,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白話文:
【補中虎潛丸】
這個藥方主要是治療下焦(指腰部以下)虛弱虧損,引起的腰膝無力、精神疲憊、面色不佳、頭暈眼花、遺精滑洩,或是盜汗自汗等各種虛弱不足的症狀。即使沒有生病,經常服用也可以補腎固精,對於陰虛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。
藥方組成:人參(一兩)、蜜炙黃耆(一兩)、炒白芍(一兩)、酒洗當歸(一兩)、鹽水炒黃柏(一兩)、山藥(一兩)、酒炒牛膝(一兩)、酒浸炒瑣陽(一兩或三錢)、枸杞子(五錢)、酥炙虎脛骨(五錢)、酥炙龜板(五錢)、酒浸炒菟絲子(五錢)、炒破故紙(七錢半)、炒杜仲(去除絲狀物)、五味子(各七錢半)、熟地(二兩)。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和豬脊髓調和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六七十顆,在空腹時用溫酒或淡鹽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