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5)

1. 【小胃丹】

上可取胸膈之痰,下可行腸胃之痰。

甘遂(麵裹,煮令透,曬乾用),大戟(長流水煮一兩,曬乾用),芫花(醋拌經宿,炒黑勿焦,各一兩),大黃(酒紙裹,煨焙乾,再以酒炒熟,一兩五錢),黃柏(炒褐色,一兩)

白話文:

甘遂(用麵裹住,煮到透心,曬乾後使用),大戟(用長流水煮一兩重,曬乾備用),芫花(用醋拌一宿,炒到黑但不要焦掉,用量各一兩),大黃(用酒紙包住,煨焙烤乾,再用酒炒熟,用量一兩五錢),黃柏(炒至褐色,用量一兩)。

上為末,粥丸麻子大。每十丸,以二陳湯蒼朮黃芩煎湯送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芝麻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丸,用二陳湯加入蒼朮、黃芩煎煮的湯汁送服。

2. 【四磨湯】

治七情作郁,上氣喘急。

人參檳榔沉香,天台,烏藥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:一種著名的人參,以其藥用價值而聞名。

  • 檳榔:一種棕櫚樹,其果實被用作興奮劑。

  • 沉香:一種熱帶樹木,其樹脂被用作香料和藥物。

  • 天台:一種草本植物,以其藥用價值而聞名。

  • 烏藥:一種灌木,其果實被用作香料和藥物。

用四味,各磨濃汁,取七分,煎三沸,溫服。

3. 喘病

脈滑而手足溫者生,脈澀而手足寒者死。氣為火所郁,而為痰在肺胃也。有痰者,有火炎者,有陰虛者,凡喘未發時,以補正氣為主;已發時,以攻邪為主。痰喘者,喘則便有痰聲。聲喘者,呼吸急促,而無痰聲。有胃氣虛而喘者,抬肩擷項,喘而不休。火喘者,乍進乍退,得食則減,食已則喘。

白話文:

脈搏滑順且手腳溫暖的人,將會生還;脈搏澀滯且手腳冰冷的人,則將會死亡。氣因為受到體內火氣的影響,而形成痰在肺胃裡面。有痰的人,有內火炎熱的人,有陰虛的人,凡是在喘鳴發作前,以補正氣為主;喘鳴發作時,以攻邪為主。痰喘的人,喘鳴時就會有痰聲。聲喘的人,呼吸急促而沒有痰聲。有胃氣虛而喘的人,聳肩舉頸,不停地喘鳴。火喘的人,喘鳴忽進忽退,進食後減輕,飯後又會喘鳴。

4. 【千緡湯】

導痰湯好,合蘇子降氣湯亦好。俱見痰氣門。

白話文:

合導痰湯的效果很好,合蘇子降氣湯的效果也不錯。這兩種藥方詳細的資料皆在痰氣門。

又方,氣鬱痰壅作喘。

南星(炮),半夏(薑製),杏仁(炒),栝蔞仁(炒),香附陳皮,蘿蔔子(炒)各等末,神麯糊丸梧子大。每六七十丸,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南星(炮製)、半夏(用薑汁製成)、杏仁(炒過)、栝蔞仁(炒過)、香附、陳皮、蘿蔔子(炒過)各等份,研磨成粉末,用神麯糊丸,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約六七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
5. 【豁痰湯】

治一切痰疾,為滾痰丸相副。蓋以小柴胡為主,合前胡半夏湯,以南星、紫蘇、陳皮厚朴之類,出入加減。素抱痰及肺氣壅塞者,以此為主,並去前胡、柴胡。

白話文:

治療所有痰疾,應以滾痰丸作為相輔藥。主要以小柴胡湯為基礎,結合前胡半夏湯,再添加南星、紫蘇、陳皮、厚朴等藥物,視情況增減。對於長期胸腔內有痰或肺氣鬱結的患者,可以以此方為主,同時去掉前胡、柴胡。

柴胡(四錢),半夏(四錢),黃芩(三錢),人參(二錢,風壅者不用),甘草(二錢),陳皮(二錢),枳殼(一錢),紫蘇連梗(一錢),厚朴(姜炒,二錢),南星(二錢),薄荷(一錢半),羌活(一錢),中風者去陳皮加獨活。胸膈不利去陳皮,加枳實炒、赤茯苓。內外無熱去黃芩,虛熱、有內熱者勿去,加南木香。一切痰無出其右者。

白話文:

柴胡(四錢),半夏(四錢),黃芩(三錢),人參(二錢,風邪壅塞不用),甘草(二錢),陳皮(二錢),枳殼(一錢),整株紫蘇(一錢),姜炒厚朴(二錢),南星(二錢),薄荷(一錢半),羌活(一錢),中風者去陳皮加獨活。胸膈不通,去陳皮,加炒枳實、赤茯苓。內外沒有熱症則去黃芩,虛熱、有內熱症則不要去,加南木香。一切痰,沒有比這個(柴胡飲)更好的了。

喘嗽遇寒則發,此寒包熱也,解表熱自除,喘嗽自止。

枳殼,桔梗麻黃,陳皮,黃芩,木通,紫蘇,杏仁,半夏,防風

白話文:

  • 枳殼:一種中藥,果實可入藥,具有理氣消積、潤腸通便的作用。

  • 桔梗:一種中藥,根部可入藥,具有宣肺止咳、祛痰利咽的作用。

  • 麻黃:一種中藥,根莖可入藥,具有發汗解表、宣肺平喘的作用。

  • 陳皮:一種中藥,果皮可入藥,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的作用。

  • 黃芩:一種中藥,根部可入藥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作用。

  • 木通:一種中藥,莖部可入藥,具有利尿通淋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
  • 紫蘇:一種中藥,葉部可入藥,具有發汗解表、理氣和中的作用。

  • 杏仁:一種中藥,種子可入藥,具有潤肺止咳、平喘化痰的作用。

  • 半夏:一種中藥,塊莖可入藥,具有化痰止咳、燥濕化痰的作用。

  • 防風:一種中藥,根部可入藥,具有解表散寒、祛風止痛的作用。

上水一鍾半,生薑三片,水煎,稍熱服。渣再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