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9)

1. 【正氣天香散】

治心疼腹痛,婦女血氣痛,尤宜。

烏藥(一錢半),香附(六錢),陳皮,紫蘇,乾薑(各六分)上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烏藥(一錢半),香附(六錢),陳皮,紫蘇,乾薑(各六分)以上藥物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2. 【升陽順氣湯】

治忿怒傷肝,思慮傷脾,悲哀傷肺,以致各經火動有傷元氣,發熱,不思飲食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忿怒而傷害肝臟,因過度思考而損傷脾臟,因悲哀而影響肺臟,導致各條經絡的火氣上衝,傷害到元氣,出現發燒,沒有食慾的情況。

柴胡,升麻,陳皮(各一錢),半夏,人參(各三錢),黃耆(四錢),甘草,柏皮(各四錢),當歸,草蔻(各一錢),神麯(炒,一錢五分)

上每服五錢,薑三片煎。

白話文:

柴胡、升麻、陳皮各一錢,半夏、人參各三錢,黃耆四錢,甘草、柏皮各四錢,當歸、草蔻各一錢,神麯炒過,一錢五分。每次取五錢,加薑三片煎服。

3. 【清氣化痰丸】

常服有益脾胃,進飲食美。

大半夏(淨稱二兩,用皂角二兩、白礬二兩、生薑四兩,水三盞,煎沸取出,浸一日夜,再煎透為度,去皂角不用),南星(二兩,同半夏製法),白朮(白者去梗,切、炒),瓜蔞仁(微炒去油,各二兩),黃連(薑炒),香附米(童便浸炒),陳皮(去白),白茯苓(去皮),蘿蔔子(炒),山楂子(去核。

白話文:

  • 半夏(淨重二兩,用皁角二兩、白礬二兩、生薑四兩、水三碗,煮沸後取出,浸泡一天一夜,再煮透即可,去除皁角不用)

  • 南星(二兩,與半夏以同樣的方法製備)

  • 白朮(白色的,去掉莖,切片並炒)

  • 瓜蔞仁(稍微炒一下,去除油脂,各二兩)

  • 黃連(與薑一起炒)

  • 香附米(用童便浸泡後炒)

  • 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

  • 白茯苓(去皮)

  • 蘿蔔子(炒)

  • 山楂子(去核)

各一兩),紫蘇子(炒),黃芩(各七錢),枳實(麩炒),甘草(各五錢),貝母(去心,五錢),桔梗(去蘆炒,八錢)

白話文:

紫蘇子(炒)和黃芩(各七錢),枳實(麩炒)和甘草(各五錢),貝母(去心,五錢),桔梗(去蘆炒,八錢)

上為細末,竹瀝一碗,生薑自然汁半碗,神麯末一兩,和麵糊丸梧子大。每八十丸,白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將「上」藥古方研成細末,加入一碗竹瀝、半碗生薑汁、一兩神麯,與麵粉和成梧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八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

4. 【治氣三因散聚湯】

治久氣積聚,狀如癥瘕,隨氣上下,發作有時,心腹絞痛,攻刺腰膈,小腹䐜脹,大小便不利。

白話文:

治療長期氣滯造成的積聚,症狀像癥瘕一樣,會隨著氣的流動而上下移動,發作時間不定,心腹部會感到絞痛,疼痛會放射到腰部和隔膜,小腹脹滿,大小便不通暢。

半夏,檳榔,當歸(各三錢),陳皮,杏仁,肉桂,茯苓,甘草,香附,川芎,枳殼,厚朴,吳茱萸(各二兩),大黃(自利不用)

上水二鍾,薑三片煎,每服一兩。

白話文:

半夏、檳榔、當歸(各 15 公克),陳皮、杏仁、肉桂、茯苓、甘草、香附、川芎、枳殼、厚朴、吳茱萸(各 60 公克),大黃(如果不需要通便,則可以不用)。

5. 【寬中散】

有加減法。

枳殼,桔梗,甘草,茯苓,半夏,芍藥

白話文:

枳殼:一種中藥材,具有理氣化痰、寬中下氣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胃脹氣、腹痛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

桔梗:一種中藥材,具有宣肺止咳、化痰排膿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咳嗽、氣喘、百日咳等症狀。

甘草:一種中藥材,具有補氣健脾、益氣補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、脾胃虛弱、倦怠無力等症狀。

茯苓:一種中藥材,具有利水滲濕、益氣補脾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水腫、小便不利、脾虛泄瀉等症狀。

半夏:一種中藥材,具有化痰止嘔、平喘止咳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咳嗽、氣喘、痰多嘔吐等症狀。

芍藥:一種中藥材,具有養血柔肝、鎮痛鎮痙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肝鬱氣滯、月經不調、痛經等症狀。

上水一鍾半,薑三片煎。膈塞腹滿加紫蘇葉、青皮、大腹皮、厚朴、香附。氣盛少食加麥芽、砂仁、山楂。氣結胸脅不利或咳嗽加炒瓜蔞仁、桑白皮。鬱氣胸膈痛加香附、撫芎。冷氣胃脘作痛加青皮、陳皮、玄胡、木香、草豆蔻。氣鬱胸中,心下滿悶加川連、神麯、貝母。

白話文:

將 1.5 碗水、3 片生薑片一起煮沸;若出現隔塞和腹部脹滿,再添加紫蘇葉、青皮、大腹皮、厚朴和香附。若食慾不振,再添加麥芽、砂仁和山楂。若出現氣體淤積在胸脅,而導致呼吸不暢或咳嗽,再添加炒瓜蔞仁和桑白皮。若出現鬱氣積聚在胸隔而導致疼痛,再添加香附和撫芎。若出現胃脘部因風寒而疼痛,再添加青皮、陳皮、玄胡、木香和草豆蔻。若出現氣體淤積在胸中,而導致心下滿悶,再添加川連、神麯和貝母。

氣盛久郁,膈間上下游走,吞酸嘈雜刺心加細辛、梔子、黃連、枳實,氣病感寒作喘加蘇子、麻黃、杏仁、荊芥穗。病後氣腫加大腹皮、五加皮、蘇子。

白話文:

  1. 氣盛久鬱,膈間上下游走,吞酸嘈雜刺心:
  • 解釋:當人體氣血運行不暢,長期鬱結在胸膈之間,就會引起吞酸水、胸中嘈雜、刺痛等症狀。
  • 治療:加入細辛、梔子、黃連、枳實等中藥,可以疏肝理氣、化痰止咳,緩解症狀。
  1. 氣病感寒作喘:

    • 解釋:當氣虛之人感受風寒之邪,就會出現喘息、氣短等症狀。

    • 治療:加入蘇子、麻黃、杏仁、荊芥穗等中藥,可以發汗散寒、宣肺平喘,緩解症狀。
  2. 病後氣腫加大腹皮:

    • 解釋:當人體在疾病之後,正氣虛弱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就會引起氣腫、腹脹等症狀。

    • 治療:加入五加皮、蘇子等中藥,可以益氣固表、健脾益肺,緩解症狀。

白話文:

氣虛的人如果受了風寒,就會出現喘不過氣、呼吸急促的症狀。治療時可以加入蘇子、麻黃、杏仁、荊芥穗等藥材,幫助發汗散寒、宣肺平喘,緩解症狀。

疾病之後,人體正氣虛弱,氣血運行不順暢,容易造成氣腫、腹部膨脹。治療時可以加入五加皮、蘇子等藥材,幫助益氣固表、健脾益肺,緩解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