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婦女經病
婦人經水過期,血少也,四物加參朮。挾痰加南星、半夏、陳皮。經水不及期而來,血熱,四物加黃連。過期,紫血有塊,亦血熱也,必作痛,加香附、黃連。過期血色淡者,痰多也,二陳加芎歸。過期而來是血虛,宜補血,四物加黃耆、陳皮、升麻。未及期先來,乃氣血俱熱,宜涼血氣之藥。
經不調而血水淡白,宜補氣血,參、耆、芎、歸、香附、白芍。腹痛加膠珠、艾葉、玄胡。經過而痛,乃虛中有熱。經水將來作痛,血實氣滯,四物加桃仁、黃連、香附。紫色成塊者,熱也,四物加黃連、柴胡。臨行時腰痛、腹痛,乃鬱滯有瘀血,宜四物加桃仁、紅花、莪朮、玄胡、香附、木香。
發熱加柴胡、黃芩。痰多佔住血海地位,因而下多者,目必漸昏。肥人如此,用南芎、蒼朮、南星、香附作丸子服。肥人不及日數而多者,痰多血虛有熱,亦用前丸藥中加黃連、白朮。內血枯經閉者,四物加桃仁、紅花。
白話文:
婦女月經週期延後,而且經血量少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和白朮來調理。如果同時有痰的問題,可以加入南星、半夏和陳皮。月經週期提前到來,是因為血熱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連來調理。月經週期延後,經血呈紫黑色且有血塊,也是因為血熱,通常會伴隨疼痛,可以加入香附和黃連來調理。如果月經週期延後,經血顏色較淡,是因為痰多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川芎和當歸來調理。月經週期延後是因為血虛,應該補血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耆、陳皮和升麻來調理。月經週期提前到來,是因為氣血皆熱,應該使用涼血氣的藥物。
月經不調,而且經血顏色淡白,應該補氣血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當歸、香附和白芍來調理。如果腹痛,可以加入阿膠珠、艾葉和延胡索。月經來潮時疼痛,是因為虛中有熱。月經將來時疼痛,是因為血實氣滯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桃仁、黃連和香附來調理。如果經血呈紫黑色且有血塊,是因為熱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連和柴胡來調理。月經來臨前後腰痛、腹痛,是因為氣機鬱滯、有瘀血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桃仁、紅花、莪朮、延胡索、香附和木香來調理。
如果發熱,可以加入柴胡和黃芩。如果痰多堆積在血海的位置(指子宮或盆腔),導致經血過多,眼睛會逐漸昏花。體型肥胖的人出現這種情況,可以用川芎、蒼朮、南星和香附製成藥丸服用。體型肥胖的人,如果月經週期提前且量多,是因為痰多、血虛而且有熱,也可以用前面說的藥丸,再加入黃連和白朮。如果體內血枯導致閉經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桃仁和紅花來調理。
2. 月經不調【加減四物湯】
治衝任虛損,月水不調,臍腹㽲痛。此方加減,合丸子服,即調經丸內入醋炒香附。
當歸,川芎,芍藥,熟地黃(各等分)
上以水煎,空心服。
若經候微少,漸漸不通,手足煩痛漸瘦,潮熱,脈微數,去地黃、川芎,加澤蘭葉三倍,甘草五分。經候過多,去熟地加生地,或黃芩、白朮。經行身熱,脈數,頭昏,本方加柴胡、黃芩。經行數少,或脹或痛,加玄胡、沒藥、白芷。經不調,心腹㽲痛,只服芎歸二味。氣衝經脈故月事頻並,臍下多痛,加芍藥。
經行臍腹痛,加玄胡、檳榔、苦楝、木香減半。經水澀少,加葵花、紅花。經水適來適斷,或往來寒熱,先服小柴胡湯,後以四物湯合之。經候過而作痛,氣血俱虛,本方對四君子湯服之。
白話文:
此方適用於沖脈和任脈虛損,導致月經不調、肚臍周圍及腹部疼痛的情況。這個方子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材,做成藥丸服用,就像調經丸一樣,可以加入醋炒過的香附。
基本藥材包括: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熟地黃(各取等量)。
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,在空腹時服用。
如果月經量很少,漸漸停經,同時出現手腳煩躁疼痛、身體逐漸消瘦、發熱、脈象細微而快速等症狀,就去掉熟地黃和川芎,加入三倍劑量的澤蘭葉,以及少許甘草。如果月經量過多,就去掉熟地黃,加入生地黃,或黃芩、白朮。如果月經來時身體發熱、脈搏快速、頭暈,就在基本方中加入柴胡和黃芩。如果月經量少,或有脹痛,就加入玄胡索、沒藥、白芷。如果月經不調,且有心腹疼痛,就只服用當歸和川芎這兩味藥。如果是因為氣往上衝導致月經頻繁,且肚臍下方疼痛,就加入芍藥。
如果月經來時肚臍和腹部疼痛,就加入玄胡索、檳榔、苦楝、木香(劑量減半)。如果月經量少且難以排出,就加入葵花和紅花。如果月經時來時斷,或有忽冷忽熱的狀況,就先服用小柴胡湯,之後再搭配四物湯。如果月經延後且來時腹痛,這是氣血兩虛的表現,就將此方搭配四君子湯一起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