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【龍薈丸】

治肝火太甚,作癇。見脅門。

男婦風邪顛癇,或狂走不知人事。

辰砂(一兩),雄黃(一兩),大附子(一個,重一兩)

上為末,豬心血為丸梧子大。每服九丸,菖蒲湯下。

一方,治風癇。久服,其痰隨小便出。

明礬,細茶(各等)

上為末,煉蜜丸梧子大。每三十丸,茶清下。

白話文:

【龍薈丸】

治療肝火過於旺盛,導致癲癇發作。症狀會出現在脅肋部位。

男女因為風邪引起的癲癇,或是發狂奔走、失去意識。

藥材:辰砂(一兩)、雄黃(一兩)、大附子(一個,重一兩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豬心血調和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九丸,用菖蒲湯送服。

另一個藥方,治療風癇。長期服用,痰液會隨小便排出。

藥材:明礬、細茶(各等分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清茶送服。

2. 顛狂

《脈訣》:顛癇之脈,浮洪大長滑大堅疾,痰蓄心狂,脈虛者可治,實則死。又曰:脈乍大乍小,乍長乍短,此皆邪脈,神志昏亂。癲屬陰,狂屬陽。癲多喜而狂,多怒,大率多因痰結於心胸間,治當治心神,開痰結。亦有中邪而成此疾,則以治邪法治之。癲者,神不守舍;狂者,如有所見,經年不愈。

心經有損,是為真病。如心經蓄熱,當清心除熱;如痰迷心竅,當下痰寧志。若顛哭呻吟,為邪所憑,非狂也。燒蠶紙,酒下方寸。卒狂言鬼語,針大拇指甲下,即止。狂之為病,少臥而不飢,笑傲好歌樂,妄行不休。顛之為病,意常不樂。直視仰面曰僵,覆面曰僕。脈三部陰陽俱盛,大率多因痰結於心胸間,治當鎮心開痰結,同癇法。

白話文:

《脈訣》說:癲癇的脈象,通常是浮在表面、脈管寬大、脈形長而滑順、脈搏強而有力且快速,這是因為痰液積聚在心中導致發狂;如果脈象虛弱,還可以治療,但脈象強實,則難以治癒。又說:脈象有時變大,有時變小,有時變長,有時變短,這些都是邪氣導致的脈象,病人會神志不清。癲病屬於陰性,狂病屬於陽性。癲病患者大多會高興,而狂病患者大多會發怒。總的來說,多是因為痰液結聚在心胸之間,治療時應著重於安定心神,疏導痰結。也有因外邪入侵而導致這種疾病的,則應用驅邪的方法治療。癲病是指精神不集中,而狂病是指好像看到什麼東西,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一年以上都無法痊癒,多半是心經受損,屬於真正的疾病。如果心經有熱,應當清心降火;如果是痰液迷住心竅,應當化痰安神。如果癲病患者哭泣呻吟,這是被邪氣干擾,不是狂病。可以將燒過的蠶紙浸泡在酒中,每次服用一小撮。如果突然出現胡言亂語,像是鬼上身,可以用針刺大拇指指甲下方,就會停止。狂病的症狀是,患者很少睡覺也不覺得飢餓,喜歡嬉笑、唱歌、玩樂,到處亂走,停不下來。癲病的症狀是,患者總是心情不好。眼睛直視、頭部後仰稱為「僵」,臉部朝下稱為「僕」。如果脈象三部都呈現陰陽俱盛的現象,多半是因為痰液結聚在心胸之間,治療時應當鎮靜心神,疏導痰結,方法與治療癲癇相同。

3. 【控痰丹】

治痰迷心竅,時時顛狂,如有所見。

甘遂(去心),紫大戟(去皮)白芥子(各等)

上末,煮麵糊丸梧子大,曬乾。臨臥薑湯下,或熱水下三十丸,利去痰飲為愈。

白話文:

【控痰丹】
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痰阻礙心竅,導致時常癲狂,好像看到幻覺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甘遂(去除心部)、紫大戟(去除外皮)、白芥子(三種藥材等量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煮好的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曬乾。睡前用薑湯或熱水吞服三十顆,排泄掉體內痰飲就會好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