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4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2)

1. 【茴香丸】

又名回春丸,治疝氣,神效。

白話文:

又名回春丸,用於治療疝氣,效果非常顯著。

茯苓(一兩),白朮(一兩),山楂子(一兩),枳實(八錢),八角茴香(炒,一兩),吳茱萸(一兩),橘核(三兩),荔枝核(一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,每丸重一錢五分。空心細嚼,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茯苓(60克),白朮(60克),山楂子(60克),枳實(48克),八角茴香(炒,60克),吳茱萸(60克),橘核(180克),荔枝核(60克)

2. 【疝氣神方】

其病甚至氣上衝,如有物築塞,心臟欲死,手足厥冷,二三服除根。

硫黃(銚中溶化,投水中去毒,研),荔枝核(炒黃,為末),陳皮(各等)

上末,飯丸梧子大。每十四丸,空心酒下,其疼立止。自覺痛不能支持,略加六丸,再不可多用。

白話文:

  • 硫磺:在瓷器容器中熔化,然後放入水中去除毒性,研磨成粉末。

  • 荔枝核:炒至金黃色,磨成粉末。

  • 陳皮:與硫磺和荔枝核等量。

3. 【奪命丹】

治遠年近日小腸疝氣,臍下撮痛,外腎偏墜腫硬,陰間或濕癢,抓成瘡癬。

白話文:

治療長久或近期的小腸疝氣,肚臍下方疼痛,外生殖器偏側下垂腫硬,私處有時濕癢,抓後會形成瘡癬。

吳茱萸(一斤),酒浸四兩,醋浸四兩,湯浸四兩,童便浸四兩,各浸一宿,焙乾。澤瀉(去毛,二兩)

上為末,酒煮,麵糊丸梧子大。每服空心五十丸,溫酒鹽湯任下。

白話文:

  1. 吳茱萸(一斤):用一斤的吳茱萸。

  2. 酒浸四兩、醋浸四兩、湯浸四兩、童便浸四兩:將吳茱萸分別浸泡在四兩的酒、四兩的醋、四兩的熱湯和四兩的童便中。

  3. 各浸一宿:將吳茱萸在每種液體中浸泡一整夜。

  4. 焙乾:浸泡過後的吳茱萸,烘乾水分。

  5. 澤瀉(去毛,二兩):用二兩的澤瀉,要去掉澤瀉的毛。

一方,治小腸偏墜。用生薑二兩五錢去皮,一半留皮,一半共搗爛取汁,傾在熱酒內,加鹽少許,空心溫服,不過三服愈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偏方,可以治療小腸偏墜。需要準備兩兩五錢的生薑,將它們去皮後,一半保留皮,一半去皮,然後一起搗碎,將汁液取出來,加入熱酒中,再加入少許鹽,在空腹時溫服,服用不超過三次就會痊癒。

4. 【小腸疝氣方】

用經霜老絲瓜燒灰為末,空心熱酒調下,汗出,神效。

白話文:

使用經過霜打的老絲瓜燒成灰,磨成粉末,空腹時用熱酒調服,出汗,效果神奇。

5. 【橘核散】

治小腸氣痛堅硬。此乃肝腎二經,皆因嗜欲內戕,腎家虛憊,故陰陽不相交,水火不相濟,而沉寒痼冷,凝滯其間,脹腹作痛,頑痹結硬,勢所必至也。

橘核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。

白話文:

用來治療小腸氣痛且堅硬。這是因為肝、腎兩條經絡被過度放縱的慾望所傷害,腎臟虛弱疲倦,所以陰陽不能交合,水火不能相互調濟,因而沉積寒氣,變得頑固寒冷,凝滯在裡面,肚子脹痛,四肢關節僵硬結塊,都是必然的結果。

6. 【五積散】

亦治身痛發熱。方見寒門。

一方,治偏墜腫痛。用花椒四兩,炒布包熨,腫冷更易。

一方,小兒陰囊腫痛及莖腫。用生甘草汁、輕粉、蚯蚓泥,研調敷。

一方,治疝氣不甚痛,氣不升降,膈氣好怒,胸痞有痰,減食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也能治療身體疼痛發熱,具體方法請參考寒門篇。

另一個方子,用於治療偏墜腫痛。取花椒四兩,炒熱後用布包熨患處,腫脹冰冷的部位更易見效。

還有一個方子,用於治療小兒陰囊腫痛及莖腫。取生甘草汁、輕粉、蚯蚓泥,研磨調勻後敷患處。

另外,還有一個方子治療疝氣,症狀不嚴重,氣機不升不降,膈氣易怒,胸悶有痰,食慾減退。

南星(薑製,五錢),半夏(薑製,五錢),黃柏(酒炒,四錢),蒼朮(鹽水炒,五錢),山楂肉(五錢),桂枝(一錢),神麯(炒,三錢),青木香(二錢),吳茱萸(鹽湯炒,三錢),大茴(炒,二錢),小茴(鹽水炒,五錢),川楝肉(炒,四錢),枳實(炒,四錢),故紙(炒,二錢),香附(炒,三錢),澤瀉(去毛炒,五錢)

上末,酒糊丸。每五十丸,空心鹽湯或酒送下。

白話文:

南星(用薑汁炮製,五錢),半夏(用薑汁炮製,五錢),黃柏(用酒炒製,四錢),蒼朮(用鹽水炒製,五錢),山楂肉(五錢),桂枝(一錢),神麴(炒製,三錢),青木香(二錢),吳茱萸(用鹽湯炒製,三錢),大茴香(炒製,二錢),小茴香(用鹽水炒製,五錢),川楝子肉(炒製,四錢),枳實(炒製,四錢),故紙(炒製,二錢),香附(炒製,三錢),澤瀉(除去毛根後炒製,五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