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)

1. 【羌活愈風湯】

治肝腎虛,筋骨弱,語言難,精神昏憒,及治風濕內弱,風熱體重,或瘦而一肢偏枯,或肥而半身不遂。心亂則百病生,靜則萬病息。此藥能安心養神,調陰陽無偏勝。

白話文:

用來治療肝腎虛弱、筋骨無力、說話困難、精神恍惚,以及治療風濕內弱、風熱體重,或瘦而一肢麻痺,或肥胖而半身不遂的疾病。心神不定則各種疾病就會產生,心神寧靜則各種疾病就會平息。此藥能夠使心神安定、滋養精神、調節陰陽平衡,不偏不倚。

羌活,甘草(炙),防風(去蘆),黃耆(去蘆),人參(去蘆),蔓荊子,川芎,細辛(去蘆土葉),枳殼(去穰,麩炒),地骨皮,麻黃(去節),知母(去皮毛),獨活,白芷,杜仲(炒去絲),秦艽(去蘆),柴胡(去苗),半夏(湯洗,薑製),厚朴(薑製),熟地黃,防己,前胡(各二兩),芍藥,黃芩(去腐),白茯苓(各三兩),石膏,生地黃,蒼朮(各四兩),桂(一兩)

白話文:

羌活、甘草(炒焦)、防風(去除蘆葦)、黃耆(去除蘆葦)、人參(去除蘆葦)、蔓荊子、川芎、細辛(去除蘆葦土葉)、枳殼(去除果肉,用麩皮炒過)、地骨皮、麻黃(去除節)、知母(去除皮毛)、獨活、白芷、杜仲(炒過去除絲)、秦艽(去除蘆葦)、柴胡(去除苗)、半夏(用湯洗淨,用薑汁炮製)、厚朴(用薑汁炮製)、熟地黃、防己、前胡(各二兩)、芍藥、黃芩(去除腐爛部分)、白茯苓(各三兩)、石膏、生地黃、蒼朮(各四兩)、桂皮(一兩)

上銼,每服一兩,水二盞煎至一盞,溫服。如遇天陰,加生薑三片煎。空心服,臨臥煎渣常服之。藥不可失於四時之輔,如春望大寒之後,加半夏、柴胡、人參各二兩;望夏穀雨之後,加石膏、黃芩、知母各二兩;季夏之月,加防己、白朮、茯苓各二兩;望秋大暑之後,加厚朴、藿香各二兩、桂一兩;望冬霜降之後,加附子、官桂各一兩,當歸二兩。

白話文:

一次服用一兩藥,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,溫熱服用。如果天氣陰天,就加三片生薑一起煎煮。空腹服用,睡覺前煎的藥渣也要經常服用。中藥的配伍不能脫離四季的變化,例如春分到立春這段時間,就加半夏、柴胡、人參各二兩;立夏到穀雨這段時間,就加石膏、黃芩、知母各二兩;盛夏這段時間,就加防己、白朮、茯苓各二兩;立秋到立秋這段時間,就加厚朴、藿香各二兩、桂一兩;立冬到霜降這段時間,就加附子、官桂各一兩,當歸二兩。

2. 【涼膈散】

治中風,心經痰氣壅塞,不能言語。

連翹(一錢),山梔,大黃,薄荷,黃芩(各五分),甘草(一錢半),硝(二分半),黃連(五分)

白話文:

  • 連翹:一錢

  • 山梔:五分

  • 大黃:五分

  • 薄荷:五分

  • 黃芩:五分

  • 甘草:一錢半

  • 硝:二分半

  • 黃連:五分

大便如常,去硝黃。有氣加香附、桔梗。痰壅盛,中風不能言,加枳實、膽星、菖蒲、半夏、桔梗、茯苓。大便如常,去硝黃。上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煎服。

白話文:

大便狀況正常時,去除硝石與黃連。如果有氣滯時,加入香附與桔梗。痰液壅盛,中風導致無法言語時,加入枳實、膽星、菖蒲、半夏和茯苓。大便狀況正常時,移除硝石與黃連。以上藥材以一杯半的水,加上五片生薑,煎煮後服用。

3. 【轉舌膏】

加菖蒲、遠志,蜜丸彈子大,硃砂為衣,每服一丸,薄荷湯化下。

白話文:

加入菖蒲、遠志,做成蜜丸,大小如彈珠,外面裹上一層硃砂,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

一方,中風愈後,痰壅氣滯,胸膈迷悶,南星(八錢,薑製透,),廣木香(一錢。)上薑七片,水煎服。

一方,治風疾如神,三年風癱亦治。

白話文:

一方,中風痊癒後,痰液壅積、氣滯不通,胸悶胸膈堵塞。南星(八錢,用薑汁炮製透心),廣木香(一錢),生薑七片,水煎服。

川芎,白芷,細辛,兩頭尖(炮,各一兩),川草烏(一錢,炮)

白話文:

取川芎、白芷、細辛各一兩,兩頭尖炮製各一兩,川草烏炮製一錢。

上為細末,將蔥白切搗如泥,同前藥再搗千捶,捏如錢大餅子,陰乾。每服一餅,細嚼茶湯送下,服一月效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的藥材細細研磨成粉末,將蔥白切成泥狀,與前面的藥材一起搗一千次,捏成錢幣大小的餅狀,放在陰涼處風乾。每次服用一塊餅,細嚼慢嚥,用茶湯送服,服用一個月後就會有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