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8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83)

1. 【玉露散】

治產後乳脈不行,身體壯熱,頭目昏痛,大便澀滯,涼膈下乳。

人參,白茯,甘草(各半兩),桔梗,川芎,白芷(各一兩),當歸(一錢半),芍藥(七錢半),大便秘加大黃。食遠水煎,徐徐熱服。渣即煎服。

白話文:

【玉露散】

這個藥方用於治療產後乳汁不通,導致身體發熱,頭暈頭痛,大便乾澀不順暢的情況,可以清熱、疏通乳腺,幫助乳汁分泌。
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茯苓、甘草(各半兩),桔梗、川芎、白芷(各一兩),當歸(一錢半),芍藥(七錢半)。如果大便秘結,就加入大黃。

服用方法:在飯後,用水煎藥,慢慢地溫服。藥渣可以再煎一次服用。

2. 【湧泉散】

因氣惱,乳汁少。

瞿麥穗(一錢),柴胡(一錢),天花粉(一錢),桔梗(八分),青皮,白芷,木通,當歸,赤芍,連翹,甘草(各五分),皂角(三分)

煮豬腿精肉清汁二鍾,加薑蔥,煎服。

一方,治吹乳。用百齒霜為丸,黃丹為衣,每三丸酒下,汗出愈。

又方,婦人吹乳意若何?皂角燒灰蛤粉和,熱酒將來調八字,須臾揉散笑呵呵。

一方,乳汁不通用。

通草(七分),瞿麥,柴胡,天花粉,桔梗(各一錢),青皮,白芷,木通,赤芍藥,連翹,甘草(各五分),穿山甲,王不留行(各一錢)

水煎,食遠服,服從更摩乳房。

白話文:

【湧泉散】

因為生氣煩惱,導致乳汁分泌不足。

使用瞿麥穗(三克),柴胡(三克),天花粉(三克),桔梗(二點四克),青皮、白芷、木通、當歸、赤芍、連翹、甘草(各一點五克),皂角(零點九克)。

將豬腿瘦肉煮成清湯兩碗,加入薑和蔥,煎煮後服用。

另外有一個方子,治療乳房腫脹疼痛。將百齒霜製成藥丸,外層裹上黃丹,每次用酒吞服三顆,發汗後就會痊癒。

還有一個方子,婦女乳房脹痛是怎麼回事呢?將皂角燒成灰,與蛤粉混合,用熱酒調成糊狀,在患處塗抹成八字形,很快揉開就會好了。

另外有一個方子,治療乳汁不通暢。

使用通草(二點一克),瞿麥、柴胡、天花粉、桔梗(各三克),青皮、白芷、木通、赤芍藥、連翹、甘草(各一點五克),穿山甲、王不留行(各三克)。

用水煎煮,在飯後服用,服藥後還要按摩乳房。

3. 【產後子死消乳法】

用麥糵二兩,炒為末,作四服,食遠,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用炒過的麥芽二兩,磨成粉末,分成四份,在吃飯後,用湯水調和服用。

4. 小兒諸病

肝與脾病多。肝只有余,腎只不足。病因有二:曰飽,日暖。藥與大人同,只劑小耳。

白話文:

小兒的疾病,多半是肝和脾的問題。肝氣通常是過於旺盛,腎氣則常常是不足的。病因有兩個:一個是吃太飽,另一個是穿太暖。用藥和大人相同,只是劑量要減少。

5. 【延生方】

小兒初生臍落後,取置新瓦上,用炭四圍,燒至煙盡,放土地上,用瓦器蓋之,存性,研為末。預將好辰砂為極細末,水飛過臍帶。若有五分重,辰砂二分五釐,生地黃、當歸身煎膿汁一二蜆殼,調和前二味抹兒口中上齶間,及乳母乳頭上,一日服盡。次日大便,下穢汙濁垢之物,終身無疾,其子長命。

一方,小兒臍風。用雄黃三錢,飛礬五分,百草霜五分,為末,涼水調勻,攤絹貼臍上,以手帕包住,出汗為愈。

一方,小兒驚風至重,身戰不省人事。硃砂一錢,烏梅肉一個,巴豆一個去油,南星一錢,麝香少許,為末,薑汁丸麻子大。每歲一丸,乳汁送下,茶清亦可送下。此方又治寒痰裹乳作驚。

一方,小兒初生七日,急患臍風撮口,百無一治,父母坐視其死而無救,良可憫哉!一秘法極有神驗。凡兒患此者,齒根之上有小白泡子如粟米大,急以溫水蘸綿布裹手指,輕輕搽破,即開口,不須服藥即安。

一方,治撮口。小兒斷臍,為風濕所乘,或尿存胞裙之內,遂成臍風。面赤喘急,啼聲不出,名曰撮口,並治。

金頭蜈蚣一條(炙),蠍(梢四尾),殭蠶(七個),瞿麥(五分)

上為末,先將鵝翎管吹鼻內,使嚏噴啼哭為可醫,後用薄荷湯調服。

一方,灸法治驚風。

男灸左乳黑肉上,女灸右乳黑肉上,一歲灸三壯,二三歲灸三七壯,大人不灸。

白話文:

【延生方】

嬰兒剛出生,臍帶脫落後,取下臍帶放在新的瓦片上,用炭火在四周燒,直到沒有煙冒出,再將瓦片放在地上,用瓦器蓋住,讓臍帶保持原性(未燒成灰)。接著將臍帶研磨成粉末。事先將好的辰砂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水飛過。若臍帶有五分重,就用辰砂二分五釐,加上用生地黃、當歸身煎煮出的濃汁一到兩個蜆殼的量,將以上三味調和,塗抹在嬰兒的口腔上顎處,以及母親的乳頭上,一天之內全部服完。隔天嬰兒大便會排出污穢濁垢之物,這樣一來,這個孩子終身不會生病,而且長壽。

另一方,治療嬰兒臍風。

用雄黃三錢、飛礬五分、百草霜五分,磨成粉末,用涼水調勻,攤在絹布上貼在肚臍上,用手帕包住,等到出汗就好了。

另一方,治療嬰兒驚風,病情嚴重到身體顫抖、不省人事。

用硃砂一錢、烏梅肉一個、去油的巴豆一個、南星一錢、麝香少許,磨成粉末,用薑汁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歲吃一丸,用母乳送服,茶水也可以送服。此方還能治療寒痰裹住乳汁引起的驚風。

另一方,治療嬰兒出生七天,突然患上臍風撮口,各種方法都治不好,父母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死去而無能為力,實在可悲!

有一個秘方非常靈驗。凡是患有此病的孩子,牙齦根部會有像小米粒大小的小白泡,趕緊用溫水沾濕棉布包住手指,輕輕擦破小白泡,孩子就會張開嘴巴,不用吃藥就會痊癒。

另一方,治療撮口。

嬰兒斷臍後,被風濕侵襲,或者尿液積存在尿布內,就會形成臍風。出現臉色發紅、呼吸急促、啼哭不出聲,這種情況叫做撮口。

用炙過的金頭蜈蚣一條、蠍子(尾巴四隻)、殭蠶(七個)、瞿麥(五分),一起磨成粉末。先用鵝翎管吹入鼻孔,使嬰兒打噴嚏啼哭,這樣還可以醫治。然後用薄荷湯調服藥粉。

另一方,用艾灸的方法治療驚風。

男嬰灸左邊乳頭黑色部分,女嬰灸右邊乳頭黑色部分。一歲灸三壯(艾炷),二三歲灸三到七壯,大人不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