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四 (36)
卷四 (36)
1. 【固真湯】
治小兒吐瀉後脾胃虛弱,遂成慢驚風,昏沉不省人事。
人參,茯苓,白朮,附子(炮。各二錢半),山藥,黃耆(蜜炙),肉桂,甘草(各二錢),上水一鍾,姜三片,棗二枚,煎服。
一方,治小兒頭上疳瘡。
松香(一兩),黃丹(一兩),飛礬(一兩)
為末,綿種油調搽,先去發,洗。
白話文:
【固真湯】
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孩在吐瀉之後,因為脾胃虛弱,接著變成慢性驚風,導致昏迷不省人事。
藥材包含: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炮附子(各二錢半),山藥、蜜炙黃耆、肉桂、甘草(各二錢)。將以上藥材加水一碗,放入三片生薑和兩顆紅棗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另外有一個藥方,是治療小孩頭上的疳瘡。
藥材包含:松香(一兩)、黃丹(一兩)、飛礬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棉籽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。使用前要先剃掉頭髮,並將患處清洗乾淨。
2. 【益脾散】
和胃進食。
茯苓,人參,草果(煨),木香(煨),甘草(炙),陳皮,厚朴(制),蘇子(炒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薑湯調服。
一方,小兒腹痛,泄青色,是受寒濕驚所致。
藿香,官桂,木香,砂仁,防風,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陳皮,蒼朮,羌活,白芷,半夏(各等),煨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【益脾散】
這個藥方可以幫助腸胃消化,增進食慾。
藥材包含:茯苓、人參、煨過的草果、煨過的木香、炙甘草、陳皮、炮製過的厚朴、炒過的蘇子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(約3-5克),用薑湯調服。
另一個藥方,用於治療小孩腹痛,拉出青色稀便,這是因為受到寒濕之氣侵襲而引起的驚嚇。
藥材包含:藿香、官桂、木香、砂仁、防風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蒼朮、羌活、白芷、半夏(以上藥材等量),再加入三片煨過的生薑,用水煎服。
3. 小兒殺蟲【定辰散】
檳榔(四兩,石灰制),枳殼(四兩,炒),使君子肉(十個)
共為細末,空心,豬肉汁調服。
白話文:
將檳榔(四兩,用石灰處理過)、枳殼(四兩,炒過)、使君子肉(十個),一起磨成細粉,在空腹時,用豬肉汁調和後服用。
4. 【香稜丸】
治小兒積氣發熱,肚腹膨脹,肢體瘦弱,飲食不為肌膚。
甘松,使君子,神麯,麥芽(各二錢半),三稜(煨),莪朮(煨),青皮,陳皮,香附(各五錢),胡黃連(一錢),
上為末,蒸餅丸黍米大,米飲下二三十丸。
白話文:
治療小兒因腸胃積滯引起的發熱,肚子脹大,四肢瘦弱,吃下去的食物不能轉化成營養供給身體。
藥材成分包含:甘松、使君子、神麯、麥芽(各二錢半),三稜(煨過)、莪朮(煨過)、青皮、陳皮、香附(各五錢),胡黃連(一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蒸熟的麵餅做成小米粒大小的藥丸,用米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三十丸。
5. 【貼癖膏】
穿山甲(五錢),木鱉仁(十五個),全蠍(五錢),斑蝥(二錢),川烏(五錢),巴豆仁(一兩半),膽礬(二錢),阿魏(三錢),蟬酥(二錢),輕粉(二錢),番硇(二錢),蘆薈(二錢),血竭(二錢),蜈蚣(五條),古石灰(三錢),糊鹽(一錢),真麝(五分),淨油半斤,飛丹四兩,熬用。
一方,小兒癖疾,傷眼。
蒼朮(米泔浸,炒,三錢),白朮(白者炒,三錢),牡蠣粉(三錢半),黃蠟(三錢半),檳榔(一個),黃連(一錢)
用豬肝一個,去筋膜,布包,米泔水沙鍋中懸胎煮熟,任食。
白話文:
【貼癖膏】
一種治療小兒癖疾(類似疳積)及眼疾的膏藥,成分包括穿山甲、木鱉仁、全蠍、斑蝥、川烏、巴豆仁、膽礬、阿魏、蟬酥、輕粉、番硇、蘆薈、血竭、蜈蚣、石灰、糊鹽、麝香,以及豬油和一種名為「飛丹」的藥材,混合熬製而成。
另一方藥方,用於治療小兒癖疾及眼疾,包含蒼朮、白朮、牡蠣粉、黃蠟、檳榔、黃連等藥材,並以豬肝輔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