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《仁術便覽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小兒殺蟲【定辰散】
檳榔(四兩,石灰制),枳殼(四兩,炒),使君子肉(十個)
共為細末,空心,豬肉汁調服。
白話文:
將檳榔(四兩,用石灰處理過)、枳殼(四兩,炒過)、使君子肉(十個),一起磨成細粉,在空腹時,用豬肉汁調和後服用。
2. 【香稜丸】
治小兒積氣發熱,肚腹膨脹,肢體瘦弱,飲食不為肌膚。
甘松,使君子,神麯,麥芽(各二錢半),三稜(煨),莪朮(煨),青皮,陳皮,香附(各五錢),胡黃連(一錢),
上為末,蒸餅丸黍米大,米飲下二三十丸。
白話文:
治療小兒因腸胃積滯引起的發熱,肚子脹大,四肢瘦弱,吃下去的食物不能轉化成營養供給身體。
藥材成分包含:甘松、使君子、神麯、麥芽(各二錢半),三稜(煨過)、莪朮(煨過)、青皮、陳皮、香附(各五錢),胡黃連(一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蒸熟的麵餅做成小米粒大小的藥丸,用米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三十丸。
3. 【貼癖膏】
穿山甲(五錢),木鱉仁(十五個),全蠍(五錢),斑蝥(二錢),川烏(五錢),巴豆仁(一兩半),膽礬(二錢),阿魏(三錢),蟬酥(二錢),輕粉(二錢),番硇(二錢),蘆薈(二錢),血竭(二錢),蜈蚣(五條),古石灰(三錢),糊鹽(一錢),真麝(五分),淨油半斤,飛丹四兩,熬用。
一方,小兒癖疾,傷眼。
蒼朮(米泔浸,炒,三錢),白朮(白者炒,三錢),牡蠣粉(三錢半),黃蠟(三錢半),檳榔(一個),黃連(一錢)
用豬肝一個,去筋膜,布包,米泔水沙鍋中懸胎煮熟,任食。
白話文:
【貼癖膏】
一種治療小兒癖疾(類似疳積)及眼疾的膏藥,成分包括穿山甲、木鱉仁、全蠍、斑蝥、川烏、巴豆仁、膽礬、阿魏、蟬酥、輕粉、番硇、蘆薈、血竭、蜈蚣、石灰、糊鹽、麝香,以及豬油和一種名為「飛丹」的藥材,混合熬製而成。
另一方藥方,用於治療小兒癖疾及眼疾,包含蒼朮、白朮、牡蠣粉、黃蠟、檳榔、黃連等藥材,並以豬肝輔助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