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3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0)

1. 【黃連磨積丸】

治一切痰飲,痰積,積聚,拂鬱,脅下悶倦,懶惰,飲食不消,或吐逆,噁心,眩暈,怔忡,時作時止。用之如神,亦消積塊。

白話文:

治療一切因痰飲積聚引起的疾病,包括痰積、積聚、拂鬱、脅下悶倦、懶惰、飲食不消,或吐逆、噁心、眩暈、怔忡等症狀。此方藥效神奇,也可消除積塊。

黃連(一兩,分二處,一分同吳茱萸水略拌炒,一分同益智仁水略拌炒,去二味),梔子仁(炒),青皮,川芎,蒼朮,桃仁(去皮、存尖),白芥子(醋浸炒。各五錢),香附子(童便浸炒),莪朮(醋浸炒),山楂肉,白朮,蘿蔔子(炒。各□兩),三稜(一兩半)

上末,湯浸,蒸餅丸梧子大。每五七十丸,茶湯溫水任下。

白話文:

黃連(一兩,分為兩份,一份與吳茱萸水略微拌炒,一份與益智仁水略微拌炒,去掉這兩種藥材),梔子仁(炒),青皮,川芎,蒼朮,桃仁(去皮,保留尖端),白芥子(用醋浸泡後炒。各五錢),香附子(用童便浸泡後炒),莪朮(用醋浸泡後炒),山楂肉,白朮,蘿蔔子(炒。各兩錢),三稜(一兩半)。

2. 【化鐵丹】

八梅十六豆,一豆管三椒,

青陳各半兩,丁木不相饒,

更加蘿蔔子,醋打麵糊調。

重車行十里,是鐵化為銷。

白話文:

八味梅和十六粒豆,一粒豆管三味椒,

青陳各用半兩,丁香和木香不能相容,

再加上蘿蔔籽,用醋和麵糊調勻。

載重的車行十裡,即使是鐵也會磨損。

烏梅(八個),巴豆(十六個),胡椒(四十八個),青陳皮(各五錢),丁木香(各二錢),蘿蔔子(一兩),醋糊丸。大人、壯人二十一丸,小人、弱人十五丸,鹽酒下,心疼醋湯下,噁心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烏梅(八顆),巴豆(十六顆),胡椒(四十八顆),青陳皮(各五錢),丁香(各二錢),蘿蔔籽(一兩),磨碎後混合醋製成丸劑。成年壯男服用二十一丸,兒童、虛弱者服用十五丸,以鹽水送服,疼痛時用醋湯送服,噁心時用薑湯送服。

3. 【貼小兒癖塊】

在兩脅下。如面色發紅,及病上至心下至臍者,不可貼。忌雞、魚羊肉。

白話文:

在兩側肋骨下方。如果臉色泛紅,以及病症從胸部到肚臍之間的,不可以使用貼敷。避免吃雞肉、魚肉和羊肉。

片腦(真,五釐),透骨草,膽礬,木鱉仁,輕粉,穿山甲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  • 片腦(真,五釐):這是片腦,真正的片腦,重量為五釐。

  • 透骨草:透骨草,是一種中藥。

  • 膽礬:膽礬,是一種中藥。

  • 木鱉仁:木鱉仁,是一種中藥。

  • 輕粉:輕粉,是一種中藥。

  • 穿山甲:穿山甲,是一種中藥。

上為細末。大人用一分,小人用三五釐。用大錢一個,將獨瓣蒜搗爛,攤在錢上,摻藥捻蒜上,將錢藥合在病上,布勒之。大人貼一炷香,小人貼半炷香,去藥,雖痛無害,覺肚內響好,見大便惡物下好。貼後三時莫食,飲百沸湯一鍾後食。

白話文:

將藥物研磨成細末,大人用一分,小孩用三到五釐。用一個大錢,將獨瓣蒜搗碎,攤在錢上,將藥物混合蒜汁,然後將錢和藥物一起敷在患處,用布包紮起來。大人敷一炷香的時間,小孩敷半炷香的時間,取下藥物,雖然會感到疼痛,但無害,如果覺得肚子裡有響動,排便後看到有惡物排出,就說明好轉了。敷藥後三小時內不要進食,喝一碗沸騰的水後再進食。

4. 【經驗貼癖膏】

曾經針灸過及病勢大者,難治。忌發物。

阿魏(三錢),蜈蚣(二條,炙),全蠍(三錢,炙),硼砂(三錢),血竭(三錢),梔子(二兩為末,五兩方得),大黃(二兩),蘆薈(三錢),雄黃(二錢),胡黃連(二錢),硇砂(三錢),以上藥,俱要真正,研細聽用。

白話文:

阿魏(三錢),蜈蚣(二條,烤炙過的),全蠍(三錢,烤炙過的),硼砂(三錢),血竭(三錢),梔子(二兩研成粉末,五兩才能得到),大黃(二兩),蘆薈(三錢),雄黃(二錢),胡黃連(二錢),硇砂(三錢),以上藥物,都要是真正的好藥,研磨細緻才能使用。

用蜂蜜五錢,皮硝二兩,蘿蔔汁二兩,黑狗腦子一個,滾發酒糟二兩,蔥白汁二兩,雞子清二個,各汁合前末藥和成膏子。每貼三錢或五錢,攤於生布上,外加布裹在病上,用一年老耐心人,晝夜常常用熨斗盛微火,慢慢熨之。每一貼貼一晝夜,待三五日再一貼。待大便見膿血,是效。消後須服補藥。

白話文:

把蜂蜜五錢、皮硝二兩、蘿蔔汁二兩、黑狗腦一個、滾發酒糟二兩、蔥白汁二兩、雞蛋清二個,各種液體混合到前方藥粉,製成膏狀藥物。每次用三錢或五錢,敷在生布上,再用布包在患處,用一把一歲小孩用的熨斗,盛上微火,慢慢熨燙。每塊藥敷一天一夜,等三到五天再敷第二塊。等到大便出現膿血,就見效了。膿消後必須服用補養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