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)

1. 【連床散】

治小兒滿頭癩瘡毒,及手足身上陰器膚囊,癢則抓爛成瘡,黃水出,淋漓燥痛。

黃連(五錢),蛇床子(二錢半),五倍子(一錢二分),輕粉(一分)

上為細末,先以荊芥、蔥白煎湯洗淨,香油調敷

一方,小兒赤毒、赤腫、火丹走注,先以丹頭上針刺血出,散毒。

一方,伏龍肝不拘多少,用雞子清調敷。

一方,大黃、朴硝為末,水調敷。

一方,小兒黑癍、紅癍、瘡癢、癮疹,並宜防風通聖散為末敷。

一方,治小兒脫囊,即外腎腫大。

木通,甘草,黃連(炒),當歸,黃芩(各等),空心,水煎服。

又方,紫蘇莖葉為末,濕干敷。如干用香油調鵝翎掃青荷葉包之。

一方,治小兒耳後月蝕瘡。

黃連、枯礬為末敷。

一方,治小兒瘧疾成癖塊。

川芎(二錢),生地,芍藥(各錢半),陳皮,半夏,炒芩(各一錢),甘草,姜三片

上水一鍾,煎至七分,入醋炙鱉甲末三錢,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小孩子頭上長滿癩瘡毒,以及手腳、身上、陰部和陰囊皮膚,因為癢而抓破變成瘡,流出黃色液體,濕淋淋的又乾燥又痛。

藥方是:黃連(五錢),蛇床子(二錢半),五倍子(一錢二分),輕粉(一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先用荊芥、蔥白煮湯清洗患處,再用香油調和藥粉敷在患處。

另一種做法是,針對小孩子紅腫熱痛的皮膚病,像是丹毒蔓延的情況,先在紅腫處用針刺出血,以散毒。

另一種做法是,用灶心土(伏龍肝)不拘量多少,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另一種做法是,用大黃、朴硝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另一種做法是,針對小孩子黑斑、紅斑、瘡癢、蕁麻疹等症狀,都適合用防風通聖散磨成粉末敷在患處。

另一種做法是,治療小孩子陰囊腫大(脫囊)。

藥方是:木通、甘草、炒黃連、當歸、黃芩(各等份),空腹時用水煎服。

另一種做法是,將紫蘇的莖葉磨成粉末,乾敷或濕敷皆可。如果是乾敷,就用香油調和後,用鵝毛輕掃在青荷葉上包好敷用。

另一種做法是,治療小孩子耳朵後面的月蝕瘡。

藥方是:黃連、枯礬磨成粉末後敷在患處。

另一種做法是,治療小孩子因瘧疾而形成的硬塊。

藥方是:川芎(二錢),生地、芍藥(各錢半),陳皮、半夏、炒黃芩(各一錢),甘草,生薑三片。

用水一碗煎至七分,加入用醋炙過的鱉甲粉三錢,服用。

2. 【升麻葛根湯】

治大人小兒時氣,瘟疫發熱,肢體煩痛,及瘡疹未發,疑似之間,最為穩當。

人參,紫蘇,前胡,半夏,葛根,茯苓,枳殼,桔梗,陳皮,甘草,氣盛去人參。咳嗽加桑白皮、杏仁。頭痛,加羌活、川芎。姜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此方劑主要治療大人小孩因為時令不正、瘟疫引起的發燒、身體煩躁疼痛,以及麻疹、疹子還沒發出來,在疑似發病的時候使用,最為穩妥。

藥方組成包含:人參、紫蘇、前胡、半夏、葛根、茯苓、枳殼、桔梗、陳皮、甘草。如果體力強盛,可以去掉人參。如果咳嗽,可以加入桑白皮、杏仁。如果頭痛,可以加入羌活、川芎。用水加薑煎煮後服用。

3. 【金泥膏】

小兒一切無名腫毒,焮熱,諸般丹瘤熱瘭濕爛。大小亦同此法,神效。陰地蚯蚓糞(少),朴硝(多)同研,新汲水濃調,厚敷患處,日三四次。

白話文:

【金泥膏】

小孩身上所有不明原因的紅腫熱痛,以及各種丹毒、癤子、熱瘡、濕疹潰爛等皮膚問題,不論大小都可用這個方法,效果神奇。用少量的陰暗潮濕處的蚯蚓糞,加上較多的朴硝一起研磨成粉,再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調成濃稠的糊狀,厚厚地敷在患處,一天敷三到四次。

4. 【綿繭散】

治小兒遍身上下生疳蝕瘡,膿水不絕。

用出蛾蛾口繭,入白礬末燒,研細敷。

白話文:

治療小孩子全身長出像被蟲蛀蝕的瘡,膿水流個不停。

用剛孵出小蟲的蠶繭,加入煅燒過的白礬粉末,一起研磨成細末後敷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