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痓病

多是氣弱,有火兼痰,宜人參、竹瀝之類。切不可作風治,兼用風藥。大率與癇病相似,比癇病為甚為虛,宜帶補。廣按:痓病發作則通身而戰掉,皆因氣虛挾痰火所致,正猶火炎而旋轉也。火能燥物而使氣液之不足。世人不諳,誤認為風而用風藥,風能勝濕,是不足中而又見損也。

白話文:

大多是氣虛,有火兼痰,宜選用人蔘、竹瀝之類的藥物治療。絕對不可以採取風治的治療方式,兼用風藥。整體上與癇病相似,比癇病更虛弱,宜用補益的方法治療。廣按:痓病發作時會全身顫抖,都是因為氣虛挾痰火所致,就像火炎般旋轉。火能燥物,使氣液不足。世人不諳,誤認為是風而用風藥,風能勝濕,這樣是虛弱中又見損耗。

《玉匱金鑰》曰:休治風,休治燥。治了火時,風燥了。夫火為風燥之本,能治其火,則是散風而潤燥,何風燥之有哉!此痓症所以宜補氣液而兼散痰火也。以四君、二陳、天花粉、南星、黃芩、黃柏多取效,繼以安神丸。

白話文:

《玉匱金鑰》說:治療風病,不要只治療風病的症狀,而是應該治療風病的根源。治療火病,不要只治療火病的症狀,而是應該治療火病的根源。治療了火病,風病和燥病自然就會痊癒了。火是風病和燥病的根源,能夠治療火病,那就是祛散風病,滋潤燥病,風病和燥病自然就不存在了。痓症所以適合補氣液而兼散痰火,用四君、二陳、天花粉、南星、黃芩、黃柏取效,然後再用安神丸。

2. 癇病

顛癇之脈,浮洪大長,滑大堅疾。痰蓄心狂且如癇,因驚而得。驚則神不守舍,舍空而痰聚也。驚與癇宜吐,大率行痰為主,用黃連、南星、瓜蔞、半夏,尋火尋痰,分多分少,治之無不愈。有熱者,以涼藥清其心。有痰必用吐藥,吐後用東垣安神丸、龍薈丸,正宜服。

白話文:

癲癇脈症,脈絡浮起,洪大且長,脈絡滑動且大,堅硬疾病。痰氣積蓄在心中,發狂像是癲癇,因受到驚嚇而得。受到驚嚇,則精神不集中,心神空虛而痰氣聚集。受到驚嚇與癲癇都應該吐藥來治療,主要用藥以祛痰為主,用黃連、南星、瓜蔞、半夏等藥物,找出是因火氣還是痰氣而引起的,再根據情況分多次或少次服用,治療沒有不痊癒的。如果有發熱的情況,用涼性藥物清除心中的熱氣。若有痰氣一定要用吐藥來治療,吐完藥之後再用東垣安神丸、龍薈丸,這樣治療是合適的。

3. 【通泄散】

治風涎暴作,氣塞倒僕。

苦丁香為末,三錢,加輕粉一字,水半合,調灌良久,涎自出。未出,含沙糖自出。

白話文:

將苦丁香研磨成細末,取三錢,加入一錢的輕粉,再加入半杯水,攪拌混合均勻,直到出現黏液。如果沒有出現黏液,則加入少許砂糖,就能使黏液自行排出。

4. 【墜痰丸】

治風癇。

天南星九蒸九曝,為末,薑汁糊丸。每二十丸,人參、菖蒲、麥冬,煎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天南星蒸煮之後曝曬九次,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調和成丸狀,每次服用二十丸,以人參、菖蒲、麥冬熬汁後送服。

5. 【五癇丸】

治癲癇發作,不問新久,並宜治之。

全蠍(去毒,炒,二錢),皂角(四兩,捶碎,水半升與白礬同熬干),半夏(湯泡七次,二兩),南星(炮一兩),烏蛇(酒浸一夕,去骨,焙),白附子(炮,半兩),雄黃(一錢,另研),白礬(一兩),蜈蚣(半條去頭足,焙),硃砂(一錢半另研),麝香(三錢,另研),白殭蠶(一兩半,炒,去絲)

上為末,薑汁煮糊為丸梧子大。每三十丸,薑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全蠍(去除毒性,炒至微焦,二錢重),皁角(四兩,捶碎,加水半升與白礬一同熬煮至水乾),半夏(用湯泡七次,二兩重),南星(炮製一兩重),烏蛇(用酒浸泡一夜,去除骨頭,烘烤),白附子(炮製,半兩重),雄黃(一錢重,另行研磨),白礬(一兩重),蜈蚣(半條,去除頭足,烘烤),硃砂(一錢半重,另行研磨),麝香(三錢重,另行研磨),白殭蠶(一兩半重,炒至微焦,去除絲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