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9)

1. 【血餘散】

治吐血,衄血。

少年發燒存性,為末,米飲調下二錢。衄血,以少許吹入鼻中。

一方,治牙齒縫出血,陰氣鬱。

白話文:

治療吐血,鼻血。

青少年發燒時,可以將藥材保存其原有性質,研磨成粉末,用米湯送服兩錢。對於鼻血,可以用少量的藥粉吹入鼻孔中。

另有一方,用於治療牙縫出血,因陰氣鬱結所致。

四物湯加牛膝、香附、生甘草、側柏葉,煎服。

白話文:

在四物湯中加入牛膝、香附、生甘草和側柏葉,煎煮服用。

2. 【補心湯】

治吐血發熱,咳嗽,胸前作痛,頭目昏眩。

川芎,當歸,生地,芍藥(炒),桔梗,乾葛,陳皮,前胡,紫蘇(各一錢),半夏(一分),枳殼(五分),茯苓(七分),甘草,木香(各三分)薑三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川芎、當歸、生地黃、炒芍藥、桔梗、乾葛、陳皮、前胡、紫蘇各一錢,半夏一分,枳殼五分,茯苓七分,甘草、木香各三分,薑三片,大棗二枚,水煎服。

一方,有人參,無木香,即茯苓補心湯。

白話文:

這裡有一種方劑,裡面有人參,但沒有木香,就是茯苓補心湯。

3. 【治吐血癆疾方】

當歸(八分),黃芩(一錢),梔子(炒黑,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,藕節(一錢半),前胡(八分),貝母(八分),芍藥(八分),白朮(五分),知母(蜜炒,八分),麥冬(去心,八分),陳皮(八分),生地(五分),茯苓(五分),阿膠(炒,一錢),沙參(八分),桑白皮(蜜炒,八分),水煎。

白話文:

當歸八分,黃芩一錢,梔子炒黑一錢半,甘草五分,藕節一錢半,前胡八分,貝母八分,芍藥八分,白朮五分,知母蜜炒八分,麥冬去心八分,陳皮八分,生地五分,茯苓五分,阿膠炒一錢,沙參八分,桑白皮蜜炒八分,水煎。

4. 【三黃補血湯】

治初見及血去過多者。

熟地(一錢),生地,牡丹皮,黃連,柴胡(各五分),歸身,川芎(各七分半),升麻,白芍(各二錢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熟地黃(一錢),生地黃、牡丹皮、黃連、柴胡(各五分),當歸身、川芎(各七分半),升麻、白芍(各二錢),以上各藥材以水煎服。

5. 【是齊白朮散】

治積熱,吐血,咳血。若因飲食過度,負重傷胃而吐血者,最宜服之。惟忌食熱面、煎爆、一切發風之物,神效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內熱積聚而引起的嘔吐出血、咳嗽吐血。如果因為飲食過量,負擔太重而損傷胃而導致嘔吐出血,最適合服用這個藥方。但要忌食熱麵食、煎炸食物和所有能引發口瘡的食物,效果很好。

白朮(二兩),人參(去蘆),白茯(去皮),黃耆(蜜浸,炒,一兩),柴胡(二錢半),山藥,百合(去心。各七錢半),甘草(炙,五錢),前胡(去蘆,二錢半)

上每服三錢,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白朮(兩百公克),人參(去除蘆頭),白茯苓(去除外皮),黃耆(用蜂蜜浸泡,炒過,一百公克),柴胡(二十五公克),山藥,百合(去除花蕊,各七十五公克),甘草(炙烤過,五十公克),前胡(去除蘆頭,二十五公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