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0)

1. 【加味理中湯】

治飲酒傷胃,遂成吐血。

乾薑(炮),人參,白朮(各二兩),乾葛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
上每服三錢,水一鍾,煎七分,食遠溫服。

白話文:

乾薑(炮製過),人參,白朮(各二兩),乾葛,甘草(炙製過。各半兩)

2. 【雞蘇散】

治勞傷肺經,唾內有血,咽喉不利。

薄荷,黃耆,生地,阿膠,貝母(去心),白茅根(各一兩),麥冬(去心),桔梗,甘草(炙。各半兩)上每服四錢,水一鍾,薑三片,煎服。

白話文:

薄荷、黃耆、生地、阿膠、貝母(去掉果核)、白茅根(各一兩),麥冬(去掉果核)、桔梗、生甘草(烤過的。各半兩)。每次取四錢藥材,加水一碗,薑三片,煎煮後服用。

3. 嘔血

一方,先噁心,而嘔出成升碗者,是多因怒氣逆甚所致。用四物湯加炒梔子,入童便,薑汁少許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有一種情況,先是感到惡心,隨後嘔吐出大量物質,這大多是因為生氣過度導致氣逆所引起的。治療時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炒梔子,加入童便和少量薑汁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一方,治嘔血吐血。用韭汁、童便、薑汁、鬱金飲之,其血自清。

一方,治怒氣逆甚而嘔血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方子,用於治療嘔血和吐血。使用韭菜汁、童子尿、薑汁和鬱金混合服用,血液自然會變得清潔。

另一個方子,用於治療因怒氣過盛導致的嘔血。

栝蔞子,生地黃,桔梗,通草,牡丹皮(各等),水煎服。

一方,治連日大吐血,嘔血,昏弱至急,不食。

白話文:

栝蔞子、生地黃、桔梗、通草、牡丹皮(各等分),加水煎服。

當歸(一錢二分),白芍(一錢),生地(一錢),南芎(八分),白朮(一錢),陳皮(八分),甘草(五分),梔子(一錢),茯苓(一錢),有熱加黃芩。脅痛加枳殼、青皮。水煎,入童便,溫服。

白話文:

當歸(12公克),白芍(6公克),生地黃(6公克),川芎(4公克),白朮(6公克),陳皮(4公克),甘草(3公克),梔子(6公克),茯苓(6公克),如果患者有發熱的症狀,就加入黃芩。如果患者有脅痛的症狀,就加入枳殼和青皮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,加入童便,溫熱後服用。

4. 【活血化痰湯】

治痰中見血。

白朮(炒),當歸(酒製),白芍(炒。各五錢),牡丹皮(一錢二分),貝母,麥冬,枸杞子(各一錢),黃芩(炒,八分),甘草(炒,二分),青皮(四分),桃仁(炒,去皮、尖),山梔(炒黑),桔梗(各一錢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  1. 白朮(炒)

  2. 當歸(酒製)

  3. 白芍(炒)

  4. 牡丹皮

  5. 貝母

  6. 麥冬

  7. 枸杞子

  8. 黃芩(炒)

  9. 甘草(炒)

  10. 青皮

  11. 桃仁(炒,去皮、尖)

  12. 山梔(炒黑)

  13. 桔梗

上述藥物以水煎服。

5. 衄血

血熱妄行,從鼻出者,是治法與吐血同。

6. 【生地黃散】

治鬱熱衄血,或咯血,皆治之。

枸杞子,柴胡,黃連,地骨皮,梔子(炒),天冬,白芍,甘草,黃芩,黃耆,生地,熟地,下血,加地榆。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枸杞子:補益肝腎、明目護眼。

  • 柴胡:疏肝解鬱、退燒止痛。

  • 黃連: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。

  • 地骨皮:滋陰清熱、涼血止血。

  • 梔子(炒):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、消腫止痛。

  • 天冬:滋陰生津、清肺止咳。

  • 白芍:養血柔肝、緩解疼痛。

  • 甘草:補氣和中、緩解疼痛。

  • 黃芩: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。

  • 黃耆:補氣健脾、益氣升陽。

  • 生地:滋陰涼血、養陰清熱。

  • 熟地:補氣益血、滋陰續液。

  • 下血:指大便出血。

  • 地榆:清熱涼血、止血止痢。

將這些中藥材用水煎服,即可治療大便出血的症狀。如症狀嚴重,可加地榆以增強止血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