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4)

1. 【黃連散】

治腸風下血,疼痛不止。

黃連,雞冠花,貫眾,大黃,烏梅(各一兩),甘草(炙,五錢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溫湯調下,日三四次。

白話文:

黃連、雞冠花、貫眾、大黃、烏梅(各 60 公克),甘草(炙,30 公克)

2. 【止血散】

治腸風下血,或在糞前,或在便後。在便前者,其血近腎,肝血也。在便後,其血遠心,肺血也。此藥並主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腸道出血,有的出現在大便之前,有的出現在大便之後。出現在大便之前的血液,接近腎臟,屬於肝臟的血液。出現在大便之後的血液,距離心臟較遠,屬於肺部的血液。這個藥方都可以治療這些症狀。

皂角刺(燒灰,二兩),核桃仁(去皮),破故紙(炒),槐花(炒,三兩半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米飲調下,酒調亦可。

白話文:

皁角刺(燒成灰,二兩),核桃仁(去掉外殼),破故紙(炒過),槐花(炒過,三兩半)

3. 【平補地榆湯】

治結陰便紅。

白朮,陳皮,茯苓,厚朴(薑製),葛根(各五分),地榆(七分),乾薑,甘草(炙),當歸,神麯(炒),白芍,人參,益智仁(各四分),蒼朮,升麻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白朮、陳皮、茯苓、厚朴(用薑汁製過)、葛根(各五分一兩),地榆(七分一兩),乾薑、甘草(煨過)、當歸、酒麴(炒過)、白芍、人參、益智仁(各四分一兩),蒼朮、升麻(各一錢)。

水二鍾,薑三片,棗二枚煎,食前服。寒者加附子三分。

治腸風下血,或在糞前糞後秘方。

白話文:

用水兩杯,生薑三片,大棗兩顆煎煮,飯前服用。體寒的人加附子三分。

治療腸風下血,或便血在大便之前或之後的秘方。

川芎,黃柏,黃連,梔子,芩(各一錢),當歸,芍藥,熟地,地榆(各八分),苦參(七分),槐角,側柏葉(八分),每服七錢,水煎,空心連進三四服。

白話文:

川芎、黃柏、黃連、梔子、芩(各一錢),當歸、芍藥、熟地、地榆(各八分),苦參(七分),槐角、側柏葉(各八分),每次服七錢,用清水煎煮,在空腹時連續服用三、四次。

4. 【胃風湯】

治大人小兒風冷,乘虛客於腸胃,米穀不化,泄瀉注下,腹脅虛滿,腸鳴㽲痛。

白話文:

治療成人和小兒因風寒侵襲腸胃,導致食物消化不良,出現腹瀉,腹部脹滿,腸道發出響聲並伴有疼痛。

白朮,白芍,川芎,人參,當歸,肉桂,茯苓

白話文:

  • 白朮: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化痰的功效,常用於脾胃虛弱、水濕停滯等症。

  • 白芍:具有養陰斂陽、清熱涼血、緩解疼痛的功效,常用於肝鬱化火、月經不調、痛經等症。

  • 川芎: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血瘀引起的頭痛、月經不調、閉經等症。

  • 人參:具有補氣固脫、益氣生津、安神益智的功效,常用於元氣虧虛、體虛乏力、心悸心慌等症。

  • 當歸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血虛證、月經不調、痛經等症。

  • 肉桂:具有溫陽散寒、活血化瘀、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寒證引起的腹痛、腹瀉、月經不調等症。

  • 茯苓: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寧心的功效,常用於水腫、小便不利、脾虛腹瀉、心悸失眠等症。

每服四錢,粟米百餘粒,水煎。

又方,治腸胃濕毒,下如豆汁,或下瘀血。腹痛加木香。

治虛風證能食,麻木,牙關緊搐,目內瞤,或胃風面腫。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四錢,加上一百多粒小米,用水煎煮。

另一個處方,用於治療腸胃濕毒,排出物像豆汁,或者排出瘀血。如果伴有腹痛,可以加入木香。

用於治療虛風症狀,如能正常進食,出現麻木,牙關緊閉抽搐,眼睛不自主跳動,或是因胃風引起的面部浮腫。

白芷(一錢二分),升麻(二錢),葛根(一錢),蒼朮(一錢),甘草(一錢半),柴胡,藁本,羌活,黃柏,草豆蔻(各三分),蔓荊子(一分),當歸,麻黃(各五分,不去節)

上水一鍾半,薑三片,棗二枚,煎服。

白話文:

白芷(6公克),升麻(12公克),葛根(6公克),蒼朮(6公克),甘草(9公克),柴胡、藁本、羌活、黃柏、草豆蔻(各1.8公克),蔓荊子(0.6公克),當歸、麻黃(各3公克,不去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