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自汗

氣虛。屬濕與熱痰病,亦有汗。汗乃心之液,自汗之症,未有不因心腎俱虛而得者。禁用半夏。

治方

人參,黃耆,少加桂枝,陽虛者入附子亦可,須用酒煮之。

白話文:

自汗的原因是氣虛。這種情況通常跟體內濕氣、熱氣或痰濁有關,也會導致流汗。汗是心臟的液體,自汗這種症狀,沒有不是因為心臟和腎臟都虛弱而引起的。治療時禁用半夏這種藥材。

治療方法:

使用人參、黃耆,少量加入桂枝,如果屬於陽虛體質,可以加入附子,這些藥材必須用酒來煮。

2. 【撲汗法】

用牡蠣、麩皮、麻黃根、藁本、糯米、防風、白芷為末,撲之。

白話文:

將牡蠣、麩皮、麻黃根、藁本、糯米、防風、白芷磨成粉末,然後用這些粉末撲在身上。

3. 【黃耆白朮湯】

治自汗陽虛。

黃耆(二錢半),人參(一錢),白朮(麩炒,二錢),甘草(炙,五分),當歸(八分),浮小麥(一撮)上水一鍾半煎,食遠溫服。忌五辛物。

白話文:

【黃耆白朮湯】

這個方子是治療因為陽氣虛弱而引起的自汗。

藥材組成包含:黃耆(二錢半),人參(一錢),白朮(用麩皮炒過,二錢),炙甘草(五分),當歸(八分),浮小麥(一小撮)。將以上藥材加一碗半的水煎煮,在飯後溫熱服用。服用期間要忌食蔥、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
4. 【玉屏風散】

防風(一兩),黃耆(一兩),白朮(二兩)

上每服三兩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每服用三兩的藥材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5. 【安胃湯】

治胃熱。食後復助其火,汗出如雨。

五味子,生甘草,炙甘草,烏梅,黑棗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【安胃湯】

這個藥方是治療胃部發熱的。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吃完東西後,反而會幫助胃火更加旺盛,導致大量出汗,像下雨一樣。

藥方內容包含:五味子、生的甘草、炙過的甘草、烏梅、黑棗,將這些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