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四 (3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2)

1. 【木香散】

小兒盤腸氣痛不已,面手冷,日夜啼叫,屎如米泔。

川楝子(十個,去皮核,巴豆三十五個,去皮,同炒,令豆黃。青豆不用),木香,使君子肉,玄胡索,茴香(各錢)

上為末,空心用清米飲調下,量兒大小與服。

白話文:

小孩因為腸絞痛而疼痛不止,臉色和手腳冰冷,日夜哭鬧不停,大便像米湯一樣稀薄。

藥材包含:川楝子(十個,去除外皮和果核),巴豆(三十五個,去皮,和川楝子一起炒過,使巴豆呈現黃色。青豆則不用),木香,使君子肉,玄胡索,茴香(各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在空腹時用清淡的米湯調和後服用,依據小孩的年齡大小給予適當的劑量。

2. 【瀉青丸】

治小兒肝經風熱,目赤腫痛。兼治肝經實熱,手尋衣領亂捻物,目直視不搐,得心熱則搐,身反折強,直目連扎,或臟腑飧泄,諸藥不止,脾虛肝盛。

當歸,龍膽草,川芎,山梔,大黃(紙裹煨),羌活,防風(各二錢半)

上煉蜜為丸,竹葉沙糖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瀉青丸】

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兒肝經有風熱的狀況,像是眼睛紅腫疼痛。它也能處理肝經實熱的問題,這時孩子會出現手一直抓著衣領或亂捻東西、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、不會抽搐,但如果心裡煩躁發熱就會抽搐,身體會向後彎折僵硬、眼睛會一直眨個不停,或是腹瀉不止,吃其他藥都沒效,這是因為脾胃虛弱、肝氣過盛所導致的。

藥方組成:當歸、龍膽草、川芎、山梔子、大黃(用紙包起來煨烤過)、羌活、防風,每種藥材各取二錢半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用蜂蜜煉製成藥丸,以竹葉和紅糖煮的湯送服。

3. 【八正散】

治小兒心經蘊熱,臟腹秘結,小便淋澀。見淋門。

一方,小兒癖病。

水紅花子(炒,二錢),大黃,朴硝,山梔子,子石灰

上用酒酵一塊共搗,和為膏。用青綿布攤貼,外用熱湯瓶熨,以手帕勒之,三日後揭看,肉黑是效。

一方,小兒癖病。

立秋後取蝦蟆去頭足腹肚,油塗,合仰瓦上,火炙之,令熟。自四五個,積自下。

一方,治小兒木舌,舌腫硬不和軟者是。又重舌者,舌下生舌。二者皆是熱病。

百草霜,芒硝,滑石

上為末,酒調敷。

一方,治小兒吐蛔蟲,以苦楝根為君,佐以二陳湯,煎服。

冬月吐蛔,多是胃寒胃虛所致,錢氏白朮散加丁香二粒,服。

一方,小兒夜啼。

人參,黃連(各一錢)甘草(炙,五分),入竹葉(二十片),姜一片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【八正散】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小兒心經有熱,導致肚子脹滿便秘,小便不順暢的病症。詳細情況可以參考淋門的相關說明。

另一個方子,治療小兒肚子裡有硬塊的病症:

用水紅花子(炒過,八克)、大黃、朴硝、山梔子、子石灰。把這些藥材和一塊酒酵一起搗爛,做成藥膏。然後用青色棉布攤平,把藥膏貼在患處,外面用熱水袋熨燙,用手帕固定住,三天後打開看,如果貼藥的皮膚變黑就表示有效。

另一個方子,也是治療小兒肚子裡有硬塊的病症:

立秋以後,抓取蟾蜍,去除頭、腳和內臟,用油塗抹蟾蜍全身,然後放在仰放的瓦片上,用火烤熟。一次吃四五個,堆疊著吃下去。

另一個方子,治療小兒木舌,也就是舌頭腫脹僵硬不能柔軟活動的病症。還有重舌,也就是舌頭下面又長出一個舌頭的病症。這兩種情況都是熱病引起的。

用百草霜、芒硝、滑石,把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另一個方子,治療小兒吐蛔蟲,用苦楝根作為主要藥材,再搭配二陳湯,煎煮後服用。

冬天吐蛔蟲,多半是胃寒胃虛引起的,可以用錢氏白朮散,加上兩粒丁香,一起服用。

另一個方子,治療小兒夜間啼哭:

用人參(四克)、黃連(四克)、甘草(炙過,二克)、竹葉(二十片),加上一片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