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44)
卷一 (44)
1. 【上清散】
治因風頭痛,眉骨痛,眼眶痛,不可忍者。
川芎,鬱金,白芍,荊芥,薄荷,芒硝(各一錢半),乳香,沒藥(各五分),片腦(一分半)
上為細末,每服一字,鼻內搐之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痛,包括眉骨痛、眼眶痛,痛到難以忍受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是:川芎、鬱金、白芍、荊芥、薄荷、芒硝(各一錢半),乳香、沒藥(各五分),片腦(一分半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少量(一字,約為一指甲蓋大小),將藥粉吸入鼻腔。
2. 【菊花散】
治風熱上攻,頭痛不止。
石膏,菊花,防風,旋覆花,枳殼,蔓荊子,甘草,羌活(各一錢半)
上水二鍾,煎至七分,食遠熱服,加生薑五片。
白話文:
治療因風熱侵襲而引起的頭痛不止。
使用石膏、菊花、防風、旋覆花、枳殼、蔓荊子、甘草、羌活(各一錢半)。
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,煎煮至剩七分,在飯後稍遠時趁熱服用,並加入生薑五片。
3. 【天香散】
治年久頭風頭痛不愈者。
天南星,半夏(湯泡),川烏(去皮),白芷(各等)
上每服四錢,水煎,入薑汁半酒鍾,食遠溫服。
一方,治控腦沙頭痛,用絲瓜藤燒存性,研二錢,酒調服。
白話文:
【天香散】
這個藥方是治療長期頭風、頭痛一直無法痊癒的人。
藥材包含:天南星、半夏(用熱水浸泡過)、川烏(去除外皮)、白芷,每種藥材的份量都相同。
使用方法:每次服用四錢的藥材,用水煎煮,加入半小酒杯的薑汁,在飯後稍微溫熱的時候服用。
另外有一個藥方,是治療像腦袋被沙子塞住一樣的頭痛,使用絲瓜藤燒成灰,磨成粉末二錢,用酒調和後服用。
4. 【九龍丸】
治男女八般頭風,一切頭痛。
川芎,石膏,白芷,川烏,半夏,南星(各半兩),加細辛、全蠍。
上為末,韭汁為丸梧子大。每五十丸,茶清下。
白話文:
【九龍丸】
治療男女各種原因引起的頭風,以及各種頭痛。
使用川芎、石膏、白芷、川烏、半夏、南星(各半兩),再加上細辛和全蠍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韭菜汁和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茶水送服。
5. 【順氣和中湯】
即調中益氣湯。治氣虛頭痛,升陽補氣。亦治氣血雙虛頭痛。
黃耆(一錢半),人參(一錢),甘草(二分),白朮,陳皮,當歸,芍藥(各五分),升麻,柴胡(各三分),加細辛、蔓荊子、川芎(各三分。)
上作一劑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就是調中益氣湯。可以用來治療因氣虛引起的頭痛,有升陽、補氣的功效。也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引起的頭痛。
藥材包含:黃耆(一錢半),人參(一錢),甘草(二分),白朮、陳皮、當歸、芍藥(各五分),升麻、柴胡(各三分),再加入細辛、蔓荊子、川芎(各三分)。
以上藥材作為一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6. 【半夏白朮天麻湯】
治脾胃症,已經疏風丸下二三次,原證不瘳,增以吐逆,痰唾稠黏,眼黑頭旋,目不敢開,頭苦痛如裂,四肢厥冷,不得安臥,此氣虛頭痛也。又治痰作眩暈夾氣虛者,兼治痰厥頭痛。
黃柏(二分),乾薑(三分),澤瀉,茯苓,天麻,黃耆,人參,蒼朮(各五分),神麯(炒),白朮(各一錢),麥芽(炒),半夏,陳皮(各一錢)
上每服五錢,姜三片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治療脾胃方面的疾病,之前已經服用過疏風丸兩三次,原來的症狀沒有好轉,反而增加了噁心嘔吐,吐出的痰液濃稠黏膩,眼睛發黑、頭暈目眩,眼睛不敢睜開,頭痛劇烈像要裂開一樣,四肢冰冷,無法安穩睡覺,這是因為氣虛引起的頭痛。這個藥方也治療因為痰液引起的眩暈,同時又夾雜著氣虛的情況,也能治療因痰阻引起的頭痛。
藥方組成:黃柏(二分),乾薑(三分),澤瀉、茯苓、天麻、黃耆、人參、蒼朮(各五分),炒過的六神麯、白朮(各一錢),炒過的麥芽、半夏、陳皮(各一錢)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五錢,加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