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一 (44)
卷一 (44)
1. 【上清散】
治因風頭痛,眉骨痛,眼眶痛,不可忍者。
川芎,鬱金,白芍,荊芥,薄荷,芒硝(各一錢半),乳香,沒藥(各五分),片腦(一分半)
上為細末,每服一字,鼻內搐之。
白話文:
川芎、鬱金、白芍、荊芥、薄荷、芒硝(各 1.5 公克),乳香、沒藥(各 0.5 公克),片腦(0.15 公克)
2. 【菊花散】
治風熱上攻,頭痛不止。
石膏,菊花,防風,旋覆花,枳殼,蔓荊子,甘草,羌活(各一錢半)
上水二鍾,煎至七分,食遠熱服,加生薑五片。
白話文:
石膏:15克
菊花:15克
防風:15克
旋覆花:15克
枳殼:15克
蔓荊子:15克
甘草:15克
羌活:15克
3. 【天香散】
治年久頭風頭痛不愈者。
天南星,半夏(湯泡),川烏(去皮),白芷(各等)
白話文:
天南星、半夏(在熱水中浸泡)、川烏(去除外皮)、白芷(各等分)。
上每服四錢,水煎,入薑汁半酒鍾,食遠溫服。
一方,治控腦沙頭痛,用絲瓜藤燒存性,研二錢,酒調服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煎煮,加入半杯薑汁,飯後一段時間趁溫熱服用。
另一個方子,治療腦部受風引起的頭痛,使用燒存性的絲瓜藤,研磨成二錢,用酒調和後服用。
4. 【九龍丸】
治男女八般頭風,一切頭痛。
川芎,石膏,白芷,川烏,半夏,南星(各半兩),加細辛、全蠍。
上為末,韭汁為丸梧子大。每五十丸,茶清下。
白話文:
川芎、石膏、白芷、川烏、半夏、南星各半兩,再加入細辛、全蠍。
5. 【順氣和中湯】
即調中益氣湯。治氣虛頭痛,升陽補氣。亦治氣血雙虛頭痛。
白話文:
就是調中益氣湯。用來治療氣虛引起的頭痛,有提升陽氣和補氣的功效。也適用於氣血兩虛所導致的頭痛。
黃耆(一錢半),人參(一錢),甘草(二分),白朮,陳皮,當歸,芍藥(各五分),升麻,柴胡(各三分),加細辛、蔓荊子、川芎(各三分。)
上作一劑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-
黃耆一錢半
-
人參一錢
-
甘草二分
-
白朮五分
-
陳皮五分
-
當歸五分
-
芍藥五分
-
升麻三分
-
柴胡三分
-
細辛三分
-
蔓荊子三分
-
川芎三分
6. 【半夏白朮天麻湯】
治脾胃症,已經疏風丸下二三次,原證不瘳,增以吐逆,痰唾稠黏,眼黑頭旋,目不敢開,頭苦痛如裂,四肢厥冷,不得安臥,此氣虛頭痛也。又治痰作眩暈夾氣虛者,兼治痰厥頭痛。
白話文:
治療脾胃病症的病人,已經服用過疏風丸二三次了,原來的症狀沒有好轉,還增加了嘔吐和反胃、痰液唾液又稠又黏、眼前發黑頭暈、眼睛不敢睜開、頭痛劇烈如同頭要裂開一樣、四肢冰冷,無法安穩入睡,這是氣虛引起的頭痛。另外還治療過痰液引起的眩暈夾雜氣虛的病人,同時治療痰厥引起的頭痛。
黃柏(二分),乾薑(三分),澤瀉,茯苓,天麻,黃耆,人參,蒼朮(各五分),神麯(炒),白朮(各一錢),麥芽(炒),半夏,陳皮(各一錢)
上每服五錢,薑三片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-
黃柏(四公克)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除煩的作用。
-
乾薑(六公克):具有溫中散寒、回陽通脈的作用。
-
澤瀉(十公克):具有利尿消腫、清熱祛濕的作用。
-
茯苓(十公克):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的作用。
-
天麻(十公克):具有熄風止痙、化痰通竅的作用。
-
黃耆(十公克):具有補氣固表、益氣生津的作用。
-
人參(十公克):具有補氣生津、益氣固脫的作用。
-
蒼朮(十公克):具有燥濕健脾、祛風散寒的作用。
-
神麯(炒)(二公克):具有健脾消食、化痰止瀉的作用。
-
白朮(二公克):具有健脾燥濕、益氣補虛的作用。
-
麥芽(炒)(二公克):具有消食化積、健脾開胃的作用。
-
半夏(二公克):具有化痰止嘔、降逆平喘的作用。
-
陳皮(二公克):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