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2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8)

1. 【人參白虎湯】

治上消。見傷寒門。

2. 【豬肚丸】

治中消。

黃連(五兩),麥冬,知母,栝蔞(各四兩),茯神(四兩)

白話文:

黃連(250公克),麥冬、知母、栝蔞(各200公克),茯神(200公克)

上為末,入雄豬肚內縫之蒸熟,乘熱於石臼內杵爛,如干,加煉蜜為丸梧子大。每服百丸,食後米飲下,可以清心止渴。

白話文:

將藥搗碎成粉末,放入豬肚裡縫好,蒸熟後趁熱在石臼中搗爛,如果太乾,可以加煉過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一百丸,飯後以米湯送服,可以清心止渴。

3. 【調胃承氣湯】

治中消。

大黃(四兩,去皮,清酒洗),甘草(二兩,炙),芒硝(半升)

上銼,每服臨期斟酌多少,先煮二味熟,去渣,下芒硝,再煮二三沸,以利為度,未利再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大黃(四兩,去皮後,用清酒洗淨)

  • 甘草(二兩,經過炙烤處理)

  • 芒硝(半升)

4. 【六味地黃丸】

治下消。見虛損門。

5. 【栝蔞丸】

治消渴。用栝蔞根薄切,用人乳汁拌蒸,竹瀝拌曬,為末,煉蜜為丸彈子大,噙化,或丸小丸,每服百丸,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治療消渴症。使用栝蔞根切成薄片,用人乳汁拌勻後蒸熟,再用竹瀝拌勻曬乾,研磨成細末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大如彈子大小的丸藥,含服融化。或者製成小丸藥,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米湯送服。

6. 【忍冬丸】

治消渴既愈之後,須預防發癰疽之患。用忍冬草不拘多少,根莖花葉皆可用,置瓶罐內,用無灰好酒浸,以糠火煨一宿,曬乾,入甘草少許,研為細末,以所浸酒打麵糊為丸梧子大,每服一百丸,溫酒米飲任下。

白話文:

在糖尿病治癒後,應預防發生膿腫的併發症。使用忍冬草不限分量,根、莖、花、葉都可以使用。將其放入瓶子或罐子中,用無灰的優質酒浸泡一晚,然後曬乾。加入少量的甘草,研磨成細末,再用浸泡過的酒打入麵糊中,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100丸,用溫酒或米湯送服。

7. 【麥門冬飲子】

治膈消胸滿心煩,津液短少,消渴。

五味子(五分),知母(一錢),甘草(炙,三分),栝蔞仁(五分),人參(一錢),乾葛(五分),生地黃(八分),茯苓(七分),麥冬(一錢)上水二鍾,竹葉十四片,煎一鍾,溫服。

白話文:

五味子(五分)、知母(一錢)、甘草(炙,三分)、栝蔞仁(五分)、人參(一錢)、乾葛(五分)、生地黃(八分)、茯苓(七分)、麥冬(一錢)用水二碗煎至一碗,溫服。

8. 【清心連子飲】

治渴而小便濁,或澀。見白濁門。

9. 【六一散】

又名神白散。治真陰素被虛損,多服金石等藥,或嗜炙爆咸物,遂成消渴。用溫水調服,或大渴飲冷者,新汲水調尤妙。

白話文:

又名神白散。治療因真正陰液素來虛耗虧損,多服金石類的藥物,或是嗜好燒烤、辛辣或鹹味的食物,最終形成消渴症。用溫水調勻服用,或在非常口渴時喝冷水,剛從井裡汲取的新水調配服用效果尤其好。

10. 【三黃丸】

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,消渴不生肌肉,婦人帶下,手足發寒熱者。

春三月,黃芩(四兩),大黃(二兩),黃連(四兩)

白話文:

春天三個月,黃芩(四兩)、大黃(二兩)、黃連(四兩)

夏三月,黃芩(六兩),大黃(一兩),黃連(一兩)

秋三月,黃芩(六兩),大黃(二兩),黃連(三兩)

冬三月,黃芩(二兩),大黃(五兩),黃連(三兩)

上三味,隨時加減,為細末,煉蜜丸如大豆大。每服五丸,日三服。不去,加七丸,服一月愈。

白話文:

夏天這三個月,用黃芩六兩,大黃一兩,黃連一兩。

秋天這三個月,用黃芩六兩,大黃二兩,黃連三兩。

冬天這三個月,用黃芩二兩,大黃五兩,黃連三兩。

以上三味藥,根據季節變化加減用量,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像大豆一樣大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丸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就增加到每次服用七丸,服用一個月就會痊癒。

11. 【加減錢氏白朮散】

治消渴不能食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,甘草(炙),枳殼(炒。各半錢)藿香(一錢),乾葛(二錢),木香,五味子,柴胡(各三分),上作一服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白術、白茯苓、甘草(炒過)、枳殼(炒過,各半錢)藿香(一錢)、乾葛(二錢)、木香、五味子、柴胡(各三分),上述藥材製成一劑藥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