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7)

1. 咳逆

氣逆也,氣自臍下直衝,上出於口而作聲之名也。古謂之噦,今謂之呃,乃胃寒所生,寒氣自逆而呃上也。有痰,有氣虛,有火,有因飲食太過,填塞胸中,而氣不得升降者,或有痰閉於上,火起於下,而氣不得伸越者。又有傷寒熱病,陽明內實,過期失下,清氣不得升,濁氣不得降,以致氣不宣通而發呃者,此皆實症也。

一方,治痰咳。

陳皮,半夏

上姜五片,水煎服。或以人參蘆煎湯吐之。

白話文:

咳逆,就是氣逆的現象。指的是氣從肚臍下方直衝而上,從口中發出聲音的一種病症名稱。古代稱之為「噦」,現在稱之為「呃」,大多是胃寒所引起的,寒氣從下逆行而向上衝而導致的。

咳逆的原因有多種,可能是因為有痰,可能是因為氣虛,也可能是因為有火氣,還可能是因為飲食過量,食物堆積在胸中,導致氣無法正常升降;或者是痰阻塞在上,火氣在下竄動,導致氣無法順暢運行。另外,也有可能是因為得了傷寒等熱病,陽明經脈內實,錯過了應該要瀉下的時機,導致清氣無法上升,濁氣無法下降,以致於氣不通暢而產生呃逆,這些都屬於實證。

有一個藥方,是治療痰咳的:

陳皮、半夏,加上五片生薑,用水煎服。或是用人參蘆煎湯來催吐。

2. 【人參白朮湯】

治氣虛不足咳逆。

人參,黃芩,柴胡,乾薑,梔子仁,甘草(炙。各兩半),白朮,防風,五味子,半夏(泡)上銼,每服四錢,姜三片,煎服。

一方,治陰火咳逆。

黃連,黃柏,滑石

上用水煎服,益原散亦可。

一方,治咳逆自利。

滑石,甘草,黃柏(炒),白芍,人參,白朮,陳皮

加竹瀝水,煎服。

白話文:

【人參白朮湯】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氣虛不足引起的咳嗽、氣逆。

使用人參、黃芩、柴胡、乾薑、梔子仁、炙甘草各二錢半,加上白朮、防風、五味子、泡過的半夏,一起切碎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另一個方子,是用來治療因為陰虛火旺引起的咳嗽、氣逆。

使用黃連、黃柏、滑石,用水煎煮後服用,也可以用益原散。

還有一個方子,是用來治療咳嗽、氣逆,同時伴隨腹瀉的。

使用滑石、甘草、炒過的黃柏、白芍、人參、白朮、陳皮,加入竹瀝水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3. 【橘皮竹茹湯】

治吐利後胃熱咳逆。

橘皮(一兩),竹茹(一兩半),甘草(炙,二兩),棗子(二十個),生薑(半兩),人參(半兩)上水十碗,煎至三碗,作三次,熱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嘔吐腹瀉後,因胃部有熱而引起的咳嗽、氣逆。

藥材包含:橘皮(一兩)、竹茹(一兩半)、炙甘草(二兩)、棗子(二十個)、生薑(半兩)、人參(半兩)。將以上藥材加入十碗水,煎煮至剩下三碗,分三次溫熱服用。

4. 消渴

上消者,肺也,多飲水而少食,大小便如常。中消者,胃也,多飲食而小便赤黃。下消者,腎也,小便頻數,濁淋如膏之狀。三消皆禁用半夏,脈洪大者生,微小者死。

治方

黃連末,天花粉末,人乳汁,藕汁,生地黃汁

上將三汁佐以薑汁,入蜜為膏,和二末,徐徐留舌上,以滾白湯少許送之。能食易飢者,加軟石膏、黃芩。小便頻數,或如膏者,加五味子、知母、黃柏、玄參。若泄瀉,先用白朮、白芍藥炒為末,調服,後服此藥。

一方,用繰絲湯飲之,如無繰絲湯,以繭殼煮湯代之。此物屬火,有陰之用,能瀉膀胱中相火,引氣上潮於口。天花粉消渴中神藥也。

白話文:

「消渴」這種病症,若發生在上焦,病位在肺,會一直想喝水但吃不下東西,大小便則和平常一樣。若發生在中焦,病位在胃,會吃很多東西,但小便會呈現紅黃色。若發生在下焦,病位在腎,會頻繁小便,且小便混濁像米漿一樣。這三種消渴症都不可以使用半夏這個藥材,脈搏強而有力者表示病情尚可存活,脈搏微弱細小者則表示病情危急。

治療方法:

使用黃連粉、天花粉,搭配人乳汁、藕汁、生地黃汁。

將上述三種汁液加入薑汁和蜂蜜,熬製成膏狀,再將黃連粉和天花粉加入攪拌均勻,慢慢地含在舌頭上,然後用少量滾燙開水送服。如果食量大且容易感到飢餓,可以加入軟石膏和黃芩。如果小便次數頻繁或像米漿一樣混濁,則可以加入五味子、知母、黃柏、玄參。如果出現腹瀉,則先服用炒過的白朮和白芍藥粉末調和服用,然後再服用此藥。

另一種方法,使用煮過絲的湯汁服用,如果沒有煮絲的湯汁,則用蠶繭煮湯代替。這種蠶繭屬於火性,但有滋陰的作用,可以將膀胱中的相火瀉掉,並引導氣往上達到口部。天花粉是治療消渴病的神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