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諸瘡

癰疽,只是熱勝血,陰陽相滯而生。中年以後,不宜有此病。《脈訣》曰:癰疽浮數,惡寒發熱,若有痛處,癰疽所發。脈數,發熱而痛者陽,不數、不熱、不痛者陰。瘡發癰之脈,弦洪相搏,細沉而直,肺肝俱數。

白話文:

癰疽是熱氣過剩、血液不足,陰陽氣血相互阻滯而形成的。中年以後,不應該得這種病。《脈訣》中說:癰疽的脈搏浮而數,同時畏寒發熱,並且如果身體某處有疼痛,那就是癰疽發作了。脈搏數,有發熱和疼痛現象的,是陽證;脈搏不數,不發熱,也不疼痛的,是陰證。瘡癤、癰疽的脈搏,弦脈、洪脈互相搏擊,細而沉,直而有力,肺臟和肝臟的脈搏都數。

2. 【真人活命飲】

治一切癰疽,惡瘡,惡候,發背,發腦,發髭,髮鬢,發脅,髮乳,癤毒,騎馬肚癰,腿癰,氣塊、血塊、面、目、手、足浮腫,俱治。

白話文:

治療各種癰疽、惡瘡、惡性瘡癤、背部、頭部、鬍鬚、鬢角、脅部、乳房的瘡癤、癤毒、騎馬摩擦後腹部長出的癰疽,腿上的癰疽,氣塊、血塊、面、目、手、足浮腫等疾病,均可治療。

穿山甲(三片,蛤粉炒),天花粉(一錢),甘草節乳香白芷赤芍,貝母(各一錢),防風(七分),沒藥,皂角刺(各五分),歸尾(酒洗),陳皮(各錢半),金銀花(三錢)

白話文:

穿山甲(三片,與蛤粉炒過),天花粉(一錢),甘草節,乳香,白芷,赤芍,貝母(各一錢),防風(七分),沒藥,皁角刺(各五分),歸尾(用酒洗過),陳皮(各一錢半),金銀花(三錢)

上用金華酒鍾半,煎服,連進二三服。初覺腫毒加大黃木鱉子,潰後及虛老之人,去大黃、木鱉子,加生黃耆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用半杯金華酒作為藥引,煎服,連續服用二至三次。如果一開始出現腫毒加劇的現象,則加入大黃、木鱉子,腫毒潰爛後及虛弱年老的人,則去除大黃、木鱉子,加入生黃耆,用清水煎服。

3. 【槐花酒】

治發背及一切疔瘡腫毒,不問已成未成,但焮痛者並治之。用槐花洗淨,微炒黃,乘熱入好酒二鍾,煎十餘沸,連服二三服即愈。乳癰尤好。

白話文:

治療發背及各種瘡腫毒瘡,無論是否已經形成,只要是疼痛的,都能治療。用槐花洗淨,微炒至微黃,趁熱加入兩鍾好酒,煎煮十幾沸,連服二三服即可痊癒。特別對乳癰有效。

4. 【拔毒疔蒼耳散】

蒼耳根莖苗子,燒灰為末,醋泔靛水和泥塗上,數次效。

5. 【忍冬藤酒】

治癰疽發背,初發不問何處。及婦人乳癰,常服此藥神效。

忍冬藤(即金銀花苗,五兩),生甘草節一兩,用沙罐內水二碗,煎至一碗,再入好酒一碗,再煎數沸,去渣。作三次溫服,一日服盡。如瘡重,一日煎兩劑服。取葉研爛,白酒調塗,四圍留口。

白話文:

忍冬藤(也就是金銀花苗,五兩),生甘草節一兩,用砂鍋內的水二碗,煎煮至剩一碗湯汁,然後加入好酒一碗,再次煎煮數沸,過濾掉渣。分三次溫熱服用,一天之內服完。如果瘡腫嚴重,一天煎煮兩劑服用。另外,取一些忍冬藤葉子搗爛成泥,用白酒調和後塗抹在患處,周圍留個出入口。

6. 【內疏黃連湯】

治瘡,皮色腫硬,發而嘔,大便燥結,脈洪實,以此微利之。

黃連,芍藥,當歸檳榔木香黃芩梔子薄荷桔梗甘草(各一兩),大黃(二兩半)上每服一兩,水一鍾半,生薑三片,煎服。

白話文:

黃連、芍藥、當歸、檳榔、木香、黃芩、梔子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(各一兩),大黃(二兩半),每次服用一兩,用一杯半水和三片生薑煎服。

7. 【益氣養榮湯】

治瘡潰後可常服,生肌。內不致生他患,甚好。

白朮(炒,二錢),人參陳皮香附甘草,白茯,熟地,貝母,當歸桔梗白芍(各一錢),如口乾,加五味子麥門冬。往來寒熱,加柴胡地骨皮。膿清,加黃耆。膿多加川芎白芷。肌肉生遲,加白蘞肉桂

白話文:

白朮(炒熟,二錢),人參,陳皮,香附,甘草,白茯苓,熟地黃,貝母,當歸,桔梗,白芍藥(各一錢),如果口乾,加上五味子、麥門冬。寒熱交替,加上柴胡、地骨皮。膿液清澈,加上黃耆。膿液多,加上川芎、白芷。肌肉生長緩慢,加上白芥子、肉桂。

上水一鍾半,煎至一鍾,看瘡在上下,食前後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