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三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7)

1. 【黃耆鱉甲散】

治虛勞客熱,肌肉消瘦,四肢煩熱,心悸,盜汗,減食,口渴,咳嗽有血者。見盜汗門。

白話文:

治療虛弱勞損引起的外感熱症,肌肉消瘦,四肢感到熱煩,心跳加快,夜間盜汗,食慾下降,口乾舌燥,咳嗽時帶有血絲的情況。可參見盜汗相關的治療方法。

2. 【男子精寒種子方】

肉蓯蓉(四兩),菟絲子,黃柏,知母(各二兩),麥冬,生地(各三兩),熟地黃,陳皮,五味子,甘草(炙。各一兩),茯苓,鹿角膏,杜仲,牛膝(各二兩),廣木香(五錢),茴香(炒),山茱萸(取肉,一兩)

上末,麵糊丸。每三十六丸,空心白酒送下。

白話文:

肉蓯蓉(160公克),菟絲子、黃柏、知母(各80公克),麥冬、生地(各120公克),熟地黃、陳皮、五味子、甘草(烤乾,各40公克),茯苓、鹿角霜、杜仲、牛膝(各80公克),廣木香(20公克),茴香(炒過)、山茱萸(取肉,40公克)

3. 【滋陰降火丸】

此方取天一生水,地二生火之意。藥力小而功用大,久服而取效多。此先賢王道之藥,無過於此。大能生精益血,升降水火。亦治自汗,盜汗,虛損尤妙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劑取用天一生水,地二生火之意。藥物藥力小,但功效卻很大,服用時間長了,療效很好。這是古代聖賢王道之藥中,沒有超過它的。它能生精益血,升降水火。還治療自汗、盜汗,尤其妙治虛損。

當歸(四兩,全用,酒浸三日,曬乾,切),白芍藥(四兩,酒浸一日夜,炒),川芎(南大者),南知母(去毛,同黃柏制),黃柏(八兩,酒浸二兩,鹽水浸二兩,人乳浸二兩,蜜水浸二兩),熟地黃(懷慶者,八兩,四兩同砂仁二兩,入苦酒二壺同煮酒干,去砂仁,四兩同茯苓二兩、苦酒二壺同煮,去茯苓)

白話文:

當歸(四兩,全用,浸泡於酒中三日,曬乾後切片),白芍藥(四兩,浸泡於酒中一天一夜後炒熟),川芎(使用生長於南方的較大品種),南知母(去除毛後,與黃柏一起以特殊方法處理),黃柏(八兩,用酒浸泡其中兩兩,用鹽水浸泡其中兩兩,用人乳浸泡其中兩兩,用蜜水浸泡其中兩兩),熟地黃(使用懷慶產的,八兩,其中四兩與砂仁二兩一起,放入苦酒二壺中煮至酒乾,除去砂仁後,再將另外四兩與茯苓二兩一起,放入苦酒二壺中煮至酒乾,除去茯苓)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梧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淡鹽湯下。作煎藥服,尤好。頭眩暈加玄參、天麻。酒多發渴加葛根、麥冬。有痰加前胡、天花粉。倦怠加白朮、茯苓。

白話文:

將蟬蛻研成細末,加入蜂蜜製成梧子大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時用淡鹽湯送服。用來煎藥服用,效果尤佳。如果是頭暈加玄參、天麻。喝酒引起的口渴加葛根、麥冬。有痰加前胡、天花粉。疲倦加白朮、茯苓。

4. 諸血

吐血,全是血出。是乃火載血上,錯經妄行,其脈必芤。身熱脈實者,難治;身涼脈微細者,易治。血證復下惡痢者,其邪易去。

白話文:

吐血,都是指所有的血液都吐出來了。這是由於火把血液帶到上面,運行錯誤而沒有章法,脈象必定強盛且有力。身體發熱、脈搏有力而紮實的,很難治療;身體發冷、脈搏微弱細小的,容易治療。吐血的症狀又伴有腹瀉痢疾的,其邪氣容易去除。

5. 【犀角地黃湯】

治吐嘔血,衄血通治。

犀角,生地黃,芍藥,牡丹皮(各等)

每服五錢,水煎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犀角、生地黃、芍藥、牡丹皮各適量,每服五錢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
一方,加麥門冬、炒黑梔子,或加芩連。面色痿黃,大便黑,尤宜。

白話文:

一方,加上麥門冬、炒黑梔子,或者加上黃芩、連翹。面色萎黃,大便呈黑色,更宜使用。

又方,童便一茶鍾,黃酒一小鐘,擂側柏葉投入。去渣溫服,非酒不能行血。惟嘔血、衄血不用酒,以水煎服。

一方,諸見血,童便飲三兩鍾,甚好。

白話文:

另一個方法,用一茶杯童子尿,一小杯黃酒,擂碎側柏葉投入。去掉渣滓溫熱服用,沒有酒就無法運行血液。只有嘔血、鼻出血不用酒,用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