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6)

1. 【調胃散】

治陰陽氣不和,三焦痞膈,五勞七傷,山嵐瘴氣,八般瘧疾,四時傷寒,頭目肢節疼痛,腹脹滿,嘔吐噁心,痰嗽,手足虛腫,五種膈氣,噎塞寒熱,水瀉諸痢,脾胃不和,飲食減少,並治。

白話文:

用於治療陰陽二氣不調和,三焦痞滿膈阻,五勞七傷,山區瘴氣,八種瘧疾,四時傷寒,頭目肢節疼痛,腹脹滿,嘔吐噁心,痰嗽,手足虛腫,五種膈氣,寒熱引起的噎塞,水瀉諸痢,脾胃不和,飲食減少等症狀。

藿香甘草(炙),陳皮(去白),厚朴(去皮薑製),半夏曲(每一兩用生薑三兩半制)上五味,各二兩同為細末。每服四錢,生薑三片煎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藿香、甘草(烤過的)、陳皮(剝掉白色部分)、厚朴(剝掉樹皮,用生薑製成)、半夏曲(每兩半夏曲用三兩半生薑來炮製)以上五種藥材,各取二兩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三片生薑煎煮,於飯前服用。

2. 【藿香安胃散】

治脾胃虛弱,不能飲食,嘔吐,不時腐氣。

藿香丁香人參(各二錢半),橘紅(五錢)

白話文:

藿香、丁香和人參各二錢半,橘紅五錢。

上銼,水二鍾,生薑三片,煎至一鍾,不拘時溫服。

3. 氣滯

手脈沉便知是氣,沉極則伏,澀弱難治,其或沉滑,氣兼痰飲。又曰:沉弦細動,皆氣痛症,心痛在寸,腹痛在關,下部在尺,脈象顯然。怒則氣上,喜則緩,驚則亂,恐則下,勞則耗,悲則急,思則結,皆能致疾,氣無補法,亦有當補者。

白話文:

手脈沉重、遲緩,知道是氣。沉到極點就伏而不見,脈搏澀弱,難以治療。如果脈搏沉滑,表示氣中有痰飲。又說:脈搏沉細動,都是氣痛的症狀。心痛在寸脈,腹痛在關脈,下部痛在尺脈,脈象很明顯。生氣則氣往上衝,高興則脈緩和,受驚則脈亂,恐懼則脈沉,勞累則脈耗散,悲傷則脈急促,思考則脈結,這些都能導致疾病。氣一般不採用補法,但也有應該補的時候。

4. 【蘇子降氣湯】

治虛陽上攻,氣不升降,上盛下虛,痰涎壅盛。

蘇子(一錢五分),厚朴陳皮半夏,官桂,前胡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蘇子(1.5錢),厚朴、陳皮、半夏、官桂、前胡(各1錢),甘草(0.5錢)

上水一鍾半,姜三片煎。

5. 【流氣飲子】

治男子婦人五臟不和,三焦氣壅,心胸痞悶,咽塞不通,腹脅膨脹,嘔吐不食,及上氣喘急,咳嗽痰盛,面目浮,四肢腫,大便秘結,小便不通。及治憂思太過,陰陽之氣鬱結不散,壅致成痰。又治腳氣腫痛,喘急腹脹,大便不通,及氣攻肩背脅肋走注疼痛。

白話文:

治療男性和女性的五臟不和諧、三焦氣體壅塞、心胸煩悶、咽喉阻塞不通、腹脅脹滿、嘔吐不吃東西,以及氣喘急促、咳嗽痰多、臉色浮腫、四肢腫脹、大便乾燥、小便不通。​並且治療憂思過度,陰陽之氣鬱結不散,阻滯形成痰。​另外還治療腳氣腫痛、呼吸急促、腹脹、大便不通,以及氣血攻入肩背、脅肋部位,引起疼痛。

紫蘇葉青皮當歸,芍藥,烏藥茯苓桔梗半夏川芎黃耆枳實(各七分),防風甘草陳皮木香,連皮大腹子(各五分)每七錢,姜三片,棗二枚,煎服。

白話文:

紫蘇葉、青皮、當歸、芍藥、烏藥、茯苓、桔梗、半夏、川芎、黃耆、枳實(各七分),防風、甘草、陳皮、木香、連皮大腹子(各五分),每次七錢,加入薑三片、棗二枚,煎服。

6. 【橘皮一物湯】

治諸氣攻刺,及感冒寒、暑、濕,初傷通用。凡酒食所傷,中脘痞塞悶亂,嘔吐吞酸,噯氣少食。

橘皮一兩,洗淨,新汲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