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5)

1. 【藿香安胃湯】

治胃氣不和,嘔吐不止。

藿香半夏厚朴蒼朮(各一錢),陳皮(二錢),甘草(六分)

白話文:

藿香、半夏、厚朴、蒼朮各一錢,陳皮二錢,甘草六分。

上水一盞半,姜五片,棗二枚煎。

2. 【烏沉湯】

治一切氣,除一切冷,調中補五臟,益精壯陽道,暖腰膝,去邪氣。治吐瀉轉筋,癥瘕疼痛,風水毒,冷風麻痹。又主中惡心腹痛,膀胱腎間冷氣攻衝,背膂俯仰不利,婦人血氣攻擊,心腹撮痛,並治之。

白話文:

可治療各種氣虛、各種因受寒所致的病症,調養中氣、補養五臟,增益精氣、壯陽道,溫暖腰膝、祛除邪氣,治療吐瀉、抽筋、各種癥瘕腫塊疼痛、風水毒、因受寒而致的麻木。還主治中毒性的腹痛、膀胱腎臟位置受到的冷氣衝擊、背脊和腰部屈伸不利、婦女血氣攻擊、心腹疼痛,都能治療。

天台烏藥(十兩),沉香(五兩),人參(三錢),甘草(四錢半)

白話文:

  • 天台烏藥(500公克)

  • 沉香(250公克)

  • 人參(15公克)

  • 甘草(22.5公克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用薑湯入鹽少許,食前調服。

3. 【益脾散】

和胃進食。

茯苓人參草果(煨),木香(煨),甘草(炙),陳皮厚朴,紫蘇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白茯苓、人參、草果(煨過)、木香(煨過)、甘草(烤過)、陳皮、厚朴、紫蘇(各等分)

上為末,大人三錢,小兒一錢,薑棗煎服。

4. 【歸脾湯】

治思慮過度,勞傷心脾,健忘怔忡,解鬱養脾陰。

白朮茯神黃耆龍眼肉酸棗仁(炒。各一兩),人參木香(各五錢),炙甘草(二錢半)

白話文:

  • 白朮:一種中藥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尿的功效。

  • 茯神:一種中藥,具有寧心安神、益氣健脾的功效。

  • 黃耆:一種中藥,具有補氣升陽、益氣固表的功效。

  • 龍眼肉:一種中藥,具有補血益氣、養心安神、滋補強身的功效。

  • 酸棗仁(炒):一種中藥,具有養心安神、斂汗止渴的功效。

  • 人參:一種中藥,具有大補元氣、補氣益血、健脾養胃、益氣補虛的功效。

  • 木香:一種中藥,具有理氣健胃、止瀉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炙甘草:一種中藥,具有補氣健脾、清熱解毒、緩急止痛的功效。

上銼,每服四錢,姜三片,棗一枚煎。

5. 【平胃散】

治脾胃不和,嘔吐酸水,胸膈痞滯。不美飲食,並治。

厚朴(去皮),陳皮(存白洗),生薑甘草(炙。各三兩),茅山蒼朮(米泔浸一宿,去皮曬乾,五兩),南京小棗(二百枚,去核)

白話文:

厚朴(去除外皮),陳皮(保留白色的內皮,洗淨),生薑,甘草(烤過的。各三兩),茅山蒼朮(用米湯浸泡一夜,去除外皮,曬乾,五兩),南京小棗(二百枚,去除果核)

上用水五升,煮乾,搗作餅子,曬乾再碾為末,每服二錢,鹽湯點服。如泄瀉加姜五片,烏梅二個去核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  1. 將五升水倒入鍋中,煮沸至全部乾枯。

  2. 將乾枯的物質搗碎成餅狀,放在陽光下曬乾。

  3. 將曬乾的餅狀物研磨成粉末。

  4. 每次服用二錢的粉末,用鹽湯送服。

  5. 如果腹瀉,可以加入五片生薑和兩個去核的烏梅,一起用水煎煮服用。

6. 【加料平胃散】

治脾胃不和,不思飲食,心腹脅肋脹滿刺痛,口苦無味,胸滿短氣,嘔噦噁心,噫氣吞酸,面色痿黃,肌體瘦弱,怠惰嗜臥,體重節痛,常多自利,或發霍亂,及五噎八痞,膈氣反胃,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用於治療脾胃不和,不願進食,心裡和腹部兩側疼痛,口腔發苦、沒有味道,胸口滿脹且呼吸急促,嘔吐並噁心反胃,打嗝並吞酸水,面色萎黃,身體消瘦,疲倦嗜睡,身體節節疼痛,經常腹瀉,或發生霍亂,以及五噎八痞、打嗝反胃等症狀,都可以服用此藥。

厚朴(制),橘皮(各五兩),蒼朮(泔浸炒,八兩),甘草茯苓(各二兩),人參(一兩)上銼,水二鍾,生薑三片,棗一枚,煎至一鍾,去滓溫服。

白話文:

厚朴、橘皮(各50克),蒼朮(用泔水浸泡後炒,80克),甘草、茯苓(各20克),人參(10克),以上藥物切碎,加入水2碗,生薑3片,大棗1枚,煮至1碗,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。

一方,如棗肉丸小豆大,每五十丸,薑湯下,空心常服。調氣暖胃,化宿食,消痰飲。闢風寒冷濕,四時非節之氣。

白話文:

將一味藥材,做成跟棗肉丸一樣小的小丸子,每次服用50丸,用生薑湯送服,空腹服用。這個藥方可以調理氣血,溫暖胃部,消化積食,消除痰飲。它還可以預防風寒濕邪,以及季節交替時的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