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《仁術便覽》~ 卷二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5)

1. 嘈雜

嘈雜是痰因火動,治痰為先。姜炒黃連、炒梔子、黃芩為君,南星、半夏、陳皮為佐,熱多加青黛。

一方,嘈雜,此乃食鬱有熱,炒梔子、黃連、枳實不可無。

一方,肥人嘈雜,二陳湯少加撫芎、蒼朮、白朮、梔子,姜五片,水煎服。

一方,眩暈嘈雜是火動其痰,又謂之心嘈。二陳湯加芩、連、梔子之類。

白話文:

嘈雜的感覺是因為體內的痰受到火氣的影響,所以治療要先從化痰開始。用薑炒過的黃連、炒過的梔子、黃芩作為主要的藥材,再用南星、半夏、陳皮作為輔助藥材,如果熱的症狀比較明顯,可以加上青黛。

另一種情況,嘈雜的感覺是因為飲食積滯、導致體內有熱,這時炒過的梔子、黃連、枳實是不可缺少的藥材。

還有一種情況,肥胖的人出現嘈雜的感覺,可以用二陳湯,再稍微加一些撫芎、蒼朮、白朮、梔子,並加上五片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還有一種情況,如果出現頭暈又覺得嘈雜,這是因為火氣擾動體內的痰,也稱為「心嘈」。這種情況可以用二陳湯,再加入黃芩、黃連、梔子之類的藥材。

2. 【芩連二陳湯】

治痰因火動,胃口作嘈。

甘草(炙),山梔(炒),南星(炮),黃連(姜炒),黃芩(炒),陳皮,茯苓,半夏(薑製),熱多加青黛。

上水一鍾半,姜三片煎。

一方,心嘈索食。

白朮(炒),黃連(姜炒),陳皮(各等分)

上為末,作丸,白湯下七八十丸。

一方,心嘈不喜食,此濕痰氣鬱。用三補丸加蒼朮,倍香附丸服。方見虛損門。

一方,治肥人嘈雜。二陳湯少加撫芎、蒼朮、白朮、炒梔子,水煎服。

一方,五更時嘈雜,因人多思慮,以致血虛有痰。四物湯加香附、梔子仁、黃連、貝母、栝蔞仁。

白話文:

【芩連二陳湯】

這個方子是治療因為火氣引動痰液,導致胃部感到嘈雜不適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炙甘草、炒山梔子、炮製過的南星、薑汁炒過的黃連、炒黃芩、陳皮、茯苓、薑汁製過的半夏。如果熱象明顯,可以加入青黛。

將以上藥材用水一碗半,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。

另一個方子,是針對胃部嘈雜,並且想吃東西的情況。

藥材包含:炒白朮、薑汁炒過的黃連、陳皮,各藥材等份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作成藥丸,用白開水送服七八十丸。

另一個方子,是針對胃部嘈雜,但不喜歡吃東西的情況,這種情況是因為濕痰阻礙氣機造成的。使用三補丸,再加上蒼朮,並將香附丸的劑量加倍服用。相關的方子可以在虛損門找到。

另一個方子,是治療肥胖的人感到胃部嘈雜。用二陳湯為基礎,稍微加入川芎、蒼朮、白朮、炒梔子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另一個方子,是針對早上五更時分感到胃部嘈雜,這是因為思慮過多導致血虛產生痰液。使用四物湯為基礎,再加上香附、梔子仁、黃連、貝母、栝蔞仁。

3. 吞酸

吞酸與吐酸不同,吐酸是平日津液隨上升之氣鬱積而成,鬱積之久,濕中生熱,故從火化,遂成酸水而出。吞酸者,濕熱鬱於肝而出,伏於肺胃之間,必用糲食蔬菜自養。

白話文:

吞酸和吐酸不一樣,吐酸是平常的口水等液體,隨著向上衝的氣鬱積形成的。鬱積久了,濕氣就會產生熱,因此轉變成火,於是形成酸水吐出來。吞酸則是濕熱積聚在肝臟而往上跑,潛伏在肺和胃之間,必須要吃粗糧和蔬菜來自己調養。

4. 【加味平胃散】

治吞酸或宿食不化。

蒼朮(不制),陳皮,厚朴,甘草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每五錢,姜三片煎。

一方,治鬱積酸。

陳皮,半夏,茯苓(各一兩),吳茱萸(炒,一兩),黃連(炒,一兩半),蒼朮(一兩),枳實(五錢炒)

上末,蒸餅丸梧子大。每二三十丸,食遠服。冬月倍茱萸,夏月倍黃連。

一方,治噯氣,此胃中有鬱火,膈上有稠痰故也。

南星,半夏,軟石膏,香附,梔子(炒),或作丸,或作湯,俱可服。

一方,治吐清水。

蒼朮(土炒),茯苓,滑石(煅),白朮(炒),陳皮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【加味平胃散】

治療胃酸過多,或是食物消化不良。

使用未經炮製的蒼朮、陳皮、厚朴、甘草、炒過的 神麯、炒過的麥芽,每味藥各取五錢,加上三片生薑一同煎煮。

另一個方子,治療因氣滯導致的胃酸過多。

使用陳皮、半夏、茯苓各一兩,炒過的吳茱萸一兩,炒過的黃連一兩半,蒼朮一兩,炒過的枳實五錢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在飯後服用。冬天時吳茱萸加倍用量,夏天時黃連加倍用量。

另一個方子,治療打嗝,這是因為胃中有鬱積的火氣,加上膈膜上有濃稠的痰液所導致。

使用南星、半夏、軟石膏、香附、炒過的梔子,可以製成丸劑,也可以煎成湯劑服用。

另一個方子,治療吐清水。

使用用土炒過的蒼朮、茯苓、煅過的滑石、炒過的白朮、陳皮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